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园地.
  1用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物理实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学生正处在好奇好动的年龄,对周围发生的没见过的现象特别感兴趣,而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实验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良好兴趣将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古往今来,多少科学家在他们少年时期受到了科学的启迪,也许一堂简单的物理实验课,就能在不经意间点燃一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智慧火花.要真正落实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就需要教师改革以往“口授、耳听、笔演”的传统教学方法.多想办法,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科学兴趣.例如在讲“汽化”现象时,我们可用酒精浸过的粉笔板书,黑板上模糊不清的字迹逐渐清晰变白,从而提出问题,“为什么浸有酒精的粉笔字迹由模糊会逐渐变清晰呢?酒精哪里去了?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对此感到新奇,于是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又如“纸盒烧水”,“人工喷泉”,“水不烧也沸腾”等妙趣横生的实验,引导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讨论实验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活动中,能主动、认真地参与,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生动活泼.在这种有目的、操作性强的实践探索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欲望得到满足,探索兴趣得到发展,为他们发展个性特长乃至提高整体素质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从关系,而教学改革就是要因地制宜改变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通过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
  通过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观察实验过程所产生的现象,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例如,两支点燃的蜡烛,一高一低,用一个透明的可乐瓶制的罩子将它们罩起来,问哪一支蜡烛先熄灭?由学生思考讨论,大多数学生回答:“低的先熄灭”.理由是因为二氧化碳不助燃,比空气重,它将沉于下方,因此低的先熄灭.实验结果却是高的先熄灭,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们的论据是正确的,推证的逻辑也是正确的,为什么实验结果却否定了这种判断呢?通过分析,指出他们由于忽视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条件,即必须在相同的温度下比较,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是在燃烧中产生的,它的温度远比周围的空气高得多,通过对比推测,我们还应当及时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又如演示“液体蒸发温度降低”的实验,可利用伽利略温度计做实验,将浸有乙醚的纱布包住球形容器,让学生观察玻璃内的液面变化,提出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思考题:管内液面上升,球形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如何变化?温度如何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引起的?这樣,学生通过思维分析活动,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的理解,使之认识清楚、理解正确、掌握牢固,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在当前强调开展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改革中,物理教学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目标来抓.
  在物理教学中,要把实验课教学当作学生重要的探索性实践活动,对于可由学生操作的实验,应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操作要领并作巡回指导,学生操作时,教师只在一旁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纠正错误.实验结束后,及时总结,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领会实验的设计思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例如在做“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提出“小灯泡功率是由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这两个量来反映的,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它们的大小呢?”引导学生讨论,促使学生思维分析,从而明确要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必须先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要测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必须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然后,由学生设计实验电路,考虑选用仪器,提出实验步骤,学生便可按照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获得几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生动的物理实验教学,既增加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又活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全面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真正达到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新课程改革翻天覆地,教学目标也由单一化的知识目标变成了三维立体目标.那么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呢?本文就该话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1用情感驱动物理知识学习  教学不可缺失了情境,有效的情境创设是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那么有效的情境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呢?笔者认为有效的情境应该生活化、有趣化,情境的创设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实现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有效驱动,生成进一步探究的情感需要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1设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事物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物理的学习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创设了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是很准
例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例题教学永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之一.有效的例题教学不在于“教师教得有多累,学生学得有多苦”.但实际的例题教学中收效低下,很多时候例题教学反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或许有些老师会不解甚至抱怨:“这道例题都讲了几遍了,仍有很多学生不懂.”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老师也需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除了使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外
在新绛县北张镇古庙会上,几名群众正兴致勃勃地围在县纪委工作人员跟前,通过“阳光农廉网流动服务台”查看本村小麦直补情况,这种全新的依托互联网公开监管农村“三资”和“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杜威先生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和教学自觉,在现行几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科学探究活动,但就物理概念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多数还是采用讲授式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所以笔者对用探究式进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地方,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的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室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对于教室环境的熟悉程度远大于其他场所.教室内蕴含着丰富的事物,硬件设施如墙壁、黑板、桌椅、书柜、日光灯、投影仪等等,软件设施如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行为表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都是学生日日亲密接触的所见.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教学,如果能够将教
“问题串”是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差原理(information gap),围绕具体知识目标,针对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主题设计一连串(一般在3个以上)的问题,将教学目标与现实世界、青少年的生活以及学生原有的学习背景有机地整合起来.它通过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景,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系统整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用物理做“事”,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
福建质检院120多名共产党员在“做产品质量的忠诚卫士,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号召下,誓做党的旗手,让党旗高高飘扬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尤其要从基层做起、
实验是探索知识的源泉,因為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和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实验由于所用器材小、现象不明显等,学生根本看不清楚,不利于学生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在教学中曾对演示实验做过一些改进,现在叙述几例.  1声音传递能量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