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盎然学古文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教学《三峡》,引导学生背诵李白《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又由“一位缺乏军事才能但又是明君”这句矛盾的话引出《曹刿论战》。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二、诵读激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古文,首先要从诵读入手,诵读分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既定目标,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如教《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先由教师范读,读准字音、句读,然后通过学生自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进一步分析课文,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读起来自然有兴趣,效果就不言而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朗读成诵,学生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老师略加点拨,就会明白众多意象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从而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三、活动激趣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学语文,愿上语文课,不怕古诗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上的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如教学《核舟记》,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画具,课堂上通过记忆把“核舟”画出来。许多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但也有些学生说“太难了”,“让我们看看书吧”。在学生充满求知欲時,老师允许他们看一会儿书,蓄足的势一下子变成旺盛的活力,由兴趣转化为想学,由想学转化为能学,由能学转化为会学,学生很快就感知了课文内容,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扁鹊见蔡桓公》,可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教学《愚公移山》可针对愚公愚不愚开辩论会。此外,还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赛等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四、竞争激趣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重要举措。我在古诗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通过在班中参加诵读赛,竞争参赛资格。班中还举行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给搜集地多的同学加平時素质量化得分。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料。同学们各显神通,有一种在知识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在竞争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参与积极状态和兴趣程度。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想象激趣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時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温庭筠《梦江南》的教学,抓住“独”“倚”“脉脉”等词,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口头描述诗的意境,学生很快就描述出这样一幅广阔、多彩的美人凭栏远眺图:一位少妇盼望丈夫归来,终日呆立楼头,仔细数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帆船,面对着江水悠悠,夕阳依依离去,总是失望惆怅。想到这些就不难理解词人笔下的怨妇思夫的愁苦难熬之情。通过想象联想的手法,让学生面对面跟古人对话,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拉近。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激趣
   板书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诵读。因此板书的原则必须忠于文本,突出重点,易于背诵。
   根据不同诗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可作树状、网状、表格、图画等。如果是比较、总结性质的可用表格,语文知识结构可用树状。如教第二册《诗词六首》总结時,可将“作品、作者、体例、出处”等内容用表格列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時,还可学习魏书生老师“懒”的做法,故意将一些易错的字不写或写错,让学生填写或改正,激发学生改错别字的习惯。有時为了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归纳内容、写段意等可由学生板书。这些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兴趣对古诗文的教学不容忽视。兴趣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
其他文献
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十五载,虽然自己已是桃李满天下,但心中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受:语文教学是枯燥的。慢慢地,这种感受像一座大山,压得自己无法呼吸。2009年,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亲眼目睹了杜郎口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是把小组教学带回了这所普通的乡镇中学。从此,语文教学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注入了新的活水,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作业质量不断提升。感觉自己真的从枯燥的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流派异彩纷呈。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教学案”,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等等。  这些学校的教学改革基本都是整体推进、持续进行的,很多都曾经是农村薄弱学校,在经过探索之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而且中考作文的分数更是在语文整个试卷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也让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苦下功夫。但学生面对作文却有害怕畏惧的心理,一上作文课就皱起眉头,叹息着“作文难,难作文呀”。所以这就更增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也使作文教学死气沉沉,结果弄得老师累,学生也累,而且效果也不尽如
期刊
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使人类自身获得解放。作为育人手段之一的语文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一目标,光靠习文(学习语文知识),即使能达到,也是事倍功半的;而把习文与明理(懂得课文中所包涵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尚美(发现美、崇尚美、创造美)结合起来,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
期刊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如能在立意、构思、拟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就会受到读者的青睐,令人百看不厌。  一、立意出新  一篇文章是否有新意,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立意要有时代气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立意创新常用的方法有:  1、避“俗”。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在人们心中,似乎就是十恶不赦的东西。但一位学生在《我的“鼠缘”》一文中却描写了一群老鼠为了
期刊
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的学生能找到素材,写出很好的文章,而有的学生即使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他们还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国大诗人陆游也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现实生活是广阔无限的,其中蕴藏的“美”和天成的“文章”也是无限的,就看你有没有本领去发现,有没有本领去捕捉。要想在作文时能写得出,写
期刊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聋校语文教研永恒的话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就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浅见。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聋人的知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取的,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图画式的特点,可以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多
期刊
“同课异构”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形式,在全国语文教师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和许多媒体及研究人员的关注。下面以最近学校八年级两位教师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观摩活动为例,先粗略地梳理一下他们的上课内容。  张老师的主要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朗读
期刊
当下不少农村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应试取向”问题。凡是中考不考的篇目略讲甚至不讲,像《林中小溪》等美文,教师也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易错字的字音字形;凡是中考不考的知识点一概不进课堂,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四个典型事件的详写与略写;凡是中考考的名家名著,也只是把阅读活动简化成做题目,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则以几个简单的填空题和问答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把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的揣摩
期刊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现在国家主张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响应国家政策而生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