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丈蜀不临碑帖自成家浅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丈蜀,应该说是中国当代书坛上少有的“怪才”,其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吴丈蜀作为中国极具影响的书法家,书法艺术境界、内涵已达到了堪称深邃的高度,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吴丈蜀一生竟从未真正临写过碑帖;其二,晚年时期的吴丈蜀居然公开声明退出书法界。
  以风格个性独特著称的吴丈蜀,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也颇为独到,他十分强调字外功夫,认为“成家岂是临摹得,造诣全凭字外功。”这种书法认识理念,并非独创,历代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在这方面多有建树,尤其是以苏轼为首的宋代“四家”,对于字外功夫的认识非常到位,只是认识程度或许没有吴丈蜀那么彻底,苏轼等人至少还是从临习前人书法起步,而后才有了所谓字外功的境界。吴丈蜀同多数书家不同,吴丈蜀没有经历由临帖到创作的系统研习过程,而只是“关照”各位古代大家的作品,吸取众长。他的这种学书方法在古今书家中都是少见的。吴丈蜀自己也坦言,他从来没有用笔临写过一天碑帖,不像其他书法家那样都有几十年的临池经验。
  吴丈蜀1919年出生于四川泸州,其父为四川泸州的一个民间医生,家道颇为寒微。很小的时候,吴丈蜀喜欢拿起父亲的为人开处方的毛笔,在纸上像模像样的写写画画,父亲非常喜欢,便写成中楷字教他辩识,指导摹写。吴丈蜀记住在写字“三要”的教诲,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照做,三四岁时便已识得和写成三千余字,这便是使他终身受益、日后成了书法的起点。嗣后他自己摸索,见到同学中有临写《郑文公》碑者,十分羡慕,但泸州难于见到碑帖出售,偶尔见到,也因家贫没有钱买。这时已经热爱上中国古典文字和汉字书法的他,便常去装裱铺、匾对铺、名寺、会馆等地方去看看匾对上的字,择其好者默记在于心,用手指在掌心画字,背临下来,再一次两次地加以熟记。这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萌发了获得这门学识的强烈愿望。
  11岁时,吴丈蜀的父亲去世,其母又不识字,难以谋生,此后就生活无着,随外漂泊。他的两个姐夫观其志、爱其行,分别资助他在泸州读初中、川南师范学堂,又去成都读商中。在成都读书期间,课余之暇,便到西御西街的两家旧书店看碑贴,揣摩碑贴的韵致和行笔方法,暗自摹写。书店伙计看到这个穷学生专心致志的“临贴”,自学十分上劲,大受感动,不但任其翻看,还将店中珍藏的碑贴给他读。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成都经友人介绍到灌县空军幼年学校教国文课。这是一所完全中学,有部分教师是从沦陷区流亡到四川来的大学教授。有同事发现吴丈蜀写字出手不凡而有功力,便买宣纸来请他写,而且求者日众。因此,他年方二十五便在灌县举办了个人的首次书法展览。受到了行家好评。此后,他便在成才以卖字为生,又举办第二次个人书展。
  抗战胜利后,吴丈蜀先后辗转重庆、上海、香港,其间曾任秘书、编辑、新闻记者。为谋生经重庆并顺流而下东到上海,在荣宝斋悬卖字。这期间书法家马公愚等人在《中国生活》杂志上介绍了他的书法艺术,辟有专版,介绍的作品是马公愚等在一次书法作品评选会上选出的。称赞他的书法艺术格调很高,由是吴丈蜀的名声不仅由四川走向全国,并开始远播到国外。(1)
  以吴丈蜀人生经历分析,吴丈蜀天生喜爱书法,自小即具备了写字之爱好,进入所谓书法界亦属偶然为之,并非刻意行为。只是由于家境贫寒问题,无缘临写碑帖而已。
  但是,笔者以为,这个客观原因不能完全成立,认真分析探讨吴丈蜀的整个人生,从青少年时代起,尤其在吴丈蜀就读泸州初中、川南师范学堂,成都商中时期,吴丈蜀是有时间和条件临习临摹碑帖的。事实上,吴丈蜀尽管在实际行动上没有临写碑帖,只是在主观意识上,对历代碑帖进行“眼临”。因此,吴丈蜀并不完全是无缘临写碑帖,主要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使其没有临习临摹碑帖的性情。
  家贫或许是吴丈蜀没有临写碑帖的一点点客观因素,但主观上没有临习碑帖的习惯应该是最主要的。从吴丈蜀经历中可以看出,对于书法,吴丈蜀始终将其作为业余爱好来对待,没有将书法作为职业,一种以此为生的职业来看待。书法对于吴丈蜀来说,除了喜爱,剩下更多的便是天赋。读帖,吴丈蜀不但能够默记于心,还能够心领神会,潜移默化。25岁在灌县成功举办书法展览,也是在一种偶然的机遇中,偶然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外结果。从理论上分析,晚年吴丈蜀敢于宣布退出书法界,至少有一点可以得到印证,对于书法,吴丈蜀还没有达到痴迷不舍的地步。爱好可以割舍,痴迷则不能放弃,因此,吴丈蜀主要是天赋成就了吴丈蜀的书法成就,“眼临”与“实临”的效果体现在吴丈蜀身上是一样的。
  尽管是“眼临”,吴丈蜀对于书法艺术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使吴丈蜀的书法能够独步书坛,达到一个非常的境界,虽然不能说是古今“第一人”,也称得上是当代少有的奇人、怪人。
