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书壮志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bb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走出机关大院,走进贫困农村;他们,离开城里小家,住进农村大家;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使贫困村与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贫困群众共享富民强桂成果,从2012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每两年从自治区、市、县三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30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保证全区3000个贫困村全覆盖。在今年3月22日召开的选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动员会议上,广西对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进行了部署,吹响了新一轮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号角。
  回望这两年的时光,这些被选派入村的第一书记以行作笔,以心当墨,与群众并肩战斗,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012万人,减少到2013年底的634万人,书写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新篇章。
  扶贫攻坚看我辈誓让穷山换新颜
  使命在肩,重托如山。广西全区3000个贫困村,主要集中在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是扶贫攻坚的顽固壁垒。贫困村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第一书记就是这个主战场的排头兵。如何让贫困村尽快脱贫致富?对第一书记,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干成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誓让穷山换新颜,是第一书记的共同心声。“打好扶贫攻坚战,要有‘三心’,用心能赢得群众支持,信心能有力推进工作,公心能做到站稳干好”,第一书记王维如是说。
  一路走来, 700多个日日夜夜,300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从未停下过扶贫攻坚的脚步……
  他们抓好发展,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每位第一书记都把帮助贫困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梦作为首要任务,紧密结合贫困村村情,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路子,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为贫困村引进项目、资金、技术,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教育扶村,形成了脱贫致富的合力,激发了贫困村发展的活力。据统计,3000名第一书记公开承诺事项3.2万项,引进项目3万多个,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引导16.3万户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种养加工大户2.1万户,争取到各类捐款2.6亿元,有效推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他们清洁乡村,积极投身“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每位第一书记都把帮助贫困村群众实现美丽乡村梦作为重要职责,把每个村都当成景区来建设和管护,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带领群众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许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他们建强组织,建设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每位第一书记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配合抓好村“两委”干部作风建设,解决“四风”问题,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树好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到农村基层锻炼在艰苦环境成长


  选派机关年轻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顺应群众的期盼,也是推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第一书记刘婧铌说:“我们80后的年轻干部,最需要接受基层锻炼的洗礼,学会和群众打交道。担任第一书记给了我在基层锻炼成长的机会,我要好好珍惜,好好干,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
  两年来,以刘婧铌为代表的第一书记们捧着一片丹心,倾注一腔赤诚,打起铺盖住在农家,和群众搭伙,同住一栋屋、同吃一桌饭,农民群众感到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第一书记最重要的工作和职责就是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据统计,3000名第一书记一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万件,协调修建村屯道路3.4万公里、修建桥梁2206座、修建饮水工程8023处、修建沼气池5.2万座、修建校舍5346间,帮扶困难群众15.7万户,化解矛盾纠纷2.2万起,从源头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有群众这样感慨道:“我们这穷乡僻壤,要想致富难啊!现在有大机关的干部下来当我们的头,带领我们脱贫致富,我们感到有了主心骨!感谢党委给我们送来好干部、好帮手!”
