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主动发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组织化、制度化、结构化了的教育性经验。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结果。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从整体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可以说学生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与课程体系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变革,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一、课程内容与学生主动发展
  
  课程内容是指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规范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些文化科学知识是从社会整体文化知识体系中选择出来的,它一方面要受制于社会文化知识体系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受制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要经加工制作才能成为课程内容。
  课程是学生展开学校生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的中介。而从根本上讲,任何课程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抽象或转化为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或某一学科的理论问题,或者说教学中的很多知识、原理、规则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使其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心理活动,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找资料,独立自主地去研究探讨。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和实际来看,教材内容学术性、工具性强,生活性、现实性差,科学性强、人文性差,造成了内容偏深偏难,脱离师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实际,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主动发展。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山东省有17件作品获奖,其中只有3名选手来自城市,其余来自科技并不发达的农村。原因何在?有关专家指出,与农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书面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这直接导致了孩子创造力的下降。在不少城市家庭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包办所有家务,这种做法看似疼爱孩子,其实使孩子远离生活和实践,恰恰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由此可见课程内容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课程结构与学生主动发展
  
  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合理的课程结构由于具备完整的课程要素、课程成份及各个组成部分,并使他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课程的实施就能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个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否则就会使学生的发展受到抑制,造成片面发展、被动发展,缺乏朝气。
  从课程微观结构来看,它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课时比例、体音美劳与语数外理化等学科课时之间比例、文化基础课与职业技术教育课之间的比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课时之间的比例。这些课程彼此之间的课时比例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得到有效的全面主动发展。比如如果语、数、外课时过少,体音美课时过多,那么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如果语数外课时过多,体音美课时过少,那么有可能加重负担,不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地发展。如果只重视国家课程,而忽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那么课程内容可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兴趣会受到压抑,同样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课程结构必须合理,必须注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以及各类学科课时保持合理比例。
  
  三、课程实施与学生主动发展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设计出来以后,只有通过实施付诸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要求课程实施者根据课程计划、教科书、学生实际以及时代的要求对个人习惯、行为方式、课程重点、学习时间、空间、课程安排等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在众多的课程实施者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任何课程设计最终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得到实施的。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规划和设计工作,不仅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结果,而且也会影响课程实施的进程。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及生长环境都各不相同,在智力、性格、兴趣、经验、生活环境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而教科书大都是以中等儿童的程度编写的。这样就会使中下程度的儿童赶不上进度而学习困难,中上能力的儿童则觉得太浅而感到吃不饱。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科书受篇幅、形式与要求的限制,教科书呈现给学生的大都是人类几千年科学文明进步的直接成果或现成经验,教给学生的大都是现成的结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当教师照本宣科进行教学时,学生的主动发展将更难实现。因此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有当教师对教科书内容及时补充与删减,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的需要加以讲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内容的能力与情感成份,学生的主动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
其他文献
一、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也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
期刊
我们知道,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活动的方法,称之为教学方法。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运用好的教学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的探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
期刊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比较注重语法,老师也比较注重句子成分的划分,其优点是学生遇到长句时懂得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来压缩句子,变繁为易,变长为短,但是上这种课会比较闷。而新教材比较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轻视语法,甚至忽视句子成分的学习,给高中的阅读带来很多副面影响:我发觉这一批学生连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都不知道是什么;何来理解长句。而在高考试卷中,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短文改错四大题中都会涉及到长句理解
期刊
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实际化,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优质课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配合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如何才能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呢?下面就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高一上册第10单元Lesson 38 The Olympic Games一课为例,简谈以下关于调动学生积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基本能力和必要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各国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合作意
期刊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的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便是不断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善于创新就发展迅速,如果因循守旧就落后,就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对创新要有清
期刊
内容摘要: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己的知识也随之有所变化。特别是高中的知识,许多学生在初中各科还学得挺好,尤其是数学,但当他们跨入高中后思想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高中数学很难学,也令他们头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采取几种数学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教学中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 积极性 快乐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期刊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时代的发展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初中英语作为入门阶段,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初步技能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
期刊
重视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肩负起时代重任,努力完成这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创造教育,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挖掘教材潜力,设置创新情境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化学创造史实和广阔的化学创造前景,我们在教学中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