  吴丈蜀创造了“古今无此体”的独家书艺,以拙寓巧,以朴寓华,似拙非拙,似朴非朴,富有神韵天趣而蕴含独绝之美。笔墨随心而天机随触,富于浑厚而灵秀,古拙而清隽,浑成而超逸的风致;灵机妙造而自然天成,似不求而成,不工而臻,达到似有意而无意,似无法而有法的淳美艺术境界,具有内在超越性而深得艺术哲学之精髓。这种风格与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文化素養,认为“二分笔砚三分看,余事还须广读书”,“须冶千碑方创体,能藏万卷始言家”,“成家岂是临摹得,造诣全凭字外功”,书法要博采众长而自出新意,要重视法度而又不囿于法度,强调字外功夫的锻炼和培育,认为书家不能为名利所缚而应执著追求书法本体。
  如果以泸州博物馆馆藏吴丈蜀书法作品为例,就能分析出吴丈蜀书法艺术之基本特征来。这两幅皆作于80年代,其一,行书立轴,纸本,横67厘米,纵132厘米,内容为“”。落款为“”,后钤朱文印“”,白文印“”各一方。其二,行书立轴,纸本,横68厘米,纵136厘米,内容为“”。落款为“”,后钤朱文印“”,白文印“”各一方。
  作品作于吴丈蜀还乡之时,198 年,吴丈蜀回归故里,家乡的变化使吴丈蜀十分高兴,欣然命笔赋诗两首留与泸州文物管理所纪念。这两幅书法是吴丈蜀在心情非常舒畅的情况下书写的,其时,吴丈蜀已年近七旬,从书法年龄段上来说,已進入成熟定型期,因此,这两幅书法作品基本能够体现吴丈蜀晚年时期的书法风格个性,笔力厚重,融碑帖精妙于一体,朴实凝重,韵味十足。
  吴丈蜀学习书法以“眼临”为主,以自己过人的记忆力、深厚的学养以及宽广的胸襟,博观约取,食古而化,将其在汉魏六朝等历代碑帖中所得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他的书法乍看平淡无奇,久看则韵味悠长,书风朴实凝重,含蕴深厚,疏淡娴雅,格高趣清,充溢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吴丈蜀一直注重书外功,他说古来文、墨并称,可见文字与书法的血缘关系。同时,他认为书法应无村俗之气,不做作,不雕琢,不剑拔弩张,也不四平八稳,无媚气,无媚骨,无火气,无霸气,无粗俗之气;人雅字自雅,人俗字自俗,人倔字自倔,如其他艺术一样: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书法亦然。而这也正是吴丈蜀在书法中所追求的一种归真返璞、天人合一的至妙之境。
  能够达到不临碑帖自成家的境界,在历代书坛上是极少见的。吴丈蜀以自己的书法成就,诠释了吴丈蜀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书法艺术真正功底与内涵的形成,不能单单凭临写历代碑帖就能达到的,学识,修养,以及对于对于书法艺术的真正理解与认识,才能使自己的书法达到一定的境界与高度。
  作者简介:周敬江(1970—),男,四川泸州人,助理馆员。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的教育理念中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影响非常大,德国哲学家称孔子的时代为世界轴心时代。同时在私学教育实践中也彰显出他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本文就是以先秦诸子对现今教育的影响做出研究。  【关键词】:先秦;现今教育;先秦诸子  一、理性开放的人文主义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篇》  孔子对学生的影响,有言传,传授古代文献、技艺;更有身教,他的勤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的相关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所进行的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得到与未来社会生活相互适应并且能够进一步进行发展所需要的非常主要的数学知识(其中还涉及到了数学事实以及数学的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所需使用到的相关技能。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应用  一、指导看图,感受数形结合  把数学题目的意思和问题结合图形表示出来是有利于让学生去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的。因此,学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一步步的完善,但是同时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误区。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者和社会也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本文访谈了三位同学的价值观,从中剖析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趋势以及不
