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科病房中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静脉采血对肝科患者的心理刺激因素及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静脉采血;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52-01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工作中,采血对象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最大的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最小的有几个月大的婴儿。由于静脉血管的情况不同,要想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这就要求护士要有精湛的技术;特别在肝科病房中,患者住院需要定期复查多次,还要求护士充分考虑到静脉采血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及不良的心理反应,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心理护理,达到解决患者的心理矛盾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护士的操作。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往往只重视技术操作而不注重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焦虑和恐慌,而且影响了操作的顺利进行。现将460例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刺激反应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静脉采血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因素,即心理性应激源
  1.1 第一类应激源—疼痛 由于针头对患者皮肤、血管等的刺激,可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刺痛感。这种刺激决定于两个因素:(1)刺激的强度与数量;(2)机体接受刺激时的功能状态。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等,严重反应者可表现为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晕针等。把这种可引起患者心理、行为、生理生化的反应称之为应激反应。
  1.2 第二类应激源—血液 临床可见某些患者看到自己的血液正在抽出时,突然表现为强烈的心理反应,如紧张、情绪失控等,严重的可发生晕针。特别是新入院病人的第一次采血,因为肝病患者入院需要普查的项目较多,患者往往一看到十余支的采血管,就已经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拒绝治疗。这种反应的性质与程度除了与刺激的性质和程度有关外,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先天的身体素质、性格、早期经验及机体对应激源的认识和评价等。
  1.3 第三类应激源—护士冰冷、生硬、恶劣的服务态度及不够闲熟的技术 由于要遭受疼痛和血性物的刺激,静脉采血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护士对患者的态度冰冷、生硬甚至恶劣,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很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可引起患者强烈的情绪冲动与情感反应。
  2 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在静脉采血中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
  静脉采血人群中的心理反应,对我科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在460例肝病患者中进行。成年患者408例;小儿患者52例在静脉采血中不良心理反應。
  3 讨论
  3.1 潜在紧张型患者的心理特征问卷调查显示:85%的成年人属于这种类型。他们能配合护士的操作,但自认感到情绪紧张。这类患者一般为自控能力强、身心素质较好的成年人。
  3.2 恐惧型患者的心理特征患者有较强烈的心理反应。评判指标:(1)患者情绪紧张、害怕、恐惧;(2)不愿主动配合护士的操作;(3)必须要在护士或亲友的解释及劝导下,才能较顺利地配合护士的操作。主要为小儿患者,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而成年患者主要由于对采血认识不够,如担心采血会影响身体素质等。
  3.3 烦躁不安型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为小儿患者,表现为不能承受静脉采血带来的刺激,不肯配合护士的操作,他们的心理反应与年龄、性别、自制力、自觉性、意志力、所受教育等有关。
  3.4 焦虑型患者的心理特征评判指标:(1)患者主要表现焦虑不安,考虑过多,如担心采血过多会影响身体;(2)对护士的操作水平表示怀疑,特别是对新护士或者了解自己血管较沉不易采到血的患者;(3)愿望不能满足时,不肯配合护士的操作。
  3.5 高度紧张型患者的心理特征评判指标:(1)患者情绪过分紧张;(2)发生晕针或晕血。患者由于心理过分紧张,加上体质弱,大脑出现短暂性缺血而突发晕倒。好发于年轻、体质瘦弱的男性患者,主要由于心理承受力差,心理素质差、体质较弱或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4 护理措施
  护士首选应重视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知识等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和实践运用的能力。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不仅要掌握好患者的血管特征和保证穿刺成功率,同时还要注重与患者交谈、沟通等来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判断患者属于哪种类型和预见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后果。
  4.1 潜在紧张型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可有潜在性的心理紧张,护士应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工作,以免患者因护士不当的言语、行为而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要使用常规的心理护理方法,如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与柔和、同情的面部表情,使患者对护士充满信赖感、亲切感。
  4.2 恐惧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4.2.1 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找出患者心理反应的根源所在。
  4.2.2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如对采血的认识有误区的患者,要进行详细地宣教、解释工作。态度要温和,热情,切忌表现为不耐烦、生硬,如:“不想抽血就算了”等之类对患者不负责的语言,从而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不满与忧虑。
  4.3 烦躁不安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主要为小儿患者,所以要重点做好小儿患者的心理护理。
  4.3.1 这类患儿普遍存在着一种条件反射当看见穿白大褂的护士时,立刻就会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继而产生反抗心理。因此护士不应急于为患儿采血,应首先要掌握与患儿的接近技巧,建立患儿对自己亲切、友好的情感。(1)当护士与患儿接受时,首先进入患者视觉的非语言行为是护士的表情,它是人的态度的第一反应,因此护士应使用和蔼可亲的微笑、柔和自然的目光,这样可给患儿带来一种友好情感的感染。(2)亲切的抚摸可让患儿有被爱护、被重视的感觉,如轻轻握住患儿的小手、衣服等。(3)与患儿交谈时,语调轻柔,可使用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如玩具、动漫人物等,可使患儿对护士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消除对护士的畏惧心理。   4.3.2 要充分争取到家长的配合 家长是儿童最信赖、最亲密的人,当有家长陪同时,患儿会有安全感,情绪会趋向相对稳定。同时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要尽力取得家长的配合。(1)护士态度应热情、操作时应动作轻稳、娴熟、准确,使家长对护士产生信赖感。(2)注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如了解患儿的性格特征、爱好等,便于针对性地做好患儿的心理工作。(3)有的性格急躁的家长看见孩子不肯合作,打骂孩子,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护士应尽力劝说家长平静,指导家长共同配合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4.3.3 采用心理诱导法
  (1)树立榜样:让患儿观看其他患者的勇敢表现,一方面赞扬表现好的患儿,一方面鼓励患儿积极向他们学习。(2)与患者进行愉快、轻松的交流,给予积极、鼓励、暗示性语言。(3)经常性地表扬:每个儿童都有自尊心,因此不要大声呵斥患儿,以表扬为主,可适时地称赞患者,提高患儿的积极性。(4)穿刺时分散注意力:由于儿童的心理不完全成熟,因此,護士在进行穿刺时要巧妙地分散其注意力,如讲故事、摆弄玩具等。这样可减轻采血中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刺激。
