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散曲选》蠡测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6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作家在统治者的歧视和迫害下,大多屈沉下僚,处境维艰,作品往往被歌伎在“勾栏”、歌榭演唱后,或散失,或湮没,或传唱于市井村坊,或为文士采摘而载入他书。这便给治元散曲者留下了艰巨的钩沉辑佚工作。
  新近出版的羊春秋先生的《元人散曲选》,颇具特色。元代散曲对于前代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存在着直接的承继关系,许多东西是从中熔铸脱胎而来的,羊先生将其一一勾出,征于原诗原词原句,进行对照,并详加笺注,作了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笺注的方法,早在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宋诗选注》中,钱钟书先生已经揭橥,羊先生正是慕此先例,在王季思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取得成果的。当然本书有些笺注还失之牵强,有些诗词例句反复征引,给人以繁冗之感,有些地方文字亦有脱漏和误植。但大醇而小疵,不影响它作为一本比较好的元散曲选本。
  本书的选编也是值得赞赏的。羊先生在本书中力矫那种“入主出奴”的偏颇,既突出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也兼顾中小作家及他们的作品;在注重思想内容健康,或在思想上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但尚属无害,而艺术上又有所借鉴的前提下,选取各种题材、风格、流派的作品。全书共选录了四十九位作家和无名氏之作三百一十五首,其中小令三百一十首,套数五篇,无名氏的作品二十首,奄有九个宫调、七十余个曲牌。虽然入选的作家尚不足现在所知道的作家的四分之一,所选作品也只是现存元散曲作品的百分之十三左右,与上述今人的诸种选辑相较,入选作家略少一些,而选录的作品数量又稍多一些,但是,由于较好地坚持了上述编选原则,因而使本书所罗致的作品,包括了本色、文彩、清丽、豪放诸派的作品,既表现出元散曲题材的广泛性、重大的思想成就,又反映出这一代宏文艺术上千姿百态的景象、多样化的风格和特色。
  本书就象一面时代的聚光镜,真实地反映出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如无名氏的《正宫·醉太平》,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堂堂大元”官场的黑暗、腐败,在那里:奸佞擅权,“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以致民怨沸腾,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惹起红巾万千”,农民揭竿而起,反对元蒙的反动统治。有的作品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爷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有的描写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剥榆树餐,挑野菜尝。吃黄不老胜如熊掌,蕨根粉以代糇粮。鹅肠(一种野菜)苦菜连根煮,荻芦笋蒿带叶。”有的表现了知识分子的穷愁潦倒:“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事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叫我折桂攀花?”(周德清《双调·蟾宫曲·别友》)有的鞭笞了世俗小人汲汲于争名夺利:“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马谦斋《双调·沉醉东风·自悟》)等等。
  本书的《前言》也是一篇颇值得一读的论文。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论述了元散曲。比如,归隐和闲适这两个元散曲作家经常津津乐道的主题,历来争论很大,否定者颇多。本书编者既看到了它们避害远祸、遁世全身的消极一面,又指出其中还包含有积极的因素,认为这是在元代统治者高压政策下,作家面对黑暗的政治、不合理的现实而无力反抗的结果,是愤世嫉俗的一种曲折反映。这样的分析评价,我认为是比较公允的。
  
  (《元人散曲选》,羊春秋选注,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第一版,0.90元)
其他文献
五十年代,爱伦堡来过上海。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听他讲过,《真理报》曾约他写社论,可是稿子交去后,第二天主编来了电话:“爱伦堡同志:你的稿子不能用。”“为什么?”“因为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爱伦堡写的。”同《真理报》主编的要求不同,爱伦堡是主张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的。他说,一个熟人,在隔壁房间讲话,你一听就知道他是谁,文章也应如此。  然而,我们有一些理论文章的作者,却好象没有自己的声音。即使是阐述
