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师生互动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建构过程。本文阐释了在《电能的利用复习——由电热水壶想到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通过预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探究分析问题,点拨指导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反馈迁移,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通过教学有效培养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 科学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75-02
“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课标和学情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问题”展开,以问题为中心,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从问题开始到问题演进,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伴随着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其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图 1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
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电能的利用复习——由电热水壶想到的》一节复习课是在初三学生对基本知识进行了一遍复习之后进行的,学生要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综合、创新。在复习课中力求在“重复”中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优化思维品质,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设情境,巧妙设疑
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之一是要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和学生的经验发生有意义的互动,通过以疑引思,激发学生积极的创设性思维活动。
这节课以电热水壶为背景,展示各种市售电热水壶的同时,提出问题:你能画出电热水壶的电路图吗?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有意识地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意义联系,诱发了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电热水奥秘的好奇心,为下一步表征分析问题指明了方向,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化繁为简,直逼事物现象的根本原理。
电能利用的本质是通过电做功实现电能到其它形式能的转换。电热水器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做功的体现之一,因此,本节复习课前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思想基础是:⑴能量守恒;⑵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压的区别;⑶电功和电功率的区别;⑷一度电的物理意义;⑸常见电能的利用形式。本节课的问题设计就是建立在上述知识和思想基础之上。
(3)某同学小刚发现在用电高峰期烧开一壶水用的时间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你能否帮小刚测出当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
(5)该电热水壶把一壶水从25℃到烧开,正常工作需要6分钟,其效率是多少?
(6)若在用电高峰期,小明发现把一壶水从25℃到烧开,需要7分钟,假设效率保持不变,问小刚家的实际家庭电压是多少?
这一系列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具有挑战性,通过问题层层深入,拓展提升,从另一角度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此类问题能促进学生发自内心需要地调用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使这些知识、技能得到应用和巩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分析问题,点拨引导
孔子曰:“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就是说,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队问题达到了“愤”“悱”这种思而不解的程度时,教师才给予必要的讲解与点拨。
师:你能否帮小刚测出当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
生2:伏安法。
生3:利用电能表。
师:请4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原理是什么?
2.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4.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生4:伏安法,原理是P=UI,需要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U 和I。
生5:利用电能表;利用公式是P=W/t,P=N×3.6×106/600t(瓦)(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为600);测量数据:N,t;测量工具:电能表、秒表;实验方案:关掉其他所有电器,让电热水器在电能表下单独工作。记录加热时间为t时,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N。最后计算P=N×3.6×106/600t瓦。
师:你们觉得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何?
生6:我认为在家里用伏安法测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不现实,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比较大,而且家庭用电是交流电。
师:测电热器的电功率利用电能表比伏安法要实用,但实际使用时还要注意什么?
生:加热时间为t时,电能表转过的圈数不一定是整数,记录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N(整数)时加热时间t,这样误差小。
通过提问让学生反思并修正方案,提醒学生在方案实施时要注意的事项,这比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效果会好很多。
接下来为了巩固学生对利用电能表测电功的理解,教师给出下列问题:
问题1:小刚关闭其他家用电器,用了6分钟烧开这壶水,发现电能表转盘转过240转,电能表的铭牌如下,请计算电热水壶烧水时的实际功率?
(接下來,实验、记录、计算。)
问题2:该电热水壶把一壶水从25℃到烧开,正常工作需要6分钟,其效率是多少?并追问:热量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3:若在用电高峰期,小明发现把一壶水从25℃到烧开,需要7分钟,假设效率保持不变,问小刚家的实际家庭电压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选用的典型题,也是学生解答时常错的题,它既考查电能转化的效率的有关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对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知识灵活应用。
四、归纳总结,反馈迁移
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实践,在生生、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本节课所学的要点、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身感悟,对物理概念、规律有深刻理解,对物理情境分析透彻,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在归纳总结中演绎、提升学习认识,从问题走向超越。把问题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电能的利用复习——由电热水壶想到的》这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上面几个问题的讨论,自主运用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概念以及如何测实际功率等核心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还需要教师设计若干后续问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更深刻、更灵活的理解,并具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电能利用知识的理解,教师出示下列问题:小刚家用的是峰谷电,计费方法如表3所示,你能否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具体计算和分析说明小刚家“节能省钱”的意义。
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是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准确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以及教师精心的引导;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激起学生积极的创设性思维活动;通过准确设置的问题内容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师精心的引导下,把学生成功地引向知识海洋的彼岸。但是如何发挥其最佳效果,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要有所不同,甚至不同的教师其做法也有差异,所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范永梅.问题课堂——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学物理教与学,2009(4)
[2]陈建华.中学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探究[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0(5)
[3]秦守进.问题式教学的层次性及环节设计[J]. 化学教学,2008(12)
[4]吉雍芳.如何发挥教师在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作用[N].考试周刊,2009(48)
【关键词】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 科学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75-02
“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课标和学情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问题”展开,以问题为中心,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从问题开始到问题演进,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伴随着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其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图 1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
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电能的利用复习——由电热水壶想到的》一节复习课是在初三学生对基本知识进行了一遍复习之后进行的,学生要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综合、创新。在复习课中力求在“重复”中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优化思维品质,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设情境,巧妙设疑
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之一是要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和学生的经验发生有意义的互动,通过以疑引思,激发学生积极的创设性思维活动。
这节课以电热水壶为背景,展示各种市售电热水壶的同时,提出问题:你能画出电热水壶的电路图吗?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有意识地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意义联系,诱发了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电热水奥秘的好奇心,为下一步表征分析问题指明了方向,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化繁为简,直逼事物现象的根本原理。
电能利用的本质是通过电做功实现电能到其它形式能的转换。电热水器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做功的体现之一,因此,本节复习课前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思想基础是:⑴能量守恒;⑵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压的区别;⑶电功和电功率的区别;⑷一度电的物理意义;⑸常见电能的利用形式。本节课的问题设计就是建立在上述知识和思想基础之上。
(3)某同学小刚发现在用电高峰期烧开一壶水用的时间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你能否帮小刚测出当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
(5)该电热水壶把一壶水从25℃到烧开,正常工作需要6分钟,其效率是多少?
