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200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研究中,我们尝试构建出综合与实践课的一种模式,即:确定研究主题、自主设计方案、分工合作实践和成果交流反思四个基本环节。现以五年级学生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单元后开展的“牛奶箱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确定研究主题,提供真实的实践空间
  确定研究主题是发现、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什么是好的研究主题?一定是孩子们喜欢参与、乐于探索的问题,同时又必须具有数学的味道。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参与研究,乐意去研究真问题,我们尝试从教材、校园以及学生的社会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去发现可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找到研究的主题。
  在确定研究主题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研究需求,做好课前调研
其他文献
动物王国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蜕变故事,这些故事中当属毛毛虫蜕变成蝴蝶(或者蛾)最为迷人。人的成长就像蚕的蜕变一样,每蜕变一次,长大一岁,成熟一分。年华似水,岁月飞逝,低首回望来时的路途,19载的教师生涯,历经数次蜕变,走过一条神奇的“丝路”。  幼虫蹒跚——迷茫中坚持  遗憾没有带着一个班走过小学六载,但也跳跃着亲历过六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刚毕业就走进四年级的课堂,还记得每一课书头上,我都会从教参上
经常关注阅读教学的人都知道,多年以来的提问设计研究,并没有让大面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法——“随问随答”,得到有效控制与改变。大多数语文教师依然习惯于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提问,大量地提问。教师随意提问和学生简单回答——我们姑且称之为“教学碎片化”,它仍然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即使那些高层次的教学大赛也不例外,此种现象屡见不鲜。  前些日子,笔者听闻挚友薛发武校长一说,颇得启迪。  有一天,薛校长听了一堂语文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域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梁湖水磨年糕生产历史悠久,因其色白如玉、晶莹剔透、糯软光滑独树一帜,驰名海外。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它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特产,更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将习作与乡土生活融合,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调查、访问、
【设计说明】  “抓住动物的特点,恰当运用多种方法来介绍”是适合在五年级进行的一次说明文习作训练。为了教会学生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我们对单元内容进行了重组,精选了《鲸》《松鼠》《麋鹿》《蜜蜂》《蝙蝠和雷达》等说明性的经典例文组建了“单元包”,通过整体引读、例文教读、拓展阅读等环节带领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展示的是学生在已经完成习作初稿的基础
【设计理念】  从诗歌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诗歌的意义是最多元、最丰富的。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蕴来,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因此,读诗最需要个性化体验,最需要自由的想象。本设计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学习方式以阅读、感受、分析、联想、创作诗歌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并掌握初步的创作诗歌的方法,激发
在小学各学段的教材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相对比较长的课文,并且要在一课时内完成,这就需要“长文短教”。“长文短教”重在一个“短”字。一方面要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另一方面要在深刻钻研、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优化课堂结构,进行“点”的训练。训练点找好了,教学也就有了抓手,这样不仅能使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一篇课文,无论其篇幅的长与短,总有
记者:各位老师好!我知道,你们的工作室一直致力基于全脑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那么在全脑语文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你们对其体系做了哪些深入的研究呢?  王红梅:全脑语文课程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平台,以提升语文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全脑开发为抓手,打破原有课程界限,实现语文常态课与综合实践课的并轨,统整全脑语文课程的新局面。现阶段,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把全脑训练方法融入语文教学
【设计初想】  《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  的一篇微型小说。全文篇幅虽简短,但表达特色鲜明:以曲折的情节、不断的推动,深化主题;以简短的文字、精妙的修辞,渲染环境;以准确的用词、传神的描写,丰富人物;以悬念的设置、巨大的冲击,发人深思。面对“表达容量”如此之大的文本,该怎样切中要害,直抵文本主旨呢?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小说文体,理应从文体角度出发实施教学。在环境、情节、人物这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
这是一片幽静的山,山上多半是灌木和不高的树。山下是水库,两山之间一条大坝拦住了黎河,四周的山如一个大碗,蓄住了涨起的水。黎河水经过涡轮机的冲撞后,慵懒疲惫地从坝底流出,缓缓地拐了个弯,接着向东流去。   河湾边是一片油菜地,跨过菜地,并排的几栋平房便是学校。不知谁家养的鸡在打鸣,叫声顺着山风飘开来。四周静极了,这点声响不但没增加些许烟火气,倒衬出深山中的冷清寂寞。   已近傍晚,日头还明晃晃地照着
我们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后来我们改变了提法: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长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学生想要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葡萄沟》,可以说这是一位非常有教学灵性的老师,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是思路清晰,有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