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之花在吟诵的音韵美中绽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久经不衰的瑰宝。《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其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这就明确要求学校要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内外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提升。如今我们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在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大环境下,作为引领儿童们成长的重要角色,我们更应该以传统文化为舟,根植传统、立根家国情怀;以互联网为帆,创新手段、延伸学习时空。以吟诵为舵,着眼点滴,传递韵律之美。因此,我们顺势而为,找准互联网与国学经典吟诵教学的契合点,“互联网+国学经典吟诵”模式应运而生。让“核心素养”之花以饱满的热情在吟诵的音韵美中绽放,使中国文化的艺术美根植于小学生的心田。
  一、引发吟诵兴趣,打造“适合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进国学经典这个充满美的世界。目前,我们小学使用的教科书,在文言文、诗词歌赋、古典文学、历史经典等方面,都有空前的增加和扩大。中小学生的语文考试,重点突出的是文言文、阅读和作文。这就为基础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确定了方向,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势在必行,而吟诵无疑是学习国学经典的最佳途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小学生的吟诵学习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的可塑性强,模仿力特别强,首先要做到的是:引发吟诵兴趣,打造“适合教育”。
  陈少松教授《古诗词文吟诵导论》中指出:“我国古代诗歌,只要吟诵一下,就可以分明感觉到,其语言不仅有节奏的音乐性,而且还有旋律的音乐性,此外还有韵的音乐性;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诗歌语言铿锵语言的音乐美。”[1]
  因此,首先我们对老师们进行吟诵的培训。如:经典诗歌吟诵的基本知识,吟诵的途径和方法等。然后,我们进入行动研究阶段。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向家长和孩子们讲明吟诵的意义;推送吟诵音频,让孩子们模仿吟诵。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从课堂有限的时空解放出来,学生和家长可以运用零散的时间在微信群中进行亲子共读。
  对吟诵经典的兴趣、对智慧学习的模式的认同,让老师们、家长们和孩子们走到了一起。在 “国学经典吟诵”课堂中,通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古诗75首》、《孝经》、《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四书等分享,使教师和家长在心中根植了“以优秀的品行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王道,为人父母是一场心胸与智慧的远行。”将研究和实践重点指向了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以培养具有持久学习的品质、良好的学习素养和主动积极、责任担当、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为使命。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思考和探索的过程,通过“校助”、“家助”、“师助”、“生助”、“自助”组建学习共同体。
  于是吟诵的多种形式来了,如全班集体吟诵、小组竞赛吟诵以及个别表演吟诵等方式。而在吟诵过程中,学生要经过每周“四诵”。初诵,感知全文、感受语言美;再诵,理解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三诵,激发想象、体会意境;四诵,熟读成诵,根植于心。可通过语气、语调、节奏等的不同全面展示诗歌的内涵,让小学生感受其外在的美。古典诗歌需经反复吟诵,才可于其中感悟音乐美与形式美。坚持一段时间的吟诵,再加上每周一课的吟诵讲解,从内心感受到国学经典之美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还有家长和老师们。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教育的时空里不再只有粉笔、黑板和教师,互联网让学习无处不在,教和学的方式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学习的发起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一场学习的革命正悄然地向我们走来!“转识成智”既是对信息社会的积极回应,更是向人的发展的价值回归。
  二、培养吟诵自信,践行“温度教育”
  有了兴趣,就需要有自信做支撑。语言是有温度的。而语言的温度是个人的感受、个人的语感,有时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随着“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次第吟诵,我们开始在微信群中渗透吟诵的相关知识,如古典诗歌的节奏、押韵、音调、旋律、叠字、平仄等基本知识的渗透。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吟诵自信,孩子们的发言积极踊跃,带动了整体的进步。
  音乐美与形式美是诗歌的原味。而吟诵所带来的视听感,为读者品读诗歌的原味,进而探究其在写法的精妙、意境的缥缈奠定基础。在古诗词文的语言的温度中会孵化出很多的想象力,在古诗文这种表象的基本材料中,想象是在感性材料与知识基础上营运而生并发展得更深远。这就是温度,会温暖学生的一生。因此,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储备客观物象知识尤为重要,在充满童真童趣的吟诵音韵中,孩子们找到了生活与阅读的契合点,不露痕迹地身临其境,打开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一步步走来,思维变得立体而广阔。
  在吟诵讲解古诗时,群里的老师、学生们和家长们感觉到:思维有了温度,知识储备越多,就越能转化成能量。我们以《江雪》为例,一个“雪”字的吟诵,便拓展了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
  江雪
  柳宗元
  千1山2/鸟1飞2绝0,
  万1径1/人1踪2灭0。
  孤1舟2/蓑1笠0翁2,
  独0钓1/寒1江1雪0。
  (/表示节奏点,在每句诗的二四六位置的平声字要拉长2拍,入声字0拍,押韵的字要3拍,其他的都为1拍。)
  在掌握了诗歌的基本思想感情和吟诵规律的基础上,我们重点讨论了这首诗中入声韵“绝”、“灭”、“雪”的吟诵方法。这三个字都是入声韵。而入声韵的吟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戛然而止吟,一种是断续吟。学生们都认为“绝”、“灭”应用戛然而止吟。因为山上只有大雪,一个鸟也没有,除了一个孤独的人在钓雪外,一个人影也没有。可是在讨论“雪”字的吟诵上学生们却有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柳宗元钓的是雪吗?他钓的是和周公一样的人呀,他在等待,即使是哪儿都是寒气逼人,他心中还有温暖的家国情怀呀!因此这个雪应该用戛然而止吟。”而有的孩子说:“雪停了,詩人还在垂钓,还在等待。所以应该用断续吟,雪一直在下,诗人还在等待。”   一个“雪”字的吟诵,就让孩子们真正体味到“诗教”的力量,这力量让学生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思路更广阔了。充分利用吟诵的方法,因势利导,注重通过用清晰、准确、优美的语言进行吟诵,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教会如何使用言语来表现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通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微信课堂吟诵的引入拓宽了学生们阅读的广度,微信交流促进了学生们思考的深度。共学、共读,聊着、写着,学得轻松,吟得愉快。吟诵古诗文,让学生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欣赏到了别样的风景
  三、注入文化恒温,建构“情怀教育”
  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下,“语文核心素养”的种子会在恒温中悄悄地萌发,直至绽放。古诗词文的吟诵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健全人格的涵养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当碎片化的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主宰的时候,安静、长期、持续地吟诵经典,已然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这需要恒温。建立互联网中同伴学习氛围、亲子学习氛围,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则是保持“恒温”的关键。让学生在同伴与亲子学习这一“学习共同体”中快乐地分享、虚心地倾听、积极地表现,促进”互教互学”。把各自的吟诵在与大家分享,在对照中构建自己的新世界。