(6)若在用电高峰期,小明发现把一壶水从25℃到烧开,需要7分钟,假设效率保持不变,问小刚家的实际家庭电压是多少?
这一系列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具有挑战性,通过问题层层深入,拓展提升,从另一角度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此类问题能促进学生发自内心需要地调用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使这些知识、技能得到应用和巩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分析问题,点拨引导
孔子曰:“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就是说,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队问题达到了“愤”“悱”这种思而不解的程度时,教师才给予必要的讲解与点拨。
师:你能否帮小刚测出当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
生2:伏安法。
生3:利用电能表。
师:请4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原理是什么?
2.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4.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生4:伏安法,原理是P=UI,需要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U 和I。
生5:利用电能表;利用公式是P=W/t,P=N×3.6×106/600t(瓦)(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为600);测量数据:N,t;测量工具:电能表、秒表;实验方案:关掉其他所有电器,让电热水器在电能表下单独工作。记录加热时间为t时,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N。最后计算P=N×3.6×106/600t瓦。
师:你们觉得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何?
生6:我认为在家里用伏安法测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不现实,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比较大,而且家庭用电是交流电。
师:测电热器的电功率利用电能表比伏安法要实用,但实际使用时还要注意什么?
生:加热时间为t时,电能表转过的圈数不一定是整数,记录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N(整数)时加热时间t,这样误差小。
通过提问让学生反思并修正方案,提醒学生在方案实施时要注意的事项,这比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效果会好很多。
接下来为了巩固学生对利用电能表测电功的理解,教师给出下列问题:
问题1:小刚关闭其他家用电器,用了6分钟烧开这壶水,发现电能表转盘转过240转,电能表的铭牌如下,请计算电热水壶烧水时的实际功率?
(接下來,实验、记录、计算。)
问题2:该电热水壶把一壶水从25℃到烧开,正常工作需要6分钟,其效率是多少?并追问:热量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3:若在用电高峰期,小明发现把一壶水从25℃到烧开,需要7分钟,假设效率保持不变,问小刚家的实际家庭电压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选用的典型题,也是学生解答时常错的题,它既考查电能转化的效率的有关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对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知识灵活应用。
四、归纳总结,反馈迁移
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实践,在生生、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本节课所学的要点、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身感悟,对物理概念、规律有深刻理解,对物理情境分析透彻,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在归纳总结中演绎、提升学习认识,从问题走向超越。把问题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电能的利用复习——由电热水壶想到的》这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上面几个问题的讨论,自主运用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概念以及如何测实际功率等核心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还需要教师设计若干后续问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更深刻、更灵活的理解,并具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电能利用知识的理解,教师出示下列问题:小刚家用的是峰谷电,计费方法如表3所示,你能否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具体计算和分析说明小刚家“节能省钱”的意义。
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是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准确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以及教师精心的引导;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激起学生积极的创设性思维活动;通过准确设置的问题内容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师精心的引导下,把学生成功地引向知识海洋的彼岸。但是如何发挥其最佳效果,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要有所不同,甚至不同的教师其做法也有差异,所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范永梅.问题课堂——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学物理教与学,2009(4)
[2]陈建华.中学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探究[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0(5)
[3]秦守进.问题式教学的层次性及环节设计[J]. 化学教学,2008(12)
[4]吉雍芳.如何发挥教师在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作用[N].考试周刊,2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