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牛仔精神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2
  提起美国文学与电影,“西部‘牛仔’”无疑是一个让人无法忽略的经典形象。美国历史学家威廉.W.萨维奇曾说:“人们很难想象假如没‘牛仔’这个形象,美国文化,不管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会成什么样子。要找其它形象来取代它,简直太难了,什么猿人,太空人,枪手,还有超人,都曾名噪一时,可哪一个也不曾把‘牛仔’的形象给压下去。”可见,“牛仔”虽然在美国历史上存在时间不长,但“牛仔”文化都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大部分美国电影中,“牛仔”似乎从来不做他该做的事。为了使这一形象更富有浪漫色彩,“牛仔”一般都会化身为逃亡者,孤胆英雄,冷血杀手之类的人物,实际上,“牛仔”的工作就是赶牛,甚至在火车和带刺铁丝网的应用之后,“牛仔”能做的也就只有放羊赶鸭,电影《断背山》就对“牛仔”这一形象做了较为完整的真实还原。但电影中那些侠义肝胆,勇敢能干的“牛仔”形象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牛仔”为了让牛吃到草,有时还要穿过印第安人活跃的地区,让牛群躲蔽印第安人的飞镖。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他们的生活之苦,我们难以想象。从另一角度而言“牛仔”文化体现了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等优秀精神品质,是很多人心中美国梦的实践者。
  “牛仔”中既有为了生活而艰苦奋斗的穷人,也不乏脱离父母去旷野上自我锤练的富人孩子。是什么吸引了大量的壮年走向西部?我认为自由与开拓是不可缺的。
  那么自由是什么,开拓又是什么?为什么又有一些富家公子愿意放弃优厚的生活环境奔赴西部?有一种说法是,他们把西部想得过于浪漫化与理想化。有人质疑这种说法情感化倾向浓重。
  但我却觉得未必,每次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总觉得人的心灵感受是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或者说总体情感是会随环境调整从而达到一个稳态的。
  比如说,几十年前,被称作邻里和睦的行为是白天家门从不需要上锁,有什么新鲜事大家会靠在甲家的阳台上,吃着乙家的鸭爪。而如今,这种概念可能就变成某个邻居匆忙上楼时恰好又遇见正准备出门的你,然后短暂驻足几秒钟,进行一些礼貌的问候。也许隔了几代人,这两种行为在心里激起的情感体验是差不多的。但置身事外来看,就相去甚远了,也许随着时代推移,也许人们会完全不知道现在被称作社区的东西在前人眼里是怎样令人窒息。所以我觉得,人们对自由与开拓的想法也应该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话,我就很不理解随着经济建设而衍伸出来的许多合乎现代人眼光的行为,因为再方便的生活,再刺激的体验,也许也不会给人们带来比西部“牛仔”投身自然拥有的热情更多的快感体验,反而降低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甚至使人产生了相反的感受。比如说住在商品房的现代人便会觉得“牛仔”在旷野上扎营是粗俗的,原始的,有失体面的行为。暂且不从人类进行化的高度来看,这种发展似乎不但没有丰富人们的精神体验,反而束缚了它,并且使人们本身以为它理所应当,就像热水里的青蛙,这样的发展又是否有意义?可每当我想到这里便不得不自我否定,因为“牛仔”在西部的开拓自然而然促进了经济发展,西部的草场迟早会被掩盖在水泥之下,他们的子孙迟早会因为他们在放牛业的贡献成为工厂里的工人,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和情感有时会让我陷入烦恼,难道人类的进程就应该是这样吗?或者可以是其它样子?也许我永远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毕竟这种想法过于悲观了,而且我的大前提是极有可能错误的。
  回到今天的主题,我想是可以说明一点的,“牛仔”的出现正是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由与艰苦开拓的本性,或者,与其将上文所说的自由与开拓视为一种世俗化的东西,不如视其为一种审美需求。这也正是他们对淡化美的所谓先进快捷都市的一种拒绝。
  在我看来,所谓人类发展,在美的需求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对逻辑的疯狂崇拜与“知识即美德”这句流芳千古的名言,实际上将人类引向了无法自拔的深渊与本末倒置的态度。的确,这种极为张狂的言论听起来确实大逆不道,我也一直怀疑这是否源于我个人的情绪化倾向,但直至最近,我翻了一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发现在最浅薄的层面上,我和他的观念是有相似之处的,所以我才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在他看来,只存在一个世界,即永恒变化的宇宙过程,此过程并无意义,因为并不存在一个永恒的精神实体作为它的意义源泉,所以这个过程永远无法成为我们的认知对象,而我们正属于这个过程之中,在这种令人惶恐的意识下,我们当然无法生活,于是需要艺术的拯救,以此逃避孤独,因为只有作为审美的现象,生存与世界才是有充分理由的,沉醉于美的外观,也就是满足了尼采“二元冲动说”中的日神因素。他还指出科学主义世界观使人们回避人生的根本问题,灵魂空虚、欲望膨胀,人们急于追求尘世的幸福,而“牛仔”对西部原野的狂热依恋,正是不自觉地反抗着这股趋势。因为那一时期,城市并没有那么完美,這些“牛仔”不在逐渐吸引人们的城市工厂工作,而选择去环境恶劣的西部,不选择鸣笛的汽车而选择马背,甚至在铁路普及的穷途末路后仍坚持“牛仔”未亡。在这一转折点上,年轻的小伙子并未被钢筋水泥所同化,所转变,并不是一出生就认为现代生活是种必然,他们坚信西部生活是浪漫的,是美的,于是他們才循着信念走,并认为这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而现在人们对“牛仔”文化的崇拜也映射了这一点。当今的影视作品中,去掉了“牛仔”文化中那些与现代人对生活期望相冲突的部分,保留了那种自由、开拓、刚毅勇敢,于是这种人们最原本的需要,无法被改变的,需要在内心深处激起了波澜与共鸣。只不过现代再也没有像西部那样的地方,而且现代人无法放弃24小时的热水和空调罢了。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即使现在人们提到“牛仔”越来越少,但在我看来,美国电影小说中那些超级英雄和现代版的孤胆英雄及许多人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或多或少受到了美国“牛仔”的影响。