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原则,而不是单靠一个辅导员和几个专职管理人员就能够完成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以下简称16号文),16号文指出: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问题
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1]。独立学院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教育部思政专项“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12JDSZ211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安徽省民办高校党组织设置与发挥作用研究”(sk2012A093)、阜阳师范学院2012年度校级“地方高师院校班级民主管理机制研究”(2012DJSZ07)阶段性成果。
截止2012年3月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共311所[2]。相对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而言,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历史并不长,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随着独立学院学生人数的增多,这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如何改进,这也是对独立学院办学能力的考验。2008年2月《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以下简称26号令)的颁布,从根本上保证了独立学院的办学,但独立学院如何突破学生管理的“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管理模式这也是关系自己良好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更好的探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新模式,笔者结合自己作为几年来F学院专职辅导员的管理经验,以F学院为例,就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F学院是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试办,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目前在校生7430人,专兼职教师464人,其中辅导员57人,学院设有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团委等管理机构,2010年7月,学院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的荣誉称号。
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基本体制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体制大多是母体学校管理体制的照抄、照搬,但又不脱离母体学校。以学院管理为主、学生自主管理为辅,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F学院学生管理层面,由党总支设书记、副书记各一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并设立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部)、团委部门来管理全院的学生工作。在年级或班级层面,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配有数量不等的专、兼职辅导员,负责年(班)级的各项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处主要负责学生事务管理,团委主要承担学生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除了学院的管理机构外,学院设有学生会,作为代表全体学生的自治组织,组织广大学生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在院学生会的领导下,各系设有学生分会,在班级设有班委会。
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作效率方面的问题:F学院的学生管理体制按照董事会一院(党、政)一学生处一系一辅导员一班级的纵向结构,系和班年级严格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实施各项工作,基层单位工作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在这种科层制组织结构设置上,如何恰当地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问题,以使得组织权力、组织机构和人员、组织功能的发挥得以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组织成本最小化和组织效率最大化,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一般说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反比关系。从科学管理角度而言,信息傳递的中间环节要尽可能减少,以缩短决策层和实施层的距离,便于上下沟通,提高工作效率。F学院的学生管理体制、管理层次延长,信息沟通受到阻滞,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辅导员工作热情方面的问题:在F学院57名辅导员中,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17人。每人所带学生比例约为1∶200,16人在学院办公室、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从事行政性工作。按照《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3]。在17名专职辅导员中,8人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其余44人也都是行政关系在F学院的专职教师,根据调研,兼职辅导员每人每周的教学工作量都在16学时以上。作为最基层的辅导员,他不得不应付各个条线下来的事务性工作,扮演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缺少专业素质的学习与培训,日久天长便对这项工作的重要功用和自身价值感觉模糊,甚至产生怀疑,导致工作热情降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就会导致学生工作队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管理梯队不合理: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者队伍由在编人员、人事代理人员组成。大多数独立学院采用人事代理选聘学生工作人员。F学院17名专职辅导员,人事代理人员6名,占整个专职辅导员比例的38%。按照学校现有的政策他们参加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缺少职称评定和晋升机会。这也造成了专职管理队伍的不稳定。F学院17名专职辅导员,30岁以下的9人,32~35岁5人,36~45岁2人。职称方面,讲师4人,助教13人。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管理队伍过于年轻化,职称过低。根据调研,有的辅导员由于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学、职业指导学等方面的教育,在管理上还不能适应独立学院的发展,不能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4]。
健全独立学院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整合行政机构,明确高校学生管理职能:履行教育型职能、管理型职能和服务型职能。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典型模式是以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为专门机构,但除了学工部(处)、团委可以称作专门从事学生事务的管理机构外,其他的部门都是兼职分管一部分的学生工作职能。按照学生事务管理的三大职能,学生事务管理可以相应设置三大中心。各中心下设若干部门,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实现相应的管理职能。 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良好的治理必须要有一支业务精湛、具有良好的行政素质和能力的行政队伍为基础。①加强辅导员综合知识的培养:辅导员既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管理者,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这一双重身份使得他必须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育人的基本能力。辅导员还是一名咨询师,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辅导、职业生涯的指导的工作。②建立辅导员职称的评审制度:辅导员作为一门专业,其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的要求还是有相当的差异性。如果按照其他专业的评审要求来对辅导员职务进行评审,一方面是辅导员可能难以达标,另一方面也未必符合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要求[5]。③实行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是保证专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的必要举措。由于辅导员工作面对的对象是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学生,因此,辅导员的定期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应建立辅导员培训的多样化渠道。
整合管理资源,落实服务职责:在学生事务中,学校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院系辅导员、教师以及学生都是学生事务的利益相关群体,这些主体力量的整合和衔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学生生活的愉悦。各方应以育人为己任,营造和传递有利于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力量。
大学生需求和特点的变化也给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戰,特别是在管理和教育方式上,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不断要求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以育人成才为目标,发掘管理服务能力,整合有效资源。参考文献
[1]http://www.cicol.cn/new/ask.asp.
[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71/201010/109693.html.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
[4]赵飞,王娟.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析.长江大学学报,2011(12):129.
