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48-02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线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学生在线学习提升自己,师生于在线系统实现多方面的教学交互。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教学行为由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而学生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均可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广西教育学院以师范生教育为主,教师教育课程中实践教学内容尤为重要。本研究尝试利用超星慕课平台开设《小学教育实践案例研究》课程,构建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探讨慕课平台下的教学方法,旨在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超星慕课平台是超星尔雅网络通识教育的产品,该平台既汇聚了国内外的优质课程同时通过听课、作业和考试给予学生学分,为学生提供在线讨论、答疑、学习进度管理等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通过平台,学校可管理课程,建立数字学习环境;通过平台,把所有学习服务变成APP,随时随地进行课程互动及资源管理。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探索实施“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增加研究性、探索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微课程为切入点,以培养师范生技能为核心,以线上教学与线下训练相结合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课程教学方法
  线上教学:包括电子教案、课件、练习题库、测试题库、以及拓展性资源。首先创建视频并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课程内容,先通过查找资料、观看名师教学视频等方式自学,后通过小组讨论深化理解,还可就线上教学资源作教学交互。单一的在线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所以线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线下教学:在第一堂课中教师首先说明本门课程的授课模式与考核方式;进而推选班长,班长负责建立讨论群,协助教师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最后引导学生自由形成小组,5-6人一组,包括1名小组负责人,进行小组专题汇报与展示。以培养师范生技能为核心,教师示范、引导、训练师范生技能;同时组织学生做说课、微格上课、现场观摩等实习见习活动。
  三、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
  学生评价体系多元,把线上交互、小组讨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纳入到考核方法中。考试和考核方法将更加注重过程性与参与性。
  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关注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课程活跃程度、课堂表现。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出缺勤情况、学习态度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指标,阶段性考核包括平时的课程作业和单位测试,形成阶段性考核成绩。
  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专题讨论课程和小组作品展示课程,采用自评和同伴互评方式,线上线下评价并打分。每位小组成员都需要展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听取同伴的评价后自己反思是否可行,已此来产生思想碰撞后深入观点。
  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现场实践课程采用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评价方式进行。
  四、总结与反思
  本門课程开设一个学期,共2个班60人选修。问卷调查显示83%的学生表示满意,10%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总体比较成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改进与创新。
  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可操作性强。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线上学习灵活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和讨论,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在符合学生的需求中又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拓展知识面,尤其是APP客户端的使用学生反映快速、便捷、可操作性强。
  混合式教学模式师生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混合式教学大大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部分学生更倾向于线上与教师的交流,而且线上交流还会增加线下交流的频率,混合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行师生良性互动,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线上线下比例分配、学生实际掌握程度等方面研究者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沈嘉祺主编.小学教育实践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冀平,张伟坤,郑有蔡编著.混合编队教育实习完全实操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针对传统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思路,并从系统组成的角度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系统模型。通过广西财经学院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实践案例,对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建成之后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以期为各学校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 多媒体 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通识教育成为各大高校改革创新的新思路,但具体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传统价值取向根深蒂固、缺乏通识教育氛围、过分强调专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不足、存在認识偏差与错位等各种困境。面对现实挑战,本文尝试从明确教育目的、厘清通专之间的关系、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抓好教学与管理、课程设置与选课机制的建立、如何持续进行通识教育六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成为各个国家深刻探讨的问题。归根结底,当今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近年来,“创客”一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功能实现对接后,网络媒体正日益深刻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作用,愈发显得重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和合适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舆论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 舆论引导 价值观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新媒体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研究”(编号HHLK
期刊
【摘要】“柔性管理”提倡在管理中“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弹性的管理方针,让科研工作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开展,从而促进科研目标早日达成。本文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着手,立足“柔性管理”的内涵,论述了柔性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 科研管理 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已经成为共识。其中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其质量的高低变得至关重要。如何提高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育行业讨论的焦点,笔者经过探索和研究,对独立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
期刊
【摘要】在不同的文化体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背景下,伊宁市民汉合校教师的教师共同生活,有冲突有交融。本文以伊宁市第Y中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民汉教师群体凝聚力的因素,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增进信任等方式提升凝聚力,从而促进学校内部文化逐步整合,提高学校的整体效能。  【关键词】凝聚力 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27-01  新疆
期刊
【摘要】长时间受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后勤部门现在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涉及了高校的机电维修管理、水电管理、房产管理等等多个事项。如何在高校后勤管理方面找到节约资源的方法,构建节约型校园,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构建 节约型校园 高校 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47-01  引言  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整体教育工作中最
期刊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友好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继续发扬这种美德,我们须从幼儿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①教育孩子懂得语言文明;②教育孩子懂得行为文明;③教育孩子懂得环境文明。  【关键词】文明 礼貌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43-0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讲文明
期刊
【摘要】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早已突破工艺美术范畴,兼容更多新的艺术形式,已形成多元、立体、综合的艺术生态。本文分析了当代设计艺术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如何架构一种新的有弹性的课程模式,探讨一种可变的教学方法,使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在掌握必要的技能与理论的同时,学会更大范围地兼容并蓄,更多层面地发散思考,更大力度地突破创造,并赋予人文精神品格,这是任何一所新老艺术院校皆无法回避的课题。设计艺术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