西部毕竟人口稀疏,作为西部的被剥削阶级,“牛仔”通常都需要一两个人去适应恶劣的环境,才能完成农场主给的放养任务。基于他们的孤独,于是许多西部电影都会有这么一个场景:“牛仔”背着猎枪,背离我们走向落日的余晖之中,也许旁边还会跟一个心醉的少女。可是现在许多勤于思考的人开始批判个人英雄主义,有人说个人英雄主义题材文学与电影过度拔高了个人的作用。而我以为艺术本身就可以是对现实更高层面的抚摸与雕琢,所以这是无可厚非的。相比个人英雄,人们更推崇团体精神,但我认为,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与对上帝的崇拜是完全不同,后者多为崇拜者对被崇拜者的人的无条件服从与信服,而前者更多的是想成为英雄本身,所以这种“个人崇拜”并非盲目的。无可否认,团队的力量的确是惊人的,但我总觉得对个人英雄主义的绝对批判若纯粹地从效率出发,也过于功利了。就像我之前说的,没有他人的陪伴与鼓励,英雄的内心必定需要受更多的煎熬与折磨,现代许多影视作品对英雄的描绘不再只关于打打杀杀,而是更多地触及英雄的内心挣扎。例如,007系列近年来的几部作品:007大战皇家赌场,大战量子危机,大破天幕杀机,大破幽灵危机,都让James Bond 多了几番柔情,并加入了他对自己身世的寻找与内心挣扎。美剧绿箭侠更是直指英雄的黑暗面与内心抉择。有着如此强大心灵的人,又凭借自身力量完成一项项壮举,我认为不应该被否定。
  总之,“牛仔”题材的文学与电影总是会给我们带来震撼与激情,我也相信艺术工作者对“牛仔”的渲染会让“牛仔”同样成为我们后代的英雄,也许在人们了解“牛仔”的真正生活之后会与先前的浪漫感受产生极大的反差,甚至更加反感所谓的粗俗,但我觉得有一颗种子总是好的,总比没有要好得多,没准将来,它的确发芽了呢?
其他文献
摘 要:《彼得堡》是别雷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讽拟手法,涉及到人物、人物关系、场景、事件等多个方面。本文从人物形象方面分析讽拟手法的运用,别雷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进行讽拟,重构成有着鲜明特色的小说,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创造,又是对传统思想的一种回归。  关键词:别雷;《彼得堡》;人物形象;讽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
滇中小麦高产田块的单产达10~12t/hm2,其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525~690万,每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0~50g。滇中小麦生长季处于高原干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温适中,夜温低,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的光合生产和物质积累
摘 要:《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和奥斯蒙德建立在欺骗和利用基础之上的婚姻在两人不可调和的冲突和对抗中渐渐陷入绝境,潘茜的情节虽然拓宽了这桩婚姻的内涵,却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矛盾。小说开放式的结局让伊莎贝尔的回归充满未知的可能性,也突显了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冲突和对抗;开放式的结局;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唐人诗集的序文,作为一种走向完备的文体,显示出明确的时代特色和文学价值。总结了唐人诗集序跋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了审美特征:写法灵活,各具特色;言真实感受,论真知灼见;知
摘 要: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的吉本芭娜娜在1987年以小说《厨房》获得了海燕信任文学奖,对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死亡与孤独的描写是吉本芭娜娜作品中有关死亡主题的重要特征,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死亡反复地出现在她的笔下,是吉本芭娜娜作品非常独特的见解。孤独和疗伤是吉本芭娜娜评价人生、剥开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视角,也是她作品中故事的起源。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日本文学;孤独;疗伤  [中图分类号]:I1
用对光抑制敏感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Lemont和七桂早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不同光强下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荧光淬灭参数和光合色素含量。在低光强下,七桂早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略
杨朱学说与墨学在战国时期同为显学,影响极大,但杨朱无著作行世,其主要思想是“贵己”.“贵己”思想的目的是“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孟子认为杨朱贵己是“
戴维·洛奇的天主教小说《天堂消息》充斥着灵魂与欲望的激烈碰撞,天主教教义与现实生活的抗衡与冲撞让教徒的生活矛盾重重。面对重重矛盾,作者在《天堂消息》中为我们提供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也在不断交融。大众文化出现于二十世纪中期,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趋势。通过对《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两部电视剧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注射曲安奈德前后的眼压及其他眼部改变,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术后并发症和疗效,评价小剂量曲安奈德的安全性。资料和方法自2008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