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个性设计,让小古文教出“新”意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prom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国文化的精粹大多是通过文言文记载的,因而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前提是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但是文言文表达方式与内容都与学生生活体验相差甚远,理解起来不仅有难度,而且相对枯燥无味,自然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引领学生在多元化、深度化和拓展化的阅读中展现鲜活思想与鲜明个性,在真正对话文言文文本中获得不一样的认知,在积极思考中聚焦核心要点,丰富感思,切实增强阅读的激情与好奇心。

一、唤醒文本情感,激活类似体验


  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除了语言与内容难以理解外,还因为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要让学生真正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他们内在动力,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可通过诵读,想象诗词描绘的景物,体味诗句背后的情感,感悟物象隐喻的哲理和志向;通过扩充、转换、咀嚼等理解手段,抓关键词进行细读品味;通过适量、适度、适时的语言积累,让古诗词真正融会于心。
  比如《晏子使楚》这一课,如果直接讲解,由于文言字词难以理解,学生必然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可以从课本剧导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楚王、晏子、大臣与侍卫等人,结合文言文内容,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并且揣摩人物内心不同情感。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扮演欲望,而且还能发挥他们想象,鼓励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唤醒类似生活体验,在与古人形成情感互动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精准把握文本主题。活动过后,有学生表示“正因为晏子爱国,才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有学生表示“晏子非常聪明,也很机智”,也有学生表示“楚王虽然想展示自己国家国威,不过用错了方法,结果却显得小气”,但是也有学生却说“楚王也是一个善于容人,能够接受别人错误的人,晏子反过来侮辱他,他也没有生气”等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关键语句“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进行分析,让学生重点分析“得无”一词,表面上看是猜测,实际上却十分婉转地回敬了楚王。通过角色互动与情感想象,学生不仅能够较好地理解人物情感,而且还能准确把握文本重点语句内涵。

二、借助个性翻译,提升表达能力


  良好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让学生认识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对于文言文学习而言,语言不通是其理解第一障碍。传统教学中,学习文言文,第一件事就是逐字逐句翻译,其过程必然相对枯燥乏味,但是要理解文言文,真正掌握其中内容,积累词汇,了解语法,学会翻译却是最佳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积极打造个性翻译,鼓励他们结合理解,融入自己想象,尝试通过翻译改换人称,变化表达方式,鼓励二次创作,对其进行意译,将文言文翻译成小说、散文,或者诗歌,等等。这样既能体现一种时代特征,又能有效提高学生言语表达水平。
  比如《小石潭记》这一内容,其中所描写的环境较为幽深冷寂,而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想象,以最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有人翻译成诗歌,也有人翻译成散文,形式多样。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改变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闷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活跃他们思维,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言文内容,主动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并且融入自己的情感,继而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提升个性创作能力。在个性翻译中,有学生就曾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句翻译成现代诗歌,即“孤独的我/孤独的潭/竹林向我诉说着孤独/树木向我交流着凄凉/没有鸟/没有鱼/唯有我心中的凄凉……”这不仅对文言文内容进行了改写意译,而且还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互动,写出了作者的真实内心。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在个性翻译过程中,是怎样考虑到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又是怎样融入自己情感的,从而引导教学继续深入。

三、组织自由辩论,强化思维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探索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模式。其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从学知识、学方法到学思维的转变。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技能方法为起点,多给学生自由、自主、快乐的阅读时间,定能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将语文素养融入自己的言行思想之中,为其成为社会上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知识的不对等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并不活跃。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双方辩论、话题竞赛等形式,在活跃课堂氛围、强化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有效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比如《黔之驴》这一课,针对“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这一句,以“老虎吃驴是因为驴卖弄吗”为题组织学生按照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辩论,鼓励他们通过资料查找、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其中。运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而且还能通过探究,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准确把握寓意。辩论中,有学生认为“老虎性格多疑,时间长了,必然会离开,那么驴子也能保全自己”,也有学生认为“即便驴子不反抗,老虎也会步步紧逼,不停试探,最终驴子还是难逃一死”。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分别陈述理由。学生缺乏古诗词语用环境,学习、理解古诗词具有一定难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应用三维分析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从情感、景物、志向三个维度去深入探究,感受古诗词中诗人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这种自主辩论形式,学生思考自己观点同时,也在思考对方观点。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辩证看待文本寓意,而且还能推促其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为其批判思维培养奠定基础。
  总之,“阅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突出个性化阅读策略指导,还学生阅读的支配权与话语权,让学生在真正深度阅读中产生共鸣与同感,定能唤醒学生的真正探知意识,切实提高其综合语用水平。可以说,文言文是引导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高度重视文言文,主动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展开个性化阅读,从中理解其思想内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爱如茉莉》一文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一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洁,素雅温馨。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细节的品味,领悟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如茉莉”。一、巧抓细节“品”真爱  《爱如茉莉》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那简单、平淡的动作和话语,那淡淡的神情,都犹如一朵朵茉莉幽幽绽放,最终产生爱如茉莉、文如茉莉的艺术效果。于是我让大家默读课文的第6-17小节,找出使自己感动的细节,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期刊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板块,应该通过散文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使学生形成善于从优秀作品中体会作者情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现今初中散文教学产生了些许认识,即应该以创设有效课堂导入为主要抓手,在开课伊始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散文时注重体会,以此求得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是一个涉及散文教学实效性的问题,而这
期刊
“先学后教,融合式对话教学”即以先学后教为模式,以经典教材为媒介,在师生之间展开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教学.“融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教材文本的融合上,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
期刊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课堂教学的艺术灵魂就是课堂节奏。课堂教学在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疏密有致、收放有序的多节奏和谐转化中,会流淌出语文课的灵魂之美。一、以树为“标识”,以读代写,动静相生中课堂节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学《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为达成教学目标“体会文中各种富有特色的树的描写方法,感受树为城市注入灵魂,成为独有‘标识’这一特点”,在教学时以读带写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期刊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眼界较为狭隘,对语言文字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让学生记忆文字内容,此教学模式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随着素质教育下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情境教学模式进入教育领域。情境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人们对语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能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了“言思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可是每每谈起作文,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会谈之色变,追根究底,根源在于“写”上。如何指导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不再害怕“写”呢?我想,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笛卡尔曾说:“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构
期刊
教材解析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解析往往是由教学参考书以及应试来替代的,权威的指导加上考试的需要,使得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解析有一些有名无实,更多的是“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致力于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对语文要素进行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系统编排.就单元而言,统编教材系统编排了
期刊
观察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主要渠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个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观察细节,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全新尝试,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抓住单元特性,适当调整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作要点,注重素材的积累,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习作之中,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一、拓展多元性观察途径  为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