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程训练模式, 培养卓越工程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学校工程训练模式,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有机连接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以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方法和规律,努力造就创新型工程人才。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培养特征 培养方向 培养途径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已达1000万,居世界之首,但是人均产值却很低,每百万元产值的工程师人数,我国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1],在国际竞争力的排名中与人才有关的指标排名落后,反映出我国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所积累的经验,着重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及加快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我国高校在本科生培养的实践教学环節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体系单一,外部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等问题,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已成为当今高校刻不容缓的工作。卓越计划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的一次重大探索,对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具有重要意义[2]。
  未来十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需要改革工程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创新高校与工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和实践工作,探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特征、培养方向和培养途径。
  一、卓越工程师的特征及其培养方向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征有哪些?我国国家通用培养标准有11条,涵盖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在国家通用培养标准基础上,细化到行业培养标准,再进一步细化到学校培养标准,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特色。
  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认为,卓越工程师的特点是综合素质好,掌握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坚持开门办学,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工程训练,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把工程师培养从传统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四年制本科,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及通过工程训练培养模式,即从学生开始入学的大一开始进入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在整个大学四年期间,都进入工程实训的项目中,有机渗透工程意识,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建立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工程师的培养经验。发达国家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工程学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比如:德国高等工程教育,法国巴黎高科集团工程师精英教育,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教育,等等[3]。
  二、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培养应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通过学校培养标准细化为素质、知识、能力大纲,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
  (一)学生选拔途径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个渐进及摸索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需对做试点实验,逐步推广。经过学院领导和系专业老师的反复酝酿、讨论,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我院确定了在院一年级新生中进行二次招生的原则,并模拟公司招聘选拔程序,主要包括自愿报名、初试、试用培训、录用考核等环节,按照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排名,最终确定录取学生名单。具体做法如下。
  1.报名。
  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办法规定:凡有志于成为卓越工程师,对工程实践与创新有兴趣,希望参加“卓越工程师”班学习的学生,均可报名。
  2.初试。
  为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及学习、动手及综合素质,拟定专业笔试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学生大工程观的意识和整体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批判性思考能力。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计划的学生,将面临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学习任务及项目工程压力,需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及个人兴趣。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验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职业测评可达到了解自我的目的。科学的职业测评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经过设计问卷、抽样、统计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序编制,是客观化、标准化的问卷,它的科学性、客观性、可比较的功能是其他自我了解的方法不具有的,主要包括智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动机测验等。由于大一新生参加“卓越计划”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为评估参加复试的学生在兴趣、价值观和职业生涯决策等方面的特质和潜在的职业倾向,运用朗途职业测评软件,对参加面试的全体学生进行了未来职业倾向测评,作为录取学生的依据之一。
  3.试用培训。
  通过初试的同学,将进入学院的工程技术中心参加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由项目经验丰富的高年级优秀学生及工程中心的老师负责,以培训卓越电子工程师为例,主要培训电子工艺、单片机软件编程、CAD及PCB设计与制作等电子工程师基本技能,三维想象和动手等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
  4.录用考核。
  经过3个月培训,学生进入工训中心老师的录用考核阶段,考核录用委员会由工训中心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委员要求是长期从事工程设计和技术研发,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而学生委员则挑选近几年参加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并在省级和全国赛中获奖的高年级学生。考核录用委员会委员根据需转正的学生自我介绍、3个月培训课程的成绩和表现投票表决。
  (二)学校培养
  校内学习阶段,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1.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现有课程体系大体上按学科建立,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之上,没有脱离传统的知识点选择和安排方式,更新知识点慢。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视单一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很少涉及工程实际应用和多学科知识应用。而现有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与工程实际关联的内容依然不够,无法通过实验建立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无法将所学习的知识点与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相联系,学生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的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4]。   当代科技发展主要特征是集成创新,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因此,需要逐步改变按学科理论体系授课、以知识点学习为主的模式,探索按工程项目、工程案例和工程问题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工程实例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基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课程内容更新,将理论教学与分析、解决生产工程问题相联系,重视多学科知识在工程实际问题上的综合应用。
  2.以学生为主,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由于科技进步突飞猛进,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引导、互动、对比等多样化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探索采用情境教学,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模式的先进教学方法,开展讨论式、研究式、团队模式教学,强化以工程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5]。
  (1)情境教学。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比如将课堂搬进工程技术中心,以解决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置身真实的工程环境,强调多学科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弱化学科界限。情境教学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工程案例教學。对于专业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互相穿插进行,在课堂上剖析、讲解工程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教学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真实工程环境下的教育。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提出问题,介绍问题背景,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锻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3)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CDIO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及工程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建设校园网络教学资源补充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协助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掌握“知识点”为本,忽视“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注重“考试结果”“学习成绩”。改革考核评价方法,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动手能力”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技术水平”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企业培养