  两年来,这些第一书记把驻村扶贫当作锻造自我、砥砺意志、展示才能的大好机会,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心”在农民群众中,“身”到基层村屯里,在发展一线、民生一线、稳定一线摸爬滚打、经受历练,思想境界、素质能力、工作作风都有了明显提升,涌现出“旅游书记”刘长春、“黄瓜书记”唐晓雷、“博士书记”朱慧涛、“科技书记”伍美新、“微博书记”李俊玲等一批优秀第一书记,充分展示了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风采。包括这些同志在内,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共授予120位同志“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称号。
  不少第一书记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同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主动要求留在基层工作。一组数据充分说明干部和百姓的鱼水情深:2012年广西选派的第一书记有363人愿意留在基层工作,其中自治区级单位34人,各市、县级单位329人。为树立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形成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各地各单位根据个人意愿、入选条件和工作需要,推荐了72名优秀第一书记留任,其中自治区级单位推荐20名,各市推荐52名。经过层层推荐、逐级遴选,优中选优、好中选好,广西最终确定了60名第一书记在县、乡党政领导班子任职,其中自治区级单位8人,各市、县级单位52人。
  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像涓涓细流,滋润着老百姓的心田,把党心和民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两年来,3000个贫困村每天都在见证着: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提升,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两年来,3000名第一书记用青春和汗水,奏响驻村扶贫的辉煌乐章,抒写无怨无悔的青春华章,使昔日贫瘠的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田东县以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为契机,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阳光信贷为契机、以农金村办为载体、以信用评定为手段、以保险担保为支撑、以风险补偿为保障,金融扶贫工作创新突出 “六大举措”,促使金融扶贫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扶富”向“扶贫”转变,成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活样本。  为了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田东县在南北两翼山区和河谷地区实施差别化的金融发展战略,把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攻坚
期刊
下湾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西部,虽然坐落在雄伟壮丽的都庞岭脚下、风景怡人的碧溪湖畔,但由于历史原因,下湾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行路难、灌溉难、“空心村”现象严重,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8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1683元,仅相当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的60.94%,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针对下湾村的现状,为确保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区、市、县、乡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下湾村找贫
期刊
扶贫产业资金以实物的形式无偿补助给贫困户,是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有效保证了资金定向于发展生产而不是用于其他开支;其次是有利于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三是让特别困难的扶贫对象户也能得到一定的扶持。但是,任何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种方式的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效益不高,资金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存在的问题  以水果种植为例。因为是扶贫部门无偿提供的苗木
期刊
“欢迎贵客哟,呀罗耶呀罗耶……”每当夕阳西下,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小屯鼓楼坪前的台阶上,一曲曲清脆悦耳的侗族拦路歌就会响起,一群又一群的游客在芦笙舞和拦路歌声中拾级而上,到鼓楼坪上参加“百家宴”。  “百家宴”是侗族人民待客的最高礼仪,意为“吃百家宴,纳百家福,成百样事,享百年寿”, 在三江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2005年开始,在三江扶贫、旅游、民族等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冠小屯将“百家宴”作为
期刊
2014年3月24日,在广西自治区扶贫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党组书记吴宇雄说:“贵港、玉林两市加大创新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利用监察机关的民生资金电子监察平台,公开扶贫资金项目安排,包括到户资金补助标准,实现可公开、可查询、可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今年开始,全区扶贫资金要全面纳入当地民生资金电子监控平台……”  针对民生资金量大面广,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玉林市博白县在
期刊
2011年以来,广西各行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全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以及28个配套文件要求,以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特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积极向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开展交通、水利、农业、科技、教育等各类扶贫项目建设,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扶贫产
期刊
“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在扶贫开发新阶段,为提升贫困地区产业造血能力,引领贫困群众加快增收脱贫步伐,提出的重大创新工程、攻坚工程。实践证明,“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的实施,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脱贫;增强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产业开发意识,锻炼了扶贫干部产业扶贫能力;创新与完善了扶贫机制,提高了扶贫工作水平。  基本概述  目前,广西的
期刊
“为了生存,永不放弃”,在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陇堆屯的屯口,有这样8个红色大字,它笔力不遒劲,章法不优美,但却见证了一位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故事。  位于百色革命老区石山旮旯里的这个石山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过去群众只靠在石窝地种植玉米和红薯维持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陇雅村村民吴天来凭借过人的胆识,开采矿石、收购药材,成功挖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当地令人羡慕的致富能人,也坚定了他摆脱贫
期刊
18年前,他从繁华的大城市来到偏远的贫困县,致力科技扶贫;18年后,他在异乡的热土上默默奉献,成就了不一般的事业和人生。  他叫曾馥平,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百姓亲切地称为“真扶贫”。  选择改变命运  1987年,曾馥平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工作。  1994年,已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常务副站长的曾馥平,
期刊
参与式扶贫就是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直接参与到扶贫规划制定、项目实施及监督的全过程。其核心是“赋权于民”。参与式扶贫符合群众需求、期盼和意愿,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  广西参与式扶贫工作始于1995年,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不断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参与式扶贫之路。  扶贫机制创新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参与式扶贫模式要求政府由过去的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