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有的做作业边写边玩,本来不多的作业却要花很长时间:有的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从不预习、复习:有的背诵课文,只是机械的一遍一遍的重复;有的作业发下来也不看一下,或者只看分数,却不检查错在哪里。种种现象,既说明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也说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凡是好的态度才能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完。”叶先生的话,深刻地阐明了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自控,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直到成功,并且能补偿智力本身的弱点。很多事实表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习惯的好坏是成正比的。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从小事抓起,打好基础;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本人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可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学生预习了课文,可以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上课时就会呈现一种想问、想学的心理状态,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预习前,老师要根据教材难易和学生水平,提出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预习时,可以通过朗读或默读等方式,了解文章的内容,摸清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写作的意图。可以从审清题意人手,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扇“心灵的窗户”,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注解,或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其他参考资料等,来疏通课文中的难理解的字、词、句。对于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文章提纲。教师通过检查预习,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哪些地方理解了,哪些地方没有理解,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通过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
2、边读边思考、边听边想思考的习惯
在读课文时,揣摩词句段篇。要让学生想想哪些是重点词句,是什么意思,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课文段落层次是什么,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边读边思考。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勤于思考,思想要高度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寻求答案,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生如果能做到边读边思考,边听边思考,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使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4、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自觉主动地进行复习,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先复习后写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写作业之前先花一定时间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复习一下,想想对词、句、段有没有理解,学了课文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并且要字迹工整。
5、自我检查评价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具体要做到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课后通过回忆评价自己学得如何,发现欠缺及时弥补,每个单元学完,也都自觉进行复习,使每个阶段学习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牢固,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6、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要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一些课外读物,并指导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促使教学成果的应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总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小学生年龄偏低,自我约束力较差,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耐心引导和帮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般说来,应该以课内为主,课内外沟通。因为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活动在课外,如预习、复习、作业、看课外书报等,所以不能忽视对学生课外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应有计划地在课内外语文学习活动中加强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从小事抓起,打好基础;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本人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可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学生预习了课文,可以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上课时就会呈现一种想问、想学的心理状态,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预习前,老师要根据教材难易和学生水平,提出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预习时,可以通过朗读或默读等方式,了解文章的内容,摸清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写作的意图。可以从审清题意人手,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扇“心灵的窗户”,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注解,或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其他参考资料等,来疏通课文中的难理解的字、词、句。对于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文章提纲。教师通过检查预习,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哪些地方理解了,哪些地方没有理解,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通过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
2、边读边思考、边听边想思考的习惯
在读课文时,揣摩词句段篇。要让学生想想哪些是重点词句,是什么意思,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课文段落层次是什么,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边读边思考。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勤于思考,思想要高度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寻求答案,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生如果能做到边读边思考,边听边思考,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使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4、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自觉主动地进行复习,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先复习后写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写作业之前先花一定时间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复习一下,想想对词、句、段有没有理解,学了课文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并且要字迹工整。
5、自我检查评价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具体要做到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课后通过回忆评价自己学得如何,发现欠缺及时弥补,每个单元学完,也都自觉进行复习,使每个阶段学习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牢固,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6、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要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一些课外读物,并指导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促使教学成果的应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总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小学生年龄偏低,自我约束力较差,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耐心引导和帮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般说来,应该以课内为主,课内外沟通。因为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活动在课外,如预习、复习、作业、看课外书报等,所以不能忽视对学生课外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应有计划地在课内外语文学习活动中加强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