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做好三篇振兴大文章

来源 :中国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辽宁改革的重点在哪里?
  张国清: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主持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之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辽宁振兴,不是仅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的,必须解决好发展环境问题,包括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创新创业的生态。
  其中,政治生态是根本,必须持续净化。创新创业的生态就是营商环境,是事关辽宁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当前的重点是解决好公务人员的服务精神、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等突出问题,这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记者:近年来辽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辽宁在营商环境建设上的着力点在哪里?
  张国清:具体地说,办事方便是要让群众、企业在辽宁办事感到便捷、高效、痛快,不用求人就能办成事。要强化公务人员服务精神,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水平,把“麻烦”留给我们自己、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
  法治良好是要让市场主体在辽宁能够感到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对自己的未来看得清、可预期,能够安心在辽宁发展。
  成本竞争力强是要把该降的降下来、该升的升上去。一方面要大幅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打造成本洼地、投资高地;另一方面要让违法违规的成本提高上来。
  生态宜居是要让群众、企业感到辽宁生态环境好、宜居度高,对人才、人才团队能够产生吸引力,能够让各类人才在辽宁安心、安身、安业。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环境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就会向辽宁集聚,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热爱辽宁、扎根辽宁、圆梦辽宁。
  记者: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摆在首要位置。辽宁明确提出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如何实现?
  张国清:我们要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首先,要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关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在辽宁落地,加快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集中力量创建区域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
  其次,要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产学研联盟要让企业当“盟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把各类创新资源投向企业,企业通过契约关系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产学研联盟有创新的内生动力。产、学、研三方共同奔向市场、奔向需求,而不是奔向论文、奔向职称,让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而不是挂在墙上。
  第三,要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有关方面要加快引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让辽宁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有土壤、有养分、有阳光,茁壮成长。
  同时,要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是“硬”的一面;制度创新解决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是“软”的一面。“软”的一面要给“硬”的一面赋能,要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
  记者:辽宁科技创新重点布局发力的方向有哪些?
  张国清:我们要找准辽宁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的着力点,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贡献辽宁智慧。另外,辽宁要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标志产品和领军企业,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上贡献辽宁力量。
  记者:工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十四五”时期,辽宁工业振兴的突破点在哪里?
  张国清:辽宁要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我们不能脱离开一个地区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和比较优势来谈发展。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工业振兴必须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
  改造升级“老字号”,就是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产业赋能增效,特别是要从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整个链条上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升级。
  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对冶金、石化等“原字号”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改变“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推进“原字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培育壮大“新字号”,就是要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们要充分发挥我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做好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
  记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辽宁在稳就业上将有哪些举措?
  张国清:我们要把穩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以上。围绕这个目标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就业政策配套措施,开展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
  二是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重要位置,2021年辽宁省将有29.9万名大学生毕业,我们要深入实施就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增强毕业生就业稳定性。
  三是支持创新创业和灵活就业,强化创业带头人培育,扶持一批优秀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助力电商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四是织牢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网,促进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五是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质量。
其他文献
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精细化管理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早在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牛养殖产业已是我国优质肉牛品种的典型代表,同时通过了国家高档肉牛新品种鉴定,填补了国内优质肉牛品种资源的空白。但高青县黑牛肉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餐厅及星级酒店,很难有机会直接触达到终端用户,尤其是一线城市消费者。  此外,由于缺少企业品牌、缺乏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黑牛肉卖不出好价钱,牛肉流入市场卖给谁都不知道,无
期刊
成立于2006年的五谷磨房,从一个小小的磨粉专柜起步,发展10多年,拥有3000多家品牌直营专柜,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较早填补了健康食品的行业缺口,建立起消费者对于食用谷物营养的品牌印象。倡导保留食材天然本味的五谷磨房,如何做到取材地道、健康,并为现代农业注入企业活力和品牌实力?为此,《中国名牌》特别专访了五谷磨房董事长桂常青。  《中国名牌》:据了解,五谷磨房拥有由谷物、豆类、坚果、果干和其
期刊
从源头把控生鲜品质  在永辉超市有一群人,他们奔走于生鲜商品的产地,努力开发质优价廉的源头商品,这群人便是永辉的生鲜买手。“时尚‘买手’为服装、鞋帽、珠宝‘带货’,我们则为肉品、水产、蔬果‘带货’,而我专攻蔬果。”在谈及自己工作时,永辉生鲜买手罗江英这样介绍道。  众所周知,生鲜产品不易保存,在远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为了保证采购到的产品新鲜低价,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组建了一支专业采购大军,让
期刊
整合供应链 培育大流通渠道品牌  2013年年底,联合菌业创始人王伟率领5人团队,踏上了探索食用菌市场的拓荒之路。  受此前在光伏农业集团工作影响,王伟对食用菌市场痛点了如指掌。  “食用菌有上百个品种,市场上销售的只有十几种。因为在讲究效率和成本的传统流通渠道下,保质期较短的草腐菌类品种、区域市场认知度低的品种都被渠道商过滤掉了。”王伟说。  传统流通渠道,即农产品从大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然后到
期刊
自1954年首次提出农业现代化概念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不断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经半个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潮流。我国农业现代化受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影响,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差距和挑战。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業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民收入持
期刊
农业品牌化是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的振兴三农的大规模行动。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农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技术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农业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了网络化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农业数字信息标准体系、农作物生长模型、追溯体系等应用体系,通过在不同类型农业品牌企业、产区应用升级,助力我国乡村振兴。物联:生产端的数字变革  优质雪花牛肉的产生受牛体内维生素A含量影响,而牛瞳孔的收缩情况与其体内维生素A水平有关,于是基于机器视觉的PLS-DA诊断模型问世了,现在只要检查牛的
期刊
开年之际,总投资150亿元、年产能500万吨的恒力(惠州)PTA项目正式动工,这标志着广东加强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建设迈开了新的一步。  大项目背后是一张发展“大蓝图”——作为经济规模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展望“十四五”时期,广东如何将自身打造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如何以企业品牌为主体打造新的创新引擎?怎样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省长马兴瑞。  记者
期刊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是我们新农人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一直坚持的情怀与初心。”谈及青岛金禾天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禾天润)的企业使命,董事长曾琦这样表示。  在金禾天润的田园综合体樱桃产业园中,酸碱度传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等科学仪器监控着果树的生长,金禾天润采用科技引导农业新业态的发展。那么,这家企业如何在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建立中,打造出品牌发展的自有模式?为此,《中国名
期刊
记者:当前福建正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的短板是什么?如何补齐这方面短板?  尹力:近年来,福建经济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是福建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将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我们将深入实施“八闽英才”培育工程,千方百计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