  这是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听完《弟子规》晚课后发来的一则微信:“徐老师,感恩有您!原来吟诵可以练就气息,让浑身的气血畅通!长期练习吟诵经典,我气短的毛病竟然好了!我的孩子通过吟诵,课堂发言不再’打怵’了,而是积极踊跃起来!他坐得住了,心也能安定下来了。”另一个家长则发来孩子对她说的一段话:“吟诵坚持下来给我带来了自信心,妈妈原来我也可以成为別人羡慕的学生,以前我学习成绩不太好特别自卑。学《弟子规》让我明白’圣与贤,可驯致’。圣贤的境界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指导老师、家长和小学生有效经典吟诵积累国学经典,在亲子共吟诵中互相沟通交流、增加交集,不断注入文化恒温。这样的“情怀教育”让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了共同交流的话题,也促进了家庭和谐。国学小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和家长在学习吟诵的同时,更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力量;身体力行,把国学经典充分融入并内化在自己的生活点滴之中。
  朱熹说:“虚心涵咏,切己体察。”通过吟诵涵咏、鉴赏文质兼美的诗文,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找到了心灵共鸣,提升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形成了更好的行为规范、质朴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宽广的心胸和放大的格局。当看似虚拟的“诗歌空间”与现实世界、未来世界、心灵世界,通过吟诵的方式相互交融时;当场景与情感世界是协同的、开放的、高效时,当培养出有温度、有情怀、会思考、能创造的新时代小学生时,吟诵经典也就达到了“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素养的要求。
  每一朵花开都来自毫不起眼的种子,而每一粒种子都有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命力。只要唤醒这“一粒粒小种子”身上蕴藏的独特力量,并让每个儿童按照自身成长规律,在丰富的课程样态的土壤中自主生长,“核心素养”之花一定会在吟诵的音韵美中次第绽放,假以时日,更會有“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胜景。
其他文献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一、中国优秀传
期刊
在日常生活之中说话做事都应当留有余地,以免绝对而没有回旋的余地。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说话,尤其是一些教学结语的总结表达更不能绝对化,而应当留有余地,讲究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到瞻前顾后,有拓展性。这些年的教学感触颇深,下面以实例为证。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 = 底高÷2时,相当一部分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强调或者告诫学生注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这样強调“必须”是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写作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有了广阔的空间,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信息正以前所未
期刊
现在社会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各种误区,教育方式、方法的误区,衡量成功标准的误区,违背教育规律的误区等。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培养自己的子女,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多家长认为孩子平时在班里能考进前几名,中考能考进入重点高中,高考能考上985、211重点大学就算成功,其它的都无所谓。但一个人的成功标准绝不仅仅是用成绩来衡量的,比如,人品、性格、行为习惯等等,都是必不可少评价标准,下
期刊
一、一、智慧课堂建设背景及现状  现今是大数据的时代,只执着于传统课堂只会在时代前进的“洪流”里止步不前。现代的信息技术已经无处不在,信息技术的普及必然影响到教育的变革。当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提倡自主学习、个性化教学,传统的课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科技的发展之势飞快,对于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受教育者接受相应的教育,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但如果接受了相应的教育,而没有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这算不算是完成了教育任务呢?显然不是。否则就违背了“教育为本”的宗旨。  近年来,由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很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就形成了走过场,只要把学生从一年级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送到九年级,时间一到就算毕业,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义务教育只
期刊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形式化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概念意义,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素质教育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问题;对策  一、引言  素质教育始于20 世纪 80 年代,是当代中国面向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所采取的教育改革的实践,三十多年来,始终在不断地摸索、调整,可以说是一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
期刊
关键词:高校教学审核性评估 图书资料管理 建设与发展 重要性  主要内容: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接受教育部教学审核性评估工作的开展为基石,着重分析了本校在抓住学校改革之东风,积极促进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更新,使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为教学工作提供高质量、高标准服务,以此推动本校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  前言: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
期刊
作者简介:侯继来,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联系电话:15222048636 邮箱:81478376@qq.com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天津 滨海  中小学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之研究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侯继来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以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
期刊
摘要:《孔雀东南飞》描写了刘兰芝与焦母的眼泪。刘兰芝的眼泪饱含着愤怒、怀念、期待与绝望的感情;焦母的眼泪饱含着中年丧夫、梦想成空、晚景凄凉的哀伤。刘兰芝与焦母的悲剧,源于她们的理念冲突。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眼泪 悲剧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的瑰宝。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如刘兰芝的刚强、焦仲卿的忠厚、焦母的蛮横、刘兄的势利,以及太守府求婚使者的傲慢等,无不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面对各具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