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脑梗塞患者在恢复期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护理组为40例,常規组为4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以常规组护理为基础,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护理,护理组患者ADL评分达到(69.23±11.75)分,常规组患者ADL评分为(60.79±13.86)分,两组患者ADL评分相较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护理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在恢复期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
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脑病血液出现供应障碍,包括缺血及缺氧等情况,进而所导致的脑体组织软化及坏死的现象。统计显示[1],在脑梗塞生存者之中,有60%左右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多方面障碍,包括认知、肢体及语言障碍等。而有关研究指出,早期的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潜力较高,在临床治疗中结合恰当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恢复情况。故本文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的80例脑梗塞患者中护理组40例,常规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为50~82岁,平均年龄为(56.2±12.6)岁。80例患者均无精神、语言障碍,排除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及病情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护理组以常规组护理为基础进行中医康复护理,通过针灸、推拉及按摩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主要是依照患者语言功能下降情况,对其失语的类型进行判断,并依照患者性格特征及其失语的程度实施具有目标性、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措施。同时应为患者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可在床头摆放图片及书籍等物品,同时可在病房内播放轻柔、欢快的音乐及相声等,以对患者的视觉、听觉及语言等进行良好的刺激。肢体康复护理则主要包括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方面。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适当进行被动训练,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关节训练,注意应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遵循循序进行的原则,同时配额和针灸、热敷及按摩等中药和物理疗法,对患者神经生长加以良性刺激,使患者关节可保持灵活,避免产生肌肉萎缩能现象。在进行主动训练时,应首先在床上进行主动性训练,即躯干康复训练,包括摆肩、翻身运动等训练,以保持关节灵活性。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床下训练,包括搀扶行走、独立行走及单腿扶拐行走等。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适当调整训练内容,确保患者训练适宜。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ADL量表包括洗澡、穿衣、进餐及大小便等方面,采用ADL量表进行评分,ADL量表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5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上看,护理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护理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40例) 26.38±4.19 18.61±7.02
护理组(40例) 27.41±6.21 11.83±7.40
t 0.870 4.204
P 0.387 0.000
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上看,护理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护理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DL评分比较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40例) 36.12±11.24 60.79±13.86
护理组(40例) 37.08±10.46 69.23±11.75
t 0.395 2.938
P 0.694 0.004
3.讨论
脑梗塞在中医学中认为属于中风的范畴,为老年人群的常见急性病。其范围主要包括中脏腑和中经络,其中中经络的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与肢体麻木为主,患者伴有活动功能障碍但其神志清醒。中脏腑的临床表现则以神志改变为主。目前,临床治疗脑梗塞仍然无特效治疗,报道显示[2],细致的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研究中,对护理组4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采用了中医康复护理,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83±7.40)分,与护理前相较有明显降低(P<0.05),常规组患者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61±7.02)分,虽然与护理前评分相较有显著改善,但常规组与观察组评分相较仍然明显较高(P<0.05),且护理组组患者ADL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在脑梗塞患者恢复期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文献相符[3]。分析结果认为其可能与中医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针灸及按摩等手法进行康复训练具有相关性,经中医康复护理,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均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综上所述,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兰,何燕君,苏秀卿等.首次突发脑梗塞患者就医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1-3.
[2]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
[3]尹娟,孙华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2):82-83.
关键词:脑梗塞;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
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脑病血液出现供应障碍,包括缺血及缺氧等情况,进而所导致的脑体组织软化及坏死的现象。统计显示[1],在脑梗塞生存者之中,有60%左右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多方面障碍,包括认知、肢体及语言障碍等。而有关研究指出,早期的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潜力较高,在临床治疗中结合恰当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恢复情况。故本文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的80例脑梗塞患者中护理组40例,常规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为50~82岁,平均年龄为(56.2±12.6)岁。80例患者均无精神、语言障碍,排除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及病情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护理组以常规组护理为基础进行中医康复护理,通过针灸、推拉及按摩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主要是依照患者语言功能下降情况,对其失语的类型进行判断,并依照患者性格特征及其失语的程度实施具有目标性、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措施。同时应为患者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可在床头摆放图片及书籍等物品,同时可在病房内播放轻柔、欢快的音乐及相声等,以对患者的视觉、听觉及语言等进行良好的刺激。肢体康复护理则主要包括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方面。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适当进行被动训练,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关节训练,注意应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遵循循序进行的原则,同时配额和针灸、热敷及按摩等中药和物理疗法,对患者神经生长加以良性刺激,使患者关节可保持灵活,避免产生肌肉萎缩能现象。在进行主动训练时,应首先在床上进行主动性训练,即躯干康复训练,包括摆肩、翻身运动等训练,以保持关节灵活性。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床下训练,包括搀扶行走、独立行走及单腿扶拐行走等。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适当调整训练内容,确保患者训练适宜。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ADL量表包括洗澡、穿衣、进餐及大小便等方面,采用ADL量表进行评分,ADL量表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5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上看,护理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护理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40例) 26.38±4.19 18.61±7.02
护理组(40例) 27.41±6.21 11.83±7.40
t 0.870 4.204
P 0.387 0.000
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上看,护理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护理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DL评分比较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40例) 36.12±11.24 60.79±13.86
护理组(40例) 37.08±10.46 69.23±11.75
t 0.395 2.938
P 0.694 0.004
3.讨论
脑梗塞在中医学中认为属于中风的范畴,为老年人群的常见急性病。其范围主要包括中脏腑和中经络,其中中经络的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与肢体麻木为主,患者伴有活动功能障碍但其神志清醒。中脏腑的临床表现则以神志改变为主。目前,临床治疗脑梗塞仍然无特效治疗,报道显示[2],细致的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研究中,对护理组4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采用了中医康复护理,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83±7.40)分,与护理前相较有明显降低(P<0.05),常规组患者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61±7.02)分,虽然与护理前评分相较有显著改善,但常规组与观察组评分相较仍然明显较高(P<0.05),且护理组组患者ADL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在脑梗塞患者恢复期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文献相符[3]。分析结果认为其可能与中医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针灸及按摩等手法进行康复训练具有相关性,经中医康复护理,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均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综上所述,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兰,何燕君,苏秀卿等.首次突发脑梗塞患者就医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1-3.
[2]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
[3]尹娟,孙华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