我观《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的插图艺术    我想,自有书以来,也许就有插图了。我国古代,文字与绘画同源,形义之间,本就难舍难分。对于书籍来说,插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对于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想象,丰富读者的知识素养,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竟首先是由那些引人入胜的插图引发的。幼年时的鲁迅初次看到绘图的《山海经》时那种惊喜的感受,就很能说明问题。  通
三十年代的老作家振笔为文,每能熔铸前人的成句,另辟蹊径。不仅得其神髓,足与前人抗轭,而且脱却痕迹,青出于蓝。  韩愈《南海神庙碑》:“牲肥酒香,神具醉饱,百灵秘怪,慌惚毕出,蜿蜿,来享饮食。”鲁迅据以熔铸成《祝福》的结尾:“……只觉得天地圣神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结尾含蕴着鲁迅的万千感慨,既沉痛又辛辣。  刘义庆《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
巴金《创作回忆录》充满真情实感,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把心交给读者”    这是一本谈创作的书,是一本谈自己经历的书。写得那么真切,那么充满激情,他是和读者谈心,是把他自己在进行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他的欢乐,他的甘苦,和盘托出。  “把心交给读者”,是他五十年来从事写作的一个根本信条。“文如其人”,他的文字非常质朴,非常简练,丝毫没有那种虚饰造作之词。正如他的为人:诚挚而朴实。在他的质朴的文字中充满了
在我国目前数以千计的刊物之林中,创刊仅有一年的《青年论坛》杂志,以青年人的胆识和勇气,大胆地进行理论探索,从而显示出了独具的特色。    一    从明末以来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历史。这一过渡艰难、缓慢,直到五四在中国兴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崛起了一代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今天,这一思想启蒙运动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希腊是一个诗歌之国,现在仍然是如此。据说每天平均有两部诗集出版,而且这些书均有销路。在民间,口耳相传的长诗仍在流行。这样的群众基础便使希腊出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奖诗人:一九六三年诺贝尔文学奖金为塞弗利斯(Giorgos Seferis)所得,而一九七九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为艾莱蒂斯(Elytis)。  为了介绍这位西方读书界也不熟悉的诗人,企鹅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其作品的选译本,此书同时由美国维京出版社
艺苑名人的自传还不多见,年登耄耋的艺术大家自叙生平,尤足珍贵。《王个随想录》(上海书画版)就是这样一本书。书名“随想”,实出自谦,绝非信笔所之。以数十年经历,萃于一编,自须极大经营。心有所得关键处,言之不厌其详。理论、见解、掌故、人物,胥帅于一“艺”字,又都不失幽默风趣。而笔之尤详者,为对一代大家吴缶老(昌硕)的记述,其謦劾笑貌,直历历如绘。即使是缶老的一些生活琐事,也都耐人寻味。如缶老自作新词,
对俄罗斯甚至世界而言,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阅兵是力量的展示,是决心的阐释,是历史正义的伸张。  6月24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活动,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户外活动。当然,俄罗斯做了极为严密的防护工作,但人们仍然要问,东京奥运会都受疫情影响而不得不推迟,原定5月9日的红场阅兵为何被迫推迟后仍要坚持举行?此事对俄罗斯而言就那么重要吗?  是的。对俄罗
最近出版的唐圭璋先生的《唐来词简释》,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选本,所作的简释也很有特点。  现在流行的近人词选,一般都侧重豪放派而对婉约派的作品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大多数的选家在主观上或许并不存在贬低婉约派的意识。唐先生的选本与此不同,它着重遴选了婉约派的作品,把这个被荒芜已久的词苑一角为人们打开了,这就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了。当然,婉约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千流百汇,支派林立。在这些问题的评价上唐先生也
黄秋耘同志以他特有的散文笔调写出的革命回忆录《风雨年华》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自传体作品,作者把史实与文学因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在丰富史传文学表现手段方面,进行了探索。值得研究和重视。  真实,无疑应是史传文学的坚实根基。然而,经历过十年动乱以后,有不少历史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因而,如何把握这种历史的分寸感首先就成为史传文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党中央一系列有关历史问题的决议,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的进程,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