期刊
【摘要】:本土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升级。是培养孩子个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扬本土文化的主要的方式,那么如何教育本土化则成了困扰我们教育者的一个难题,所以,正确引起师生教育本土化是重中之重  重要文字:本土化;发扬;传统文化  一、什么是本土化教育  本土化顾名思义就是该地区的文化和人文风情。我所谈的本土化教育并不是指狭义的地区或地域的文化传承,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本地文化的传承而忽视对外的文化精华的
期刊
【摘要】:1959-1962年的西藏平叛中,空军的作用常被忽视。但事实上,人民空军在平叛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玉树机场与当雄机场的修建,北京到拉萨航线的开通,为人民空军在世界屋脊上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年轻的人民空军更是直接参与了平叛作战,为青藏高原地区空军力量的使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人民空军;平叛;作战经验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期刊
【摘要】:“新重商主义”这个术语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像“重商主义”那样熟悉,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麦金农,克鲁格曼,萨金特等用来描述美国70年代对外经济政策中的贸易保护和经济民族主义的时候所发明的。同时“二战后某些东亚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以及它们所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也带有某些重商主义色彩,因此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关键词】:新重商主义;全球化;发展战略;国家利益 
期刊
【摘要】:当前科学发展前沿,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科技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跨学科的发展动向,针对性的制定并不断调整人才、项目、资助等策略,以满足跨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搜集科技部有关跨学科的公开文件,运用文本量化分析的方法,整理出现有科技部跨学科相关政策,分析政策类型和政策目标之间的结构特征,试图发现科技部现有跨学科政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部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创新出多种信贷模式。校园网络贷款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費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校园网贷”在满足大学生群体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平台风控能力不足、夸大误导性宣传、行业监管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威胁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身体等方面,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好的管理当前的网贷平
期刊
从前清、短暂的袁氏帝制、民国共和,到日寇侵华,在风云突变,你死我活的时局岁月里,能够平安度过,能够稳坐高官之位,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付增湘的一生或许就是这样完成的。  付增湘(1872——1950),四川江安县人,虽说是出生、生长于江安,但至入京为官以后,再没有踏上故乡这片土地。这不是因为付增湘不想回归故乡,或许是因为太忙,付增湘没有时间还乡。付增湘一生都在忙碌,为官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期刊
【摘要】:《约伯记》以宏大的气势、深邃的思想、思辨的语言和完整的结构勾勒出一场“信仰回归”之旅。由神魔赌赛引发约伯的无辜受难,使约伯在对神之公义的痛苦思索中触及对人类信仰本质的终极思考,昭示了信仰的真谛:真正的信仰源于生命,发乎心,践之于行。沐浴信仰之光,人们才能够更为客观地面对生活中突发的场景,才能坚守自身的纯正品格,承受沉重的苦难而活。  【关键词】:约伯;信仰;受难;因果报应观  信仰主题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