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重要性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竞争的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比美剧在国内市场的失利与风靡,我们可以发现。合适的传播模式和策略,将会是决定跨文化传播成败的关键点。
  关键词:文化折扣 文化接近 网络传播
  
  在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下,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过程中伴随的跨文化传播行为使得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并且整合,产生了文化全球化的现象。作为生产和消费文化的受众,由发达多样的媒介,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不同地方注视同一个文化符号、分享同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不仅是原貌呈现,并且其更新也具有了即时性。比如现在谈到美国,人们不再只注目于其标志性符号可口可乐、麦当劳或者是万宝路,在经历了星巴克与嬉皮士的风靡时代之后,与奥巴马、金融危机并肩而行的是一股“美剧热”。
  美剧从引进到风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之前在国内的收视败北到如今的引领风骚,究竟是什么让美剧能够一跃成为受众的新宠?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电视时代:遭遇滑铁卢
  
  在此,我们以《绝望的主妇》为例。这道美国所推的文化“主菜”曾经在多国收视率极高,被誉为“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而2005年在国内的收视率仅为0.4%,完全不及同时期播出的韩剧所拥有的良好收视率。现实效果与预期理想的差异,以及之前《成长的烦恼》、《老友记》等剧的“碌碌无为”,似乎都昭示了美剧在国内市场的无可作为。
  根源: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文化和语言被公认为是最能抵消外来电视节目影响的两项因素。主要由于电视传播所面对的是国家和地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大众性的民众,多具有传统和保守的意识形态。
  首先,“文化折扣”的现象造成难以解读美剧魅力。“文化折扣”指根植于某种文化的节目文本,可能在某种环境里具有吸引力,而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减弱,因为受众会发现很难认同文本所论及的事物的风格、价值观念、信仰、制度和行为方式。正是由于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差异性的影响,中国受众很难适应美剧中原汁原味的幽默、刺激、大胆和跳跃性;另外在价值道德、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加上脱离了美国本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条件,美剧中所包含的社会意识、文化价值观很难被大范围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本土文化“滤镜”的存在导致价值道德判断的差异。本土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语境使得受众在理解文本之前就具有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倾向性,这在受众理解、接受和处理文本的过程中起到了“滤镜”的作用,受众会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由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而理解和对待异域文化与意识形态,对呈现的生活产生偏差性理解。比如儒家文化、家庭亲情观和个人隐私意识的影响往往可能让国内受众在对同一件事进行价值判断的时候,产生与美国观众大相径庭的效果。
  再次,内容的删减以及配音技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电视台引进美剧进行播出的时候,多会自主回避一些敏感性话题,比如删减性色彩的画面、有所保留地翻译带有政治色彩的话语;另外,很多拙劣的配音技术音调失真、节奏和画面不搭调,使得美剧原有的风貌大打折扣,受众观看时感觉到困惑和难以忍受。
  相比之下,先入为主的韩剧成为劲敌。在美剧进入受众市场之前,韩剧就已经成功地打人中国市场,《大长今》、《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剧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波韩流,不仅家喻户晓,也创下了央视的收视纪录。相比而言,时髦靓丽的美国主妇不折不扣地输给了婆婆妈妈韵韩国主妇们。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两点:
  首先,韩国在文化上的接近性。韩剧能成功打人中国市场,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在心理上的接近。例如,《看了又看》中提倡的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家庭伦理观念是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而他们的生活习惯、礼节礼貌、集体意识也很符合中国人的行为模式。由于韩剧文本中所蕴涵的韩国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并以此为根基融于社会行为体系之中,因此两国在社会文化和受众心理上具有了相当的共通性,使得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和内涵的解读变得更容易、更深刻。
  其次,风格的塑造适合电视剧模式。当电视作为传播媒体时,受众多是被动接受。他们观看电视剧的目的,多是工作之余的消遣和打发时间,观看也往往呈现出无意识的伴随状态,比如同时在谈话、进食、做家务或是打瞌睡,他们需要的是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不需要运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的剧情。韩剧在传播上为受众提供了特定的模式,比如剧集长、情节发展缓慢、温馨、家庭氛围浓厚,非常适合主妇们通过电视观看。以至于其风格作为一种标志性概念逐渐被大众所认可与接受,为进一步占领中国电视市场这片蓝海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息时代:涅槃重生
  
