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积极的代际效应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也是大树上的一个果子
  
  三年级的伟伟沉默寡言,不太自信。老师说他懂得很多,却从不愿意展现自己,也不太容易融入集体。伟伟的家长懂儿童心理学,知道孩子的自信需要一定过程,尤其需要一定的契机启发才行。
  因为伟伟喜欢火车,寒假里,伟伟爸爸带他去上海参观铁路博物馆。博物馆在播放纪录片,伟伟目睹抗日战争时日军飞机轰炸上海火车站的情景后不断追问:“打仗的时候,我在哪里呢?”爸爸跟他简单讲述历史,伟伟继续问:“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那你呢?那你的爸爸呢?你爸爸的爸爸呢?……”
  为了帮伟伟解开困惑,爸爸画了一棵“家族大树”,将他所知道的家族每一代人都贴上照片或画出来,分别注明他们的生日与卒日。看到这些,伟伟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我也是这颗大树上的一个果子啊!”
  伟伟不但对家族历史产生兴趣,而且对每位亲人的职业都十分好奇。他问爸爸:“太爷爷是买办,买办是什么呢?”爸爸解释说:“买办就是职业经理人,就像爸爸这样做贸易工作。”伟伟恍然大悟说:“哇!我发现,大家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姑姑是服装设计师,跟做裁缝的太奶奶一样……”
  在了解家族历史的过程中,伟伟变得更自信了,他常骄傲地跟小朋友们讲述自己的发现,当有人问他长大要做什么时,他肯定地说:“我们家有很多经理,我爸爸也是经理,我将来能做经理!”
  爸爸发现了伟伟这一点后,开始用自身的经历激发他,班级有集体表演时,伟伟仍因害羞而不愿参加,爸爸告诉他:“爸爸小时候也会怕羞,你可以像你爸爸一样努力克服羞涩,大胆站上舞台!”伟伟很愿意听这样的话,并且积极地去突破自己,变得越来越棒。
  伟伟的积极改变,从心理学上来看是一种积极的代际效应——家族的几代人中后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響。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杜克博士和菲伍什博士,经过对大量儿童的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孩子们对于家族历史知道得越多,他们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自尊心就越强,也就越相信自己的家庭做得更成功。”
  培养孩子的代际自我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家族归属感”要等孩子读书识字、有一定社会阅历后才能形成。事实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包括犹太人在内的许多民族,都从幼时开始带孩子学习族谱、研读民族经典,训练他们发现代际自我——让孩子确知自己属于比自我更大的事物(比如:家族、梦想、使命感等)。
  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代际自我”呢?
  首先,采用健康的家族叙事法
  老人都喜欢给孩子讲家族故事,然而很多人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那样采用“一代不如一代”的叙事法。比如:“你太爷爷多会赚钱,到你爷爷这一代就败光了。”这种悲观的宿命论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阴暗的种子。恰当的方法是采用“有起有落的叙事方法”。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虽然咱们家遭遇过挫折,但是我们非常团结。你可以靠着不懈努力,成为我们家族最优秀的一个!”
  其次,寻找家族优势,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父母们要带孩子进行家族性的“寻根活动”,具有历史感的假日、亲人的祭日与葬礼、大型的家族聚会、走亲访友等活动都是很好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家人的故事”。回忆、提炼、重述家族中正能量的故事,特别是那些英雄般绝地重生、白手起家等故事,能够极大地帮助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与挑战时,他会感到一种不是孤军奋战的力量。当孩子知道自己的家长或祖先,也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并且将其克服时,就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更容易获得成功。
  再次,正确看待家庭的“代际创伤”,进行自我疗愈,并将自己的积极经验正确传递给孩子
  丹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她跟着妈妈生活,在丹丹5岁的时候,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外婆也是单亲母亲,于是问妈妈:“为什么你和我一样,都没有爸爸?我的小孩,会不会也没有爸爸呢?”