  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和先进企业文化及相关技术应用现状,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校企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需要企业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中。
  1.企业培养基地建设。
  当前,企业普遍缺乏参与学校培养人才的社会意识,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高校必须与企业合作制订和实施“卓越计划”,需要寻找校企共同愿景,调动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通过政策支持引导企业与高校进行更深入、广泛的合作,高校要让企业感受到合作办学的好处,比如:产学研基地、联合技术研发中心等。学校要主动开展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贴近企业人才需求,切实为企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要主动对接企业的需求,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策略。
  2.企业培养运作。
  为保障企业培养计划实施,一要加强组织建设,签订校企双方合作协议,组建双方高层合作委员会,高校要成立“卓越计划”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和协调校企双方合作,建立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并进一步构筑产学研平台,在深度合作中推动教产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二要构建学校导师 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式,分别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导师,实行联合指导。
  3.企业培养内容。
  企业培养内容的设置和安排方面,需要结合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具体工程条件,由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商定。企业实践内容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主要包括4个阶段的内容。
  第一阶段,企业认识。了解企业业务流程,企业产品、设备,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等。
  第二阶段,操作技能训练。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具备基本的工程操作能力,比如机械类专业培养,可学习加工方法、加工技术,进行工程师岗位能力必需的训练,等等。
  第三阶段,工程师技能训练。学习产业规范、标准,培养工程师岗位技能,如系统设计运行、开发、工艺设计的能力等。
  第四阶段,结合企业真实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这阶段内容可结合毕业设计进行,实际参与企业开发设计项目,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毕业后可直接走上技术员、工程师岗位[6]。
  4.企业培养考核。
  为保证企业培养质量,急需开展企业培养考核评价方法研究。企业培养考核评价方法应结合具体实习内容、时间要求来进行,比如:企业实习(认知、生产、岗位、见习)要求撰写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还需要按照毕业设计答辩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图纸和计算说明书等,并参加答辩。企业培养考核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不断总结学生、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的意见反馈,改进评价方法,以弥补不足,保证企业培养质量,提高实效。
  (四)教师工程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急需提高教师工程能力。高校一方面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增加企业实践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聘请企业的领导和资深工程师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甚至从企业直接引进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五)国际化培养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全球的市场、全球的竞争不仅需要有更多专业技能人才,而且需要学生有全球视野、开放合作的精神及跨国跨文化的交流能力。我们需要探索国际化培养途径,借鉴发达国家的国际化办学经验,借鉴其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利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借鉴国外培养经验,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经验。同时利用学生交流项目派遣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或短期实践活动。
  三、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应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特色。“卓越计划”实施应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学习阶段,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VOL92,(4):49-52.
  [2]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VOL31,(1):51-60.
  [3]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8):1-5.
  [4]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5]高为国,董丽君,吴安如.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建设[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VOL20,(3):74-77.
  [6]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育中,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存在着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现象,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学习知识是在已知与未知的矛盾中进行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案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学 综合能力 创设情境  1.绪论  目前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最大尴尬,就是地理不作为升学考试科
摘 要: 《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材料化学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其中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分析了如何根据学科特征选择教学方法,对高分子物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教学,达到使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 概念 教学方法  随着高分子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高分子科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与学科,是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高分子
摘 要: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过程中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其学习物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能自觉探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典型的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关键词: 新课标 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1.正确
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入世后经济形势需要的化肥分销体制的立场出发 ,在有关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我国化肥分销体制的现状、入世后我国化肥行业面临的规则与挑战 ,提出入世
摘 要: 本文以大学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探讨了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合理运用课外的非本专业知识对于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为高校教师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化学 课外知识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大学化学课程(一般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是低年级本科生进入大学课
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思想的承载者,教育教学改革,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提出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突破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抑制个性发展
摘 要: 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善于科学提问的品质,本文列举多个案例分别就学生提问的频度、难度、维度、角度和深度作探讨。  关键词: 提问 案例 策略  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的概念体系和新获得的信息的顺应和同化过程中,在变化着的客观世界与思维着的主观世界的矛盾统一过程中逐步发展的、前进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如何改革生物教学,使之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个生物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开展创新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在传
简要介绍以色列、印度、埃及、韩国、泰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以及尼日利亚在缓释 /控制释放肥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Briefing on research progress
以往有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1.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