B超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并腔内注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p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肿瘤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晚期肺癌中更为常见,且往往进展迅速,轻则可引起胸闷气促等症状,重则可短期内引起急性心包压塞而危及病人生命。单纯的心包穿刺抽液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操作,明显增加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自2008年~2013年我科采用B超引导下心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腔内注入博来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9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2013年我科共收治恶性心包积液1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6+2.8岁;肺癌14例,恶性胸腺瘤3例,乳腺癌2例,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心包腔B超均提示中-大量积液。
  1.2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采用在B超引导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取半坐位,于B超定位点为穿刺处,常规消毒后铺巾,予“2%利多卡因针”局麻成功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为6~10cm,局部缝线固定,导管接一次性引流袋缓慢引流,每1~2天引流1次,首次引流不超过500ml,以后每次引流不超过1000ml。直至24小时引流量少于50ml,然后予导管处向心包腔内缓慢注入药物,药物为“生理盐水40ml+博来霉素45mg”,夹管24小時后再次引流,并拔除中心静脉导管。以后每1周复查心包腔B超,若4周内心包积液仍为中—大量,则再次B朝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并行腔内注入药物,最多治疗3次,3次无效者则改用其他治疗手段。
  1.3疗效判断标准
  心包积液变化参考WHO癌性积液判定标准【1】。(1)完全缓解(CR):心包积液完全吸收,持续4周以上;(2)部分缓解(PR):积液减少50%,持续4周以上;(3)无效(NC):积液减少50%以下或增加。
  2.结果
  2.1 19例患者均一次操作成功,留管时间为8~14天,平均10天,置管级腔内注药次数为1~3次,平均1.3次,CR7例,PR 9例,NC 3例,总有效率为84.21%。
  2.2不良反应
  发热9例,胃肠道反应2例,胸痛2例,白细胞减少1例。
  3.讨论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由心包转移引起,尸检心脏转移癌的发生率为5%~12%【2】,明显增加了晚期肿瘤病人的痛苦程度,如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严重影响病人有限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因此,迅速、有效地控制心包积液较之治疗原发病更为急迫。恶性心包积液常见原因为肺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级胃肠道肿瘤侵犯或转移引起,肺癌何乳腺癌所致恶性心包积液占全部恶性心包积液约60%~75%【3】。在我科最常见的是肺癌及恶性胸腺瘤,尤其在恶性胸腺瘤中更为常见,我科确诊恶性胸腺瘤4例,3例均有恶性心包积液,可能跟胸腺瘤的解剖位置有关。恶性心包积液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直接原因,以往恶性心包积液的处理是心包穿刺抽液,不注射药物,有较多的缺点:(1)常规心包抽液难于1次抽尽,且即使1次抽尽后也会在2~3天内就会增长至抽前水平;(2)恶性心包积液往往生长迅速,故常规的心包穿刺抽液需反复多次进行,在增加病人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病人治疗的费用;(3)由于常规的心包穿刺抽液需多次进行,故在明显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也明显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是致死性的并发症,如多次的心包穿刺增加了心肌血管损伤和感染的机会【4】,据报道心包穿刺引起致命性并发症达1.4%~20%【5】。
  为了防止单纯的心包穿刺抽液造成的不良后果,我科采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博来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方法有较多的优点:(1)1次穿刺置管,可长时间多次引流级注药,避免多次穿刺带来的并发症;(2)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创伤小、起效快、恢复良好;(3)不需要多次操作,病人更易接受;(4)可经导管行腔内化疗等治疗,可直接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效果理想;(5)可减少病人的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总之,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博来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方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振,许得顺,王化州,等.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与免疫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3.
  【2】周毅,杨玉彬,何捷.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J】.实用肿瘤杂志,2001,16(5):352-353.
  【3】张大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593.
  【4】周政涛,蔡徳鑫,刘萍,等.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观察(附5例报告)【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4):294-295..
  【5】刘坤申,刘文玲,杨素洁,等.采用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引流术【J】.中国急救医学,1995,15:18-2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配合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到2014年4月,术前采用闭合过伸复位并结合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OVCF29例(A组),并与同期35例单纯PKP治疗的OVCF患者(B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A组男9例,女20例;年龄59~ 82岁,平均74.5岁。骨折涉及胸椎10个节段,腰椎19
期刊
摘要:目的: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 月至 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实施院前急诊治疗为根据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患者在送至医院之前并未实施现场抢救措施,观察组患者在送至医院之前实施了院前抢救,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致残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对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后痛觉过敏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择期行下腹手术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都行全身麻醉,硬膜外组患者硬膜外给予10ml0.2%罗哌卡因,每隔1小时追加5ml,关腹前给予10ml;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2g/kg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清醒时间、瑞芬太尼用药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后vas评等数据,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近年来有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查阅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电刺、针刀,穴位注射、温针灸、综合疗法以及针灸配合其它疗法等进行分类综述。结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可知,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各种针灸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综合疗法整体来说疗效更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率变化进行记录,并观察其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时间(复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131I与131I联合保肝药物治疗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131I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131I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肝损害治愈率及恢复正常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应用凉血通瘀中药方对病情处于急性期阶段的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病情处于急性期阶段的脑出血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中药方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脑出血急性期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出血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用心可舒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化指标变化、心绞痛发生次数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
期刊
叶玲珠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  摘要:目的:对老年习惯性便秘实行社区干预,旨在为提高有效的社区预防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建档管理、分级干预、随访及群体健康教育等措施对113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实施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管理率、治疗率、控制率,同时,并应用自制的量表对该区内60岁以上的113名居民的便秘知识的知晓率、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及效果评价.结果: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的变化及C反应蛋白与WBC、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COPD患者80例,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及患者WBC总数和相应肺功能FEV1%。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CRP为(4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