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四题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哪里旅行
  临近五一节,我将女儿抱上膝盖说:“宝贝,小长假的时候,我带你去旅行好不好?”女儿开心地拍拍小手,她在地上转了一圈又坐回到我的膝上。我问,“你最想去哪里呢?”
  “去什么地方都可以吗?”女儿眼里装满了期待。
  “当然啦。我知道你想去看大海对不对?你光着小脚丫,在金色的沙滩上捡拾贝壳,堆建城堡。你还会看到阳光洒在深蓝色的海水里,就像星空一样,仿佛我们一伸手,就能将它们捞起来。”
  “可是我不想去海边。”女儿摇摇头说。
  “那我们坐缆车去很高很高的山上。我们就像飞起来了一样,地面上的东西全都变小了,但非常漂亮,和你书里的插画似的。我们还和天空離得那么近,仿佛我们一伸手就能摘下云朵。”
  “不,我不要去那里。”女儿噘起小嘴说。我感到有点奇怪,当我在描述那些美丽风景时,女儿明明表现得很感兴趣,等我说完她又直摇晃小脑袋。
  “好吧,那我们去方特梦幻王国,那里可好玩了。”我想,没有孩子能抵御游乐园的诱惑,这次她肯定点头如捣蒜。
  “我不要。”女儿坚定地说。
  “那你想去什么地方?”我的语气这时甚至变得有点不耐烦了。
  “我想去天堂。”女儿认真的表情,使我吃惊不小。我问她为什么要去天堂?她说,“我同学的妈妈去支援武汉再也不回来了,因为她去了天堂。我答应过同学,要陪他去天堂见妈妈的。”那一刻我泪湿眼底,拥紧了怀里的女儿。
  宝贝
  她刚领取了这月的低保,走在街上躲闪不及被人撞倒。她趴在地上摸索着导盲棒,他将她扶起来,她却激动地说:“孙子,你回来了?”
  “我不是你孙子。”
  “你身上的气味奶奶怎么认不出啊?你就是小博。”她又小声说,“你和我回去,奶奶的宝贝就是你的。”他随她回到简陋的小平屋。
  “奶奶,你这里怎么有这么多空茅台酒瓶?”他指着床右边的角落问。
  “你不是知道奶奶爱喝好酒吗?咱买不起,闻闻酒瓶子也是好的。”
  “你不是有宝贝吗?”
  “你帮奶奶做一件事,我就把宝贝交给你。”她要他去买一个烧烤炉,几十斤羊肉和一些香薰料。她就在某个街角教他烤起羊肉,不久就有很多人围上来。他也尝了一口烤羊肉,味道真是没话说。她笑笑说,“要是在腌制羊肉时滴几滴茅台味道更绝。”很快,他们靠卖烤羊肉赚了不少钱,他用这些钱开了烤羊肉店。
  “你这么会烤羊肉,日子怎么还这么苦?”他问她。
  “盲人怎么烤羊肉?”停顿了一会儿,她问他,“那年你跟我回家,是真信我有什么宝贝?”
