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只批评我一个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ing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求助者王某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一周前因为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后摔书、撕本子,哭泣,情绪低落。同时出现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受影响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性格倾向于内向不稳定型。其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标准。咨询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不良情绪;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5-0041-04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王某,女,12岁,五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为普通职工,双方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王某是独生女,顺产足月出生,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三岁上幼儿园,其间父母离异,跟随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在其学习方面要求严格,干涉较多。求助者自尊心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学习成绩优秀,是同学、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三)精神状态
  情绪略显低落,感知觉良好,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情感反映自如一致,人格完整。
  (四)身体状态
  睡眠质量下降,胃口差,最近有轻微哮喘,吃中药。
  基本能与同学和睦相处,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
  (五)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选择测试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幼年版),标准分为:E:40分;N:60分;P:50分;L:40分。
  测试结果显示:个性倾向于内向,情绪倾向于不稳定,无精神质倾向。
  二、 主诉与个人陈述
  (一)主诉:一周前,因课堂上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而情绪低落,饮食及睡眠质量受影响。
  (二)个人陈述:上周五上午第四节课是数学课,我的肚子突然疼起来,本来想跟老师说的,但是想着忍忍就放学了,就没有报告老师。过了一会儿因为疼得厉害,我的座位又靠近暖气片,我于是就靠着暖气片,歪着身子听课。老师看了我几眼,没说什么。过了会儿老师要求做完题的同学找老师批错,教室里有些混乱,我就跟同桌闹了一下,我知道是我不对,数学老师也狠狠批评了我。过了一会儿,班级纪律还是不好,数学老师又开始拿出这件事说事,批评我。我非常生气,纪律不好的同学一大堆,凭什么只批评我一个人?过了会儿数学老师又让我们拿出数学书,我就使劲摔了一下书,撕了书和本子。中午放学回家,妈妈发现了我在闹情绪,她说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批评我,是可以理解的。还说我三天两头为这种小事发脾气,所以才会得哮喘,让心理教师给辅导辅导。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身体发育正常,衣着整洁,样貌清秀,有礼貌,问答自如,口语表达能力好,领悟力强。自知力完整,对自己的情绪现状认识清晰,心理过程协调一致。无幻觉、妄想,有明确的求助要求。当提及数学老师批评她的过程,她情绪低落,不停地流泪。
  (二)班主任和同学反映
  班主任反映求助者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優异,自尊自律。做事认真,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检查同学们语文作业时认真细致。但是有些敏感,想得多,爱钻牛角尖。在三年级曾跟体育老师之间发生了一次让师生们都记忆犹新的事情:求助者因为在体育课上被老师批评跑步时与同学谈笑,与老师发生了争执,情绪反应强烈。为此,妈妈和姥姥找到学校评理,责怪老师误会她,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斥责她。
  同学反映求助者课堂表现好,人际交往较好,三到五年级因为座位空间大小问题跟前后桌闹过两次别扭。
  (三)家长反映
  孩子还算听话懂事,就是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类似这种的同学矛盾这两年已经发生过几次,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体谅一下就过去了,可是孩子就是想不通。上周五为数学课的事,又好几天不开心。最近这孩子有点哮喘,吃着中药,担心孩子想不开,也怕她心情不好影响学习,只好求助心理辅导教师。
  四、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社会原因:
  1.单亲家庭,妈妈要求严格。
  2.三年级发生过一起师生矛盾问题,孩子情绪反应过激,妈妈、姥姥的处理方式欠妥。
  3.数学课课堂犯错,数学老师揪住这件事不放,一而再地批评她。
  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被批评后未得到妈妈、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
  1.不良认知方式。
  2.缺乏正确、有效的舒缓不良情绪的方法。
  3.人格特征:性格内向,追求完美,自尊心强。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
  缓解低落情绪。改变不合理观念,如“老师不应该批评我”。改善睡眠、饮食状况。
  (二)长远目标
  增强求助者看待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心理自我调控力;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
  六、 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问题类型及强烈的求助动机,双方商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辅导。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 理论,A 是指诱发性事件;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是个体相关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 引起了C。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 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二)咨询时间:每周一次,共四次,每次50 分钟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三阶段,共进行四次咨询。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诊断与咨访关系建立阶段:此阶段是咨询的第一次,旨在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确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第二阶段为心理咨询阶段:此阶段包括咨询的第二、三次,帮助来访者了解合理情绪疗法,使其领悟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被老师批评后的不合理看法所引起的,而不是事件本身。通过交谈与辩论、启发与引导,帮求助者学会树立合理的信念而舍弃不合理信念。第三阶段为结束与巩固阶段:此阶段是咨询的第四次,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和总结,监督来访者把学到的理性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结束心理咨询。
  第一次咨询
  目的:搜集资料,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和困扰问题,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咨询师热情接待来访者,询问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收集资料,探询来访者的心理困惑及改变意愿。实施了相关的心理测验,对测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反饋,并做了初步的问题分析。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商定咨询目标。
  作业:让来访者回忆并记录自己被老师批评后头脑中出现的想法。
  第二次咨询
  目的: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明确自己的ABC。帮助其领悟自己的不良情绪与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借助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形象地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求助者表示能接受此观点。同求助者一起利用表格的形式分析自己问题的ABC。
  咨询片段(寻找不合理信念):
  咨询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诱发事件和不良情绪。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这件事情上你的不合理信念是什么。在上次的作业中,你记录了自己当时被老师批评以后,情绪低落时的想法和观念。你能说说吗?