  妈妈吓了一跳,她做梦也想不到学龄前的女儿会问这么深奥的问题。她没有立刻回答丹丹,而是思考着最佳的回答方式。一天,妈妈在看电影《茉莉花开》的时候得到启发。电影讲述了“妈妈——女儿”一代又一代的悲情故事,讲述社会的变化带来单亲妈妈际遇的不同。妈妈发现自己家族中遗传着某种性格悲剧、甚至是命运际遇,但是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家庭的创伤。下一代在传承上一代创伤的同时,也学会应对创伤的方式并拥有相应的勇气。
  所以,妈妈带领丹丹从多元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她告诉丹丹并不是所有家庭的离婚都是“遗传”,让丹丹看到许多单亲家庭的小孩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社会精英;妈妈还带丹丹参加单位活动,帮助丹丹明白离婚并不是因为妈妈不优秀或不可爱;妈妈还分享自己小时候也会想爸爸,只是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更努力地去学习”“更珍惜并孝顺妈妈”等方面来。
  虽然很多道理,丹丹还不是很懂,但她感受到一种力量让她重新快乐起来。妈妈这种不逃避的诚恳态度,让丹丹感到极大的安全感。
  编辑 刘建淑 314606305@qq.com
其他文献
秋色里,梧桐树换上了绿中透黄的衣装,在风中摇曳着婀娜多姿的枝条,好像一个个列队的士兵,默默地守护着校园。  我搂着梧桐树粗壮的腰,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双手却无法合拢。我轻抚着它的脸,呀!光滑的皮肤有了一道道皱纹,有的一块块剥落下来,看上去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抬头仰望,梧桐树的枝条直插蓝天,叶子黄绿相间,宛如一把遮天蔽日的绿绒大伞。风儿忍不住跑过来,牵着它的手,在空中跳起华尔兹。捡几片梧叶细看
期刊
一天,我和爸爸、爸爸的朋友赵叔叔以及他的女儿赵晓妞一起去溧水天生桥公园玩。  我们开车到那里以后,叔叔一看门票价格皱起了眉头,成人及一米四以上的儿童要八十元,一米四以下的儿童也要四十元!赵晓妞的身高刚刚超过一米四,于是,叔叔打起了馊主意。  售票员问:“您的孩子身高是多少?”叔叔满脸堆笑地说:“孩子现在还不到一米四,差不多一米三八吧。”這不是说谎吗?我心里咯噔一下。售票员相信了叔叔的话,给了他一大
期刊
女儿被同桌吐口水  女儿秋秋小学时遇到过一件不快的事:同桌小男孩朝她脸上吐口水。那时她上三年级,同桌是个成绩不理想、情绪不稳定的男生。记得有次秋秋回家说:今天同桌好可怕,单元考试卷子发下来了,他数学没及格,一下课就哇哇大哭,说回家会挨打。一边哭还一边不停地捶桌子……那种冲动暴躁的发作显然让秋秋感到恐惧。她不止一次提起不想和这个小男孩坐同桌,希望我们能跟老师说说换个座位。  我和她爸爸都觉得好像没有
期刊
每当看到水中孩子们矫健的泳姿,我都不禁跃跃欲试。暑假里的一天,我跟着爸爸到南京工业大学里学游泳,我兴奋得一路上都活蹦乱跳。  一进游泳馆,我迫不及待地要往水池里跳,幸好被爸爸及时拦住,要不然准会被水淹没。游泳教练看出了我急切的心情,忙说道:“游泳,要先吸一口气,在水里憋住气,两腿再往后一蹬,身体慢慢会漂起来。”  我半信半疑,照着教练说的,先吸气再憋气,然后两腿往后一蹬,果然漂起来了。哈哈,不试不
期刊
儿子想学煮饭  一天,儿子突然想学煮饭。对于想要学习的心,自然是不能拒绝。我手把手地教导他如何计算每个人的饭量,如何淘洗米粒,然后最重要的是加多少水量。教他用量杯把米和水按1:1.2的比例科学加水法,也教他用手指节测量水的传统方法。跟我学过一遍后,儿子觉得煮饭不算难事,于是自告奋勇地要求煮晚饭。  结果,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煮出来的竟然不是饭而是饭干。严重缺水的饭粒,干干的、瘪瘪的、硬硬的,
期刊
我怎么了?  通常情况下,不是你发现自己看不清楚的,而是你周围的人产生了怀疑。比如,因为你看不清楚,当老师让你把书上的内容抄到黑板上时,你拿着书却抄不出来。  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你的视力不好,就要矫正:通常是戴眼镜(不久之后,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戴隐形眼镜)。偶尔也要做做眼保健操——眼睛运动——在医院或者自己家里都可以。一定要积极治疗,否则你的视力不好将会影响你学习阅读和写字。  給父母的话  
期刊
她, 引起我的注意    又一次接手一个班,刚进教室,我敏锐地发现一个女孩的与众不同。她,叫陶媛,瘦瘦高高的个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同学们对新老师的到来都兴奋不已,评头论足,唯有她一直不愿把头抬起,似乎新老师的到来只是一阵风拂过而已。  第一个星期,我就见识到陶媛的独特之处,她作业上的红叉叉从头到尾排着长长的队。一次面批作业,她把第三次订正的作业本交到我手中,依然是叉叉叉。我不禁瞟了她一眼,
期刊
黑色不可怕  一天,接甜甜放学,老师说:“今天跳舞,甜甜怎么也不跳。”我有点惊讶,甜甜最爱跳舞了,今天这是怎么了?  甜甜的回答令我错愕:“跳舞要穿红上衣黑裙子,我讨厌黑裙子,我不去。”  我想起来,她确实不喜欢黑色,一双黑皮鞋,她从来不穿;蛋糕上的巧克力,她从来不动……我只当作小女孩的小心思,一直没有在意。看来,我要想想办法了。  第二天早上,我做了可口的早餐。甜甜看起来心情很好,吃着吃着,抬起
期刊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昆蟲学家,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昆虫世界中,对昆虫的种类、习惯、觅食和繁衍等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研究,真实、细微、详实地记录了许多昆虫的本能和特性,将品种繁多的昆虫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的荷马”!  看了《昆虫记》,我对身旁默默无闻的昆虫们充满了兴趣,萤火虫、天牛、舞蛛、松毛虫、大孔雀蝶等,真好玩啊!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舞
期刊
矛盾又来了……  周一,孩子们进入了区域游戏时间。现在的区域游戏,不能由老师安排活动,而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一组组迫不及待地涌向自己喜欢的区角,而我也站在“神奇的交通”科学主题区边静静地观察孩子们。  多多、毛毛、一新等6位小朋友几乎同时来到了“神奇的交通”面前,可座椅只有5个,完了,超员了,我的手心开始出汗。4位小朋友找到位置坐了下来,剩下一新和多多兩人面对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