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也是
  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
  ,普遍存在厌烦情绪。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
  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效果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
  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
  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确立目标 ,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
  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
  。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
  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
  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
  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
  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
  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銘》、《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
  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是文言文
  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
  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
  达到教学目的。
  1、美文美读。
  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
  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讲很有趣味的文言小故事。
  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杯弓蛇影、鹬蚌相争等,文章短小,学生当堂就能够背诵,融文言知识与哲理学
  习于一体,趣味十足,学生兴趣极高。
  3、从每篇文言文中挑出几个重要的词。
  借助工具书从造字法的角度研究它的本义,然后推断整句话的意思,并把它讲给学生,会很好地激起学生
  对文言文的兴趣来。
  总之,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正如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第三,重视课文诵读,培养感知能力。
  多读、熟读,是提高阅读古文能力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有个经学家叫董
  遇,对《左传》《老子》等古籍都很有研究。有人想跟他学,他却不肯教。说一定得先读一百遍。"读书
  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轼深有体会地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不在阅读上下工
  夫,想通过什么别的途径获得一把可以打开一切古文学习之门的钥匙,那只是一种幻想。学习文言文,熟
  读课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
  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出于这样的目的,可从以下
  四步着手:第一步,听读课文,认准字音。这一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千万不能忽视。
  在泛读时,应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条件,可让学生听朗读
  带,务必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第二步,合读课文,明确节奏。学生一边随录
  音或泛读轻声诵读,一边标画节奏,对一些难以确定停顿的句子,首先应借助注释、已有的语法知识,或
  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这样才不致读破句子。第三步,分读课文,领会文意。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可
  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
  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第四步,齐读课文,总理全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
  知。
  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对全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分析、理解课文做
  了很好的铺垫。
  第四,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
  "文以载道"。只有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感情才能燃烧起来。首先,要引
  导学生打破时空隔阂,扫除障碍,借助工具书、资料、网络等手段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其次
  ,要遵循审美认知规律,在整体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
  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再次,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
  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
  受。
  第五,教师要解疑答惑,指导方法。
  古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永远讲不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借助工具
  自己探索历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学习《马说》《爱莲说》之后,要归纳说明,"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
  的一个分支。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如:一词多义,特殊的文言句式等。促
  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类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
  而提高自学能力。
  以学习文言词语为例,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
  学会归类和积累。考试时不会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题目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就一定要牢固
  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分类归纳,加强积累。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文中一词
  多义现象非常多。如"以"、"之"、"而"等等。这些文言词句很容易记混淆,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该词有几
  种用法,分类记忆,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日积月累,收获是非常大的,天长日久,效果将更可观。
  第六,引导自主参与,鉴赏创造培养能力。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
  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而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式教学模式,建立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
  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从而在"
  读读议议"中,学生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其基本形式如下: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
  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在课前或课始向大家宣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
  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
  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点、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進行引
  导分析,抓住时机,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阅读能力的练兵。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还应
  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养审美鉴
  赏的能力。
  第七,引导归纳积累,重视课外阅读。
  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作背景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
  了解,增加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小学阶级的文言文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学艺术的博大精神及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倡导学生自
  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深入浅
  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应用多种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学
  生学习了《观潮》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教程中,放手让学生
  通过注释、字典、资料释疑,同时联系《观潮》所学到的知识,采用颠倒语序、增添语句、将古单音词变
  为双音词等方法,解决文言文中的重难点。
  然而,要对文言世界有更清楚的认识,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重视课外对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
  在大语文教育环境中继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打通多种渠
  道,创设学习文言的言语环境。我们要指导学生不断地从课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
  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
  增实力"的教学原则。平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半文半白的古代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这样学生既不
  会感到厌倦,又学到了文言知识。
  此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大量阅读一些优秀的文言作品,还要系统掌握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语音、
  词汇、语法和文字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给学生讲好教材,成为学生得力的引导者。如
  此,学生才会深深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爱上文言文的学习。文言,不再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工具课的语文课,人们普遍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另  一方面,即对学生德育意识上的熏陶和培养。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  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  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
期刊
背景与目的:尽管目前已开展许多项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VEGFR-TKIs)联合化疗治疗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作文教学有利于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促进学  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将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向更纵深方向发  展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而作为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写作能力,其教学改革更是刻不容缓。进一  步改革中学作文教学必须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从课程设计理念及内容的更新、教学观念及方式  方法的转变、中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  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  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  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  对于作文评改的共
期刊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的教学目标、教育性质和教学方法等三方面进行反思后,确立了为每一  位学生发展的核心思想。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核心思想,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  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育人观师生观方法观教学手段实效性)  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少慢差废令广大教师苦不堪言。学生对语文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直接影响了语  
【摘要】思路是文章按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现感情的路径。议论文写作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到了考试时还是写不  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思路不对头是其症结所在。本文试着从理清思路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和  改进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路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  如果构思是运用心思给文章谋篇布局,那么
目的:胞膜窖(caveolae)是细胞膜表面的微小凹陷区域,窖蛋白-1(caveolin-1,Cav-1)是胞膜窖的主要结构蛋白。既往研究报道指出Cav-1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后细胞信号传导的调节,对
目的测定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7)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Tissue Inh
研究背景: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因其较安全、有效、损伤小、痛苦少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微创泌尿外科学中
【摘要】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是百科之母,要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作为语文学科的  老师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  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  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