  求助者:当时很多同学都说话了,为什么老师只批评我?老师不该一而再地批评我一个人。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我,让我感到很丢脸。
  咨询师:很好。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我们的不良情绪不是因为诱发事件产生的,而是人们对于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你思考一下,自己的这些想法中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求助者:(无奈地笑)我不觉得我的想法不合理呀!
  咨询师:原来你是这样想的。那么,我们假设,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你们班另外一个人身上,那么她有没有可能有跟你不一样的反应。
  求助者:(沉默一分钟左右)可能有。
  咨询师:在你周围的同学中,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求助者:(思考)我的同桌就是,她上次忘了带作业,数学老师非说忘了带就是没写,给她扣了分,她只是难过了一下就好了。
  咨询师:嗯,一样是面临让自己难堪的事情,但是不同的人做法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求助者:(思考)可能是她的想法不一样吧。
  咨询师:嗯!想法不一样,情绪反应就会不同。你再大胆猜想一下,如果你同桌面临你这样的处境,她会怎样?
  求助者:不知道。不过可能没有我那么气愤,激动吧。
  咨询师:嗯,那你再想一想,是你的什么想法使得你在这件事上比她更容易激动、气愤呢?
  求助者:(思考)可能是我总认为老师不该这样批评我吧。
  咨询师:嗯,“老师不该这样批评我”。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
  求助者:老师上课那么忙,她当时看到我倚着暖气片,坐得不端正,看了我几眼,可能就是在警告我,我却没明白她的意思。过了一会儿又跟同桌说话,所以老师特别生气,就批评了我。
  咨询师:你刚才的意思,我能不能理解为:当初你认为“老师就不该这样批评我”,现在想来,其实是有不合理的地方的。
  求助者:(思考)是的。
  咨询师:刚才,你站到了老师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发生了转变,看到了你原先没有发现的东西,非常好。现在,我请你把这个不合理的信念记到表格里。
  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对表格中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认真思考,寻找并领悟自己的情绪问题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第三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过程:反馈咨询作业,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被老师批评后的不合理看法引起的,而不是事件本身。针对上述不合理信念,通过交谈与辩论,引导与启发,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求助者主动提出,自己在遇到此类事件时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表现,是因为自己根本控制不住情绪。咨询师简单地教授求助者做放松训练。建议求助者在遇到类似情形时,做自我放松。
  咨询片段(修正不合理信念)
  咨询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上次的家庭作业。
  求助者:老师,上次我回到家以后,认真地思考了表格内容,觉得你说得也对,也不对。
  咨询师:我很有兴趣听听,哪个地方对?哪个地方不对?
  求助者:照我们上次说的,我觉得“老师不该这样批评我”确实是不合理的信念。那难道老师该这样批评我吗?他也有他不对的地方呀!
  咨询师:看来,你深入思考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很高兴。这就是我们这次咨询要解决的问题。说“老师不该这样批评我”这个想法有些不合理,你能接受。但是要是说“老师就该这么批评我”好像也不合适。那么怎样把这个想法改个说法,让他更合理呢?你想一想。
  求助者:……(沉默)
  咨询师:我们举个例子,如果老师想:同学们每节课都必须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讲。你觉得她的想法合理不合理?   求助者:合理呀!学生就应该这么做呀!
  咨询师:但是学生都做到了吗?
  求助者:那倒没有。
  咨询师:那老师岂不是每节课都要生气上火?
  求助者:嗯。(笑)
  咨询师:那我们能不能把老师的想法给改一改,让它更合理些,这样老师就不用每节课都那么生气上火了。我们可以把她的想法“你们每节课都必须坐得端端正正的!”(咨询师说到“必须”的时候语气故意加重。)改成“你们每节课——”
  求助者:我们每节课都尽量坐得端端正正的。
  咨询师:真了不起。换了一个词。你再看看,如果老师要是这么想,即使遇到坐得不夠端正的孩子,她内心的感受也会怎么样?
  求助者:不那么生气了。
  咨询师:那你想想,你的不合理信念“老师就不该这样批评我”可以仿照这个改法,怎么改?
  求助者:老师尽量不这样批评我。
  咨询师:了不起!这样一改,你再感受一下,即使是老师忍不住批评了你,你心里还会像一开始一样那么难以承受吗?