[5]史宁中,柳海民.教师职业专业化:21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问题
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1]。独立学院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教育部思政专项“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12JDSZ211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安徽省民办高校党组织设置与发挥作用研究”(sk2012A093)、阜阳师范学院2012年度校级“地方高师院校班级民主管理机制研究”(2012DJSZ07)阶段性成果。
截止2012年3月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共311所[2]。相对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而言,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历史并不长,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随着独立学院学生人数的增多,这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如何改进,这也是对独立学院办学能力的考验。2008年2月《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以下简称26号令)的颁布,从根本上保证了独立学院的办学,但独立学院如何突破学生管理的“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管理模式这也是关系自己良好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更好的探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新模式,笔者结合自己作为几年来F学院专职辅导员的管理经验,以F学院为例,就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F学院是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试办,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目前在校生7430人,专兼职教师464人,其中辅导员57人,学院设有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团委等管理机构,2010年7月,学院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的荣誉称号。
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基本体制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体制大多是母体学校管理体制的照抄、照搬,但又不脱离母体学校。以学院管理为主、学生自主管理为辅,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F学院学生管理层面,由党总支设书记、副书记各一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并设立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部)、团委部门来管理全院的学生工作。在年级或班级层面,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配有数量不等的专、兼职辅导员,负责年(班)级的各项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处主要负责学生事务管理,团委主要承担学生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除了学院的管理机构外,学院设有学生会,作为代表全体学生的自治组织,组织广大学生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在院学生会的领导下,各系设有学生分会,在班级设有班委会。
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作效率方面的问题:F学院的学生管理体制按照董事会一院(党、政)一学生处一系一辅导员一班级的纵向结构,系和班年级严格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实施各项工作,基层单位工作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在这种科层制组织结构设置上,如何恰当地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问题,以使得组织权力、组织机构和人员、组织功能的发挥得以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组织成本最小化和组织效率最大化,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一般说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反比关系。从科学管理角度而言,信息傳递的中间环节要尽可能减少,以缩短决策层和实施层的距离,便于上下沟通,提高工作效率。F学院的学生管理体制、管理层次延长,信息沟通受到阻滞,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辅导员工作热情方面的问题:在F学院57名辅导员中,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17人。每人所带学生比例约为1∶200,16人在学院办公室、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从事行政性工作。按照《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3]。在17名专职辅导员中,8人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其余44人也都是行政关系在F学院的专职教师,根据调研,兼职辅导员每人每周的教学工作量都在16学时以上。作为最基层的辅导员,他不得不应付各个条线下来的事务性工作,扮演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缺少专业素质的学习与培训,日久天长便对这项工作的重要功用和自身价值感觉模糊,甚至产生怀疑,导致工作热情降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就会导致学生工作队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管理梯队不合理: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者队伍由在编人员、人事代理人员组成。大多数独立学院采用人事代理选聘学生工作人员。F学院17名专职辅导员,人事代理人员6名,占整个专职辅导员比例的38%。按照学校现有的政策他们参加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缺少职称评定和晋升机会。这也造成了专职管理队伍的不稳定。F学院17名专职辅导员,30岁以下的9人,32~35岁5人,36~45岁2人。职称方面,讲师4人,助教13人。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管理队伍过于年轻化,职称过低。根据调研,有的辅导员由于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学、职业指导学等方面的教育,在管理上还不能适应独立学院的发展,不能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4]。
健全独立学院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整合行政机构,明确高校学生管理职能:履行教育型职能、管理型职能和服务型职能。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典型模式是以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为专门机构,但除了学工部(处)、团委可以称作专门从事学生事务的管理机构外,其他的部门都是兼职分管一部分的学生工作职能。按照学生事务管理的三大职能,学生事务管理可以相应设置三大中心。各中心下设若干部门,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实现相应的管理职能。 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良好的治理必须要有一支业务精湛、具有良好的行政素质和能力的行政队伍为基础。①加强辅导员综合知识的培养:辅导员既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管理者,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这一双重身份使得他必须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育人的基本能力。辅导员还是一名咨询师,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辅导、职业生涯的指导的工作。②建立辅导员职称的评审制度:辅导员作为一门专业,其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的要求还是有相当的差异性。如果按照其他专业的评审要求来对辅导员职务进行评审,一方面是辅导员可能难以达标,另一方面也未必符合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要求[5]。③实行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是保证专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的必要举措。由于辅导员工作面对的对象是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学生,因此,辅导员的定期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应建立辅导员培训的多样化渠道。
整合管理资源,落实服务职责:在学生事务中,学校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院系辅导员、教师以及学生都是学生事务的利益相关群体,这些主体力量的整合和衔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学生生活的愉悦。各方应以育人为己任,营造和传递有利于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力量。
大学生需求和特点的变化也给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戰,特别是在管理和教育方式上,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不断要求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以育人成才为目标,发掘管理服务能力,整合有效资源。参考文献
[1]http://www.cicol.cn/new/ask.asp.
[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71/201010/109693.html.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
[4]赵飞,王娟.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析.长江大学学报,2011(12):129.
[5]史宁中,柳海民.教师职业专业化:21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