  4.4 对焦虑不安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这类肝炎患者的自尊心较强、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敏感,因此护士首先要尊敬、理解患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具体原因。[2]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满足患者的要求。如给患者一定的自主权。让患者自选血管、挑选护士等。若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应做到:(1)重点做好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工作:如对患者开展心理咨询和必要的宣传教育、解释工作等,取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2)临床中有不少患者的表浅血管因为不明显或者脆性大给护士采血的成功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1]。护士首先自己要克服并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赖感。如示范法:让其先观看护士娴熟的操作技术、听取别的患者的感受等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取得患者的谅解与配合。
  4.5 对高度紧张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1)由于这类患者容易发生晕针,可能导致摔伤的严重后果,所以对这类患者首先要重在及时发现、及早预防。要重点观察具备以下特征的患者:①在采血前表现高度紧张或恐惧、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的患者;②身体偏瘦,体质较差或患有较严重的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本人在临床采血中曾有位重症肝炎伴甲亢的女性患者。由于新入院第一次采血,量也较多,患者情绪激动,极不配合。此时应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嘱其静卧休息,同时耐心向患者解释开导,最后患者同意采血。并在采血过程中让家属与其谈论其它话题,分散其注意力,明显减弱了患者的紧张情绪。[2]③年轻男性患者。对这类患者,不要急于采血,要及时地向患者询问其有无发生过晕针和近期的身心状况,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2)在预见患者可能会发生晕针反应后,应首先让患者取平卧位采血,由于患者在平卧位时,处于全身放松、舒适的状态,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而可减少晕针反应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避免了跌伤的发生。(3)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有的患者由于曾发生过晕针,因而表现得特别焦虑、恐惧,可能再次发生晕针。首先要认真地倾听患者的陈述,帮助分析患者发病的主客观因素,找出发病的根源,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使用鼓励、赞扬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如果患者仍不能解除心理压力,可运用示范法、暗示法、松弛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4)减轻疼痛、血性物的刺激:护士的动作应做到准确、轻巧、敏捷。(5)嘱患者放松,避免注视采血的全过程,以免受到更多的刺激。
  5 体会
  做好采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又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裴春敏,胡耀琦,王海英.门诊采血室护士心理压力原因 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3,18(12):920
  [2] 洪宝谊,陈丽娟,陈育霞.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剖析与情志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08, 5( 04):476-47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討对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136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主要对其生活与治疗进行指导,对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更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加良好,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清宫长春片生产工艺研究和设计。方法:通过对清宫长春片从前处理提取过程到产品包装结束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及质量指标的研究、分析,择优选择好的生产工艺参数及过程控制指标。结果:通过对清宫长春片生产工艺过程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了清宫长春片详细的生产工艺参数及过程控制指标;结论:建立了清宫长春片详细的生产工艺,丰富了该品种的剂型,增加了患者选择机会,从而确保上市药品质量。  关键词:生产;工
期刊
摘要:精神科患者病情较为特殊,大部分患者都失去了正常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能力,因此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一直都是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篇文章将重点综述护理人员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对策,以找出更好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对策;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44-01  与其他的科室相比,精神科护理工作既有共同
期刊
摘要: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因此寻求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而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则能促使他们的人格朝着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培养和发展自信,是个体形成健康人格的核心。  关键词:人格 自我意识 自信  【中图分类号】R15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51-02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也
期刊
摘要: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由于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57-01  看到文杰的第一眼,诚如电话约见时听到声音的感觉的那样,“亲切、阳光、沉静、谈吐温婉……”,惟一不同的是,镜头前的主播正装,换成了一身比较随和的自然便服。  和文杰交谈才知道,她的第一份职业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心理医生。在她2006年在辽宁大学读书的时候,电视台、电台总有她的身影。原以为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生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估伤情、急救护理、密切监测病情、饮食护理、保证呼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口腔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从2013年9~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门诊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就诊环境及设施、医疗技术、优质服务、医院感染、健康教育5项内容。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2份中。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对本院口腔门诊较为满意。结论:作为口腔门诊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对男性创伤性尿道损伤的护理方式。 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86例男性创伤性尿道损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寻找最佳的护理方式。 结果: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产生,其余较轻并发症患者共8例。 结论:临床中对男性创伤性尿道损伤患者提供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让治疗效果获得提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关键词:男性;创伤性;尿道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695 【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队伍中实施员工帮助计划促进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的有效实践运行体会。方法;实施前期进行护士职业心理健康调研、问题分析和心理服务需求评估,拟定员工帮助计划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采用多渠道维护护理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途径,通过“职业情感沙龙”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相关培训、情景模拟和专题讨论,形式上提供电话预约、电子邮件和走动式解决心理诉求服务进行心理帮扶。结果:在护理队伍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