  求助者:嗯,不会那么难受了。
  家庭作业:回顾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件事情是因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找出不合理信念,并试着与之辩论,把它变成合理信念,并写成文字形式。自己每天坚持做一次放松训练。
  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已认识到,很多时候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自己内心存在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求助者自我感觉良好,症状基本消失。咨询师做咨询回顾和总结:建议求助者在消极情绪到来时做自我放松,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
  八、 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
  上课注意力集中,睡眠和饮食问题改善。想到上次的诱发事件能够心平气和。遇到同学、师生矛盾能够静下心思考,积极寻找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情绪表现不过分激烈。
  2.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估
  班主任反映,求助者很少出现人际矛盾。心态平和了很多。同桌反映求助者比以前开朗。
  3.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情绪已基本稳定,改变了错误认知,建立了合理的信念,能以正常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咨询总结:
  1.求助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家校通力配合是学校心理咨询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本次咨询中,求助者的自我反思和质疑,也激发了我对咨询过程和目标的思考和修正。在第二次咨询结束后,我逐渐发现自己似乎更倾向于从求助者身上找问题,而忽视了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的简单粗暴,以及家长对于孩子负面情绪的否定和排斥。于是,在第二、三次咨询之后,我分别跟求助者的数学老师和妈妈进行沟通,交流了看法,对师生沟通和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可以说,求助者的问题改善是家校沟通、通力配合的结果。
  2.求助者性格内向,情感细腻,自我要求严格,追求完美,这种个性特征使得她极易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但是从另一层面说,求助者因为年龄小,个性和思维处事模式还有可塑性,所以科学的引导、纠正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该怎样对她持续地引导、强化,增强其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塑造其健康健全的人格,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既是契机,也是挑战。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万华小学,烟台,264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科学地认识与理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如何看待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实施、方
〔摘要〕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感觉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在本案例中,心理教师仔细梳理了来访者社交焦虑的成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其进行辅导:先纠正其错误认知,提升自信指数;再应用森田疗法,鼓励其接纳焦虑情绪;最后运用系统脱敏技术,减轻焦虑程度。除此之外,辅以一定的资源拓展,最终帮助来访者走出社交焦虑的困境。  〔关键词〕社交焦虑;森田疗法;系统脱敏;初中生;个案辅导  〔中图分
〔关键词〕高中生;网瘾;学习  案例概况  王某,男,15岁,高一新生。据其母反映,该生自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一直没有间断过去网吧,通常是周末去,有时也逃课去,家有电脑,但其拒绝在家上网。家长的处理办法是:父亲打,母亲苦口婆心劝说。学习成绩一般,较喜欢语文,朋友多为学习成绩比他差的。今年勉强考上高中,上高中后住校,刚开学一个月就有两次下晚自习后去网吧通夜玩网络游戏,且都被老师发现。第一次
〔关键词〕厌学;考试焦虑;辅导个案  一、咨询背景  2010年11月初,洛阳市第一次模拟高考大练习前一个月,我校高三的一位班主任找我预约,说她的班上一名学生在高一和高二都是年级第一,但到了高三便不再努力,夜里去网吧玩游戏,白天在教室睡大觉,成绩下滑,做了几次思想工作都没什么效果,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够帮到他。  二、辅导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11月8日,该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陈述:自己并不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性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6-0039-03  【活动背景】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分文理科,学生根据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自主确定高考选考科目。这种“专业导向”的录考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特点和专业的倾
〔摘要〕15岁的女孩小洁由于家庭问题与自己的歪曲认知自残,幸好被老师、同学及时发现,由此开展心理辅导。本次心理辅导利用家庭分层治疗方案、认知行为疗法、班主任的帮助,先帮助离异的父母打开彼此的心结,再由父母帮助孩子调整错误认知,感受父母之爱的心理辅导个案。  〔关键词〕自虐;单亲;认知行为疗法;家庭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3
〔摘要〕儿童能通过画画自我放松,释放心理压力,宣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治疗,这已是图画心理学家们的共识。美术课程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如果教师能树立主体性学习观,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建立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那么美术课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作用。  〔关键词〕图画心理疗法;学习障碍;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潜意识;人格  无论是高中三年级考生还是初中三年级的考生,针对他们的校内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主要任务是为升学考试“保驾护航”,大多把临床干预任务锁定在迅速消除各种学习障碍困扰和开发出高效复习状态上面,一般不涉及深层人格修正。因为修正人格问题需要太长时间,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老师,精力都是不容许的。  2014年年初,我在为一名初三考生处理学习障碍时,无意中卷入了对这名学生
〔摘要〕“近年来,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处理不好,势必会给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及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严重影响。在发生此类事件后,宁波市象山二中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致全校师生“校园突发事件通告书”、对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分别进行辅导及后续个体干预策略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动,使他们盡快走出了危机事件的阴影,保证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校园心理危机;生命教育;危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阅读;图书资源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下简称《纲要》)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从这里可以看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校的各种资源,以促进师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