  “不信,我那时候只是想送你回家。”
  后来她重病,弥留之际对他说:“我虽然是盲人,嗅觉和感觉却异常灵敏。那年你偷我的钱,见我摔倒又来扶我,我就知道你良心未泯。于是,决定领你走正路。我没有孙子,我的宝贝也不过是烤羊肉的方法……”
  “不,我就是你的孙子。”他趴在她的身上痛哭。从此,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带上一瓶茅台去她的坟前,以孙子的身份祭拜。
  选择
  夜幕还未完全退去,他便赶到了市西南的三角湖公园放声歌唱。
  听着自己五音不全的歌声,泪水滑过鼻梁流进嘴里。他多希望幸运之神降临。
  他的心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我给你两个选择,前者是一张宽宽大大的床,松松软软的被子;后者是夜幕笼罩着的三角湖公园,天空还在飘着雪。他决定留下来,捡起雪地里的麦克风张口正要唱歌,寒气入了喉咙,不知怎的,他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心里的声音再度响起:我给你两个选择,前者是一间敞亮的办公室,空调的温度刚刚好,办公桌上还有杯香浓的奶茶;后者是这寂静的三角湖公园,天空还在飘着雪。他决定留下来,拿起雪地里的吉他正要弹奏,寒风却将他的手吹成了冰块。
  他心里的声音第三次响起:我给你两个选择,前者是一套装修温馨的房子,他和心爱的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两个孩子在客厅里欢快地追逐玩耍;后者是这寂静的三角湖公园,天空还在飘着雪。他犹豫了片刻,依然选择留下来,踏上露天舞台,他用脚尖在雪地上写下一首歌词。有人从此处路过,将他的这首歌词交给了一位著名的歌星。
  于是,大江南北都开始传唱他的这首歌词。现在那张宽宽大大的床,那间敞亮的办公室,那个温馨的家,都归他所有了。
  推轮椅的老人
  身穿丝制碎花连衣裙,头顶遮阳帽,戴着黑色墨镜的年轻姑娘,岁月静好般地坐在轮椅上,被一位六十多岁、穿着寒碜的老人推着在烈日下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外行走。
  “那姑娘真可惜。”
  “是啊。不知她是出生就这样,还是出了什么意外。”
  “你看她的脸上丝毫没有怨恨或忧郁,想必是个非常坚强乐观的姑娘。”
  “推轮椅的是她的爸爸还是爷爷?想来肯定为她付出不少。”正在一些游客小声议论他们时,那姑娘突然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去买了两张进馆的门票,又一屁股坐上轮椅让老人继续推着。
  “这……这……”
  “姑娘不是残疾人啊?”
  “真是怪了,明明可以走路非要坐轮椅,还要老人推。”这几个好奇的游客一直跟在老人和姑娘的身后,小声议论与猜测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老人推着姑娘在各个展台前参观,老人时不时露出惊叹的表情,对于那些活灵活现的泥人,老人比姑娘看得更加高兴。
  “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种职业。”那几个好奇的游客听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便恍然大悟。
  “这些人长腿都是干吗的?”
  “有关部门应该制止这样的行为,不然外国游客会怎么看我们?”
  出了博物馆,姑娘向老人付钱,老人弯腰致谢:“干我们这个的是不能进馆的,你还给我买了票,今天开眼了。”
  “我看您推轮椅在太阳下走了很久,怕您中暑,才坐了这个轮椅。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出来做事?”姑娘问。
  “家里出了点事,急用钱。亏得有这么个活儿干,要不我真不知能上哪挣钱去。”那几个好奇的游客听了这段对话,都各自坐了一回轮椅。
  (责任编辑 象话)
其他文献
情思  蜂抚花心彩蝶飞,  巢林一叶独追随。  雪泥鸿爪脱尘世,  碧海银沙伴月眉。  蝶恋花  雪逝冰消枝绿浅,  放步长堤,  水碧风吹面。  遥看炊烟霞落晚,  犁耙牛角窗花剪。  弦月如弓灯半盏,  交錯觥筹,  美酒香飘远。  挥去尘嚣疲惫散,  牧歌一曲还心愿。  盼归  雪挂岩崖涧水寒,  遥看天际落阳残。  孤灯摇曳相思苦,  梦里依稀见客船。  食匮味,  卧无眠,  榻前空枕泪
期刊
秋吟  四野秋来百草黄,骚人笔下莫嗟伤。  且听田畈丰收曲,鸟唱蛙鸣颂稻香。  月夜秋声  凉风送夜觉身轻,月上枝头树影横。  人少灯稀生寂静,唯闻落叶滴秋声。  蝉  夏日高阳照梓楸,蚱蝉枝下啭歌喉。  凝听细辨皆心事,叹诉新欢或旧愁。  浣纱女  渔歌晚唱日西斜,碧水河边女浣纱。  挥动芒槌敲绮韵,披肩秀发映丹霞。  游月亮山  谁移天上蛾眉月,嵌在青山碧岭巅。  仙界人间融一体,嫦娥与我共翩