  20世纪末互联网的盛行无疑为跨文化传播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它所特有的自主性、即时性、多样性和互动性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现实中的各种边界,便捷了跨文化传播行为。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的差异性在这里被淡化和忽略,受众更多的是以开放和好奇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网络技术所赋予受众的自主权与细分出来的受众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可以说是相互影响,以2005年《越狱》的网络传播为起点,《绝望的主妇》、《英雄》、《迷失》等美剧重整旗鼓,迎来了在中国市场的涅槃。
  传媒革命带来了接受行为的转变。用互联网来传播传统意义上的“影视作品”。主要依赖的是受众自主下载或是在线观看的方式,这种点对点的形式好比自助餐的模式,观看者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掌握播出和接受的权利。而借由网络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的特性,摒弃了之前存在的时差干扰。受众不仅可以打破频道、节目播出时间表的限制,甚至能完全远离电视——受众不再娱乐致死,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传播中具有了主导权和能动性,这使得他们乐意并且着迷于这样的传播方式。
  分众之后,网络受众的特征。如今媒介形式多样化,受众从被动接受模式化、同质化的信息到可以主动获取,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网络的繁荣、其他新媒体的出现更使得媒介竞争尤为激烈,受众有了极大的自主性,地位进一步提升。新兴的技术革新肢解了大众,出现了分众的局面。
  报告显示:国内25岁以下网民占49.9%,18-24-岁的网民在网民年龄构成中占据最大比例(30.3%),学历多为高中或高中以上。
  网络受众特征符合美剧观众的特性,文本得以解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异文化的水土不服。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可以勾勒出大陆美剧迷的标准形象:大中城市的18~30岁的年轻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一部分是在校学生:高校校园网络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在内部文件传输迅捷的网络系统,让走出家庭生活氛围的学生迅速成为网络影视资源的重度依赖者,而从家用媒介——电视观众队伍中剥离。这是没有机会接触网络的人无法拥有的娱乐体验,也是美剧迷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另一部分已毕业的年轻人也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们在闲暇时间里追求刺激和消遣。这都使得美剧具有的原始魅力能够充分地被受众解读。而在跨文化传播中回避了由文化差异而来的“水土不服”。
  网络传播群体的形成壮大,“美剧热”给予了受众身份的归宿感和忠诚度。借由传播方式而来的分众战略为美剧占领了网络这片“影视剧”不曾涉及的蓝海,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参与这项被贴上时尚、新奇标签的收看运动。而互联网上的BBS、博客等讨论组,官方网站、贴吧等聚集地为美剧观看者提供了开放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受众不仅形成了鲜明的群体组织。而且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会有定期的聚会。这不仅使他们的“美剧迷”身份有了很强的识别性,在心理上也具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对美剧的忠诚度。
  
  结语
  
  由以上美剧传播中先后遭遇的失利和成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对比,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差异性是产生障碍的本源,在传统的传播方式——电视播出中很难回避。但如今大众传媒经历着技术层面的革命,互联网的盛行为异国文化的交流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而细分的受众有了各自的群体特性和主动权,这些分众的行为与传播方式相互影响产生传播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在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市场时,选择适合的传播模式和策略,将会是决定跨文化传播成败的关键点。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摘要:新疆是维吾尔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也是新闻资源丰富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关怀下,新疆的新闻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新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对新兴媒介的巨大推动,尤其是科学实践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的新闻指针,新疆民族地区新闻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该文以新疆喀什民族地区电视新闻为例证,对喀什电视台2008年《社会传真》栏目从文体上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为做好民族地区
期刊
摘要:大众媒介通过日积月累的话语生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媒介话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意识形态、权力和价值的操纵。本文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媒介批评思想、福柯的话语理论、批评性话语分析为基础,指出大众媒体通过日常运作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媒介话语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媒介话语 权力 意识形态 建构    意识形态的定义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手段的日益多样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电影以及功能强大的网络,在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思想、见解、娱乐、广告等活动时,表现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意识、思维方式、交流途径、语言词汇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语言词汇方面,大众传媒成为语言变革的积极推动者,不断创造出很多新词新语。据统计,当代汉语中每年出现100
期刊
摘要: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国内各大网站建立专题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追踪报道,在网络新闻史上书写了独特的篇章。其中既有网络新闻的共性特征,又因时间和事件的独特性有其个性特征。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共性特征 个性特征    墨西哥卫生部于2009年4月27日晚宣布,墨西哥全国确诊及疑似甲型H1N1流感死亡人数升至152人。2009年4月28日
期刊
摘要: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处于“平面化”传播方式,从媒体传播角度,处于“水平面”上的信息,传播方向是发散而无序的,传播保真度和传播范围也是“平面无序”的。对于正处于或刚刚经过青年叛逆心理及社会适应心理,同时正处于网络主流使用者和接受者的青年网民来说,更加需要有效的甄别和引导,本文探讨在网络信息中能够获得认可并能够被有效接受而形成的“信息美学”,以求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网民中把握主要信息导向,辅以
期刊
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有两家影响较大的《大公报》,即诞生于1902年6月17日的天津《大公报》和诞生于1915年9月1日的长沙《大公报》。但是,人们一般只知道天津《大公报》,而不知道长沙《大公报》。其实,诞生在社会剧烈动荡中的长沙《大公报》,一诞生便表现出了锐不可当的气势。无论从内容、办报宗旨、版面安排上都超出了处于低潮期的同时期的天津《大公报》。它的创刊,就体现了一种勇气——报人为民请命、言论报国
期刊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每到春节,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收看“春晚”,至今它已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新的民俗。“春晚”开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之先河,引发了中国电视媒介在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春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它既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特有的产物,又是一种特殊的媒介文化现象。
期刊
摘要:媒体责任与民族意识是国际新闻报道中经常会被提及、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种报道准则,但从国际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方面来看,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最早涉及主体之间关系、提出认识论领域的主体间性开始,媒体责任与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也找到了一个哲学层面的解释。作为二者存在主体的“新闻工作者”和“一国之国民”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中凸显出了强烈的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也便成了解决国际新闻报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传言事件对我国的民众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风险社会的视野,通过对“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文本分析,以谣言心理学为分析进路。对传言事件的产生与传播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对风险社会的流变,大众媒体需要通过建构风险事件报道意识,以应对易轻信于人的受众心理新特点。  关键词:传言事件 风险社会 受众心理 报道意识    德国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认为:“现代性正
期刊
当今世界,网络已经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通过互联网,社会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快捷、更加及时、更加广泛的传播;国家也可以建立社会舆论汇集和分析机制,从而引导事件发展。因而,社会发展与媒介舆论密切相关。传统媒介舆论在维护政权合法性、树立榜样和塑造道德风貌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自身缺陷,没能很充分地反映民意。而网络舆论由于自身特性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从而成为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