期刊
诗歌的“核”是回归“精神家园”的。在一种“文化乡愁”中,现代人都是矛盾的交织体,诗人们更甚。他们既反传统又认同传统,既想寻求超脱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思想依托,这种“寻根”的文化心态在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潍坊经济开发区作家协会主席于正军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写得最多、在我看来也是写得最好和最为动人的,是他献给乡村的诗篇。一旦他的心灵返回乡村故园,他的诗情就会变得无比充沛和
期刊
直面一张白纸的空  你无法寻见我  大大的我  在你所构建的世界里,狭隘  直面一张白纸的空  你无法寻见我  小小的我  在你所构建的世界里,博大  我在另一个世界  与你对视  你不见我的身影  她,一朵白莲花  很惬意,她的手臂  不在黄山之巅  而河流,明显宽过她的腰线  此刻,我必须小酌一杯  体味她的贴近  以及她如溪水般的清澈  我深情地拥吻了  她的灵魂  不放过任何一个方向  瞬
期刊
也是个农夫,不过是,退休前耕耘教坛,退休后,成为一个“写字者”,日夜在键盘上敲击,每敲击一字,就是播下一颗种。与农夫不同的是,我说的七月是阳历,放暑假了;农家的七月是阴历,是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七月流火” 指的是农历七月,七月骄阳似火,好像有一团火焰在空中流动。  我还是从我的阳历七月说开去。七月是上半年与下半年的界线,如一场球赛的上半场、下半场,休场间隙教练要总结一下,鼓鼓士气。六月,将长篇
期刊
作者简介:乔木,河南省沈丘县人,奔流六期学员,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政协文史员,《诚信论坛》《千字文研究》编辑。先后出版长篇小说《缺氧》,中篇小说集《触摸在手上的梦》,散文集《魅力沈丘》;发表《债》《琢磨》《风吹九埠馆》《水草丰美的地方》等文学作品数十万字。  一  小村名副其实,真的不大,满打满算也就十九户人家,七十多口人。  村里人家都姓马,只有一户祁姓,下面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祁家。  祁家
期刊
于帆正组织学生们站在干塘村小门口,等着今年前来支教的老师。她等这一天已等了快一年了,自上一批两个支教的老师离开后,她打了无数次的报告,跑了无数次的县教育局,今年总算是等到有人前来。  村主任也早早带着村民等在了村口,和每一次一样,村口和村小都挂了红条幅,还备上了一长串过年才会放的鞭炮。在这个贫瘠闭塞的小山村,这算得上是“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了。  于帆带着全校仅有的十八名学生,一直等到午后,每个人都
期刊
长卧衣柜的旧毡帽  被母亲捧出,恭敬地  生怕抖落掉,爷爷  留下的岁月痕迹  记忆中,爷爷  是一位雪天里的书画家  苍劲有力的画笔,在山路上  沙,沙,沙地描摹着  一个个正楷大写的人  我便学着他们的模样  走出大山  從此,爷爷便定格成  一座灯塔  时刻照耀我的前程  而今,浊目回望  密织的雨丝模糊了我的视线  旧毡帽似沧桑的表情包  变换着酸甜苦辣,苦难辉煌  我寻觅着,终于找回了 
期刊
人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立木端是个作家,和母亲、媳妇、女儿住在一起。立木端要是不在家,这三个人有时候说着说着就说戗了。三个人一人一个腔,一人一个调,一人一个椰子,这戏就算唱起来了,南腔北调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懂,也没有旋律、音韵和节奏,但铿锵有力,一个比一个起劲,一个比一个唱得凶,一个比一个唱得好听,偶尔能听出一二句,那就是各说各有理。这就好比你站在美丽的荷花池塘边上一样,层层叠叠的荷叶,亭亭玉
期刊
这片山林是我的家园,这里住着我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我是一只喜鹊,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山林给我提供了食物和窝巢,我和同伴一起在林间嬉戏玩耍。  突然有一天,我们的食物异常多起来。经常有一些人拿着水果和糕点,摆在一个个小土堆前,他们还会在土堆上插花,磕几个头之后,留下花和食物离开。这些人走了之后,我们就开始大快朵颐。我们族群中最年长的喜鹊对我们说,这些土堆里埋着死去的人类。  一天早上,我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