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提倡素质教育是目标。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倾向和当代国际人文化的潮流。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课堂教学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一项新课题。
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在优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进行过有效的探讨,但有一些精心设计的课程仍然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答不对,即叫另一位,一旦答对,马上给予肯定,并进行下一个环节。表面上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过程,实际仍是围着老师转。学生不会独立学习,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都无济于事。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的老路上举足不前。那么如何发扬人文主義精神,改进小学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少些包办,多些自主
1、学生是学习的“主角”
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体系为主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学决定教,教是为了学。因此,应当“以学论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放手讓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人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自身以外的刺激。有效果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使个人能在时间和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按照他的知识和理解去行动。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所有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的观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知识是靠自己多方面的探索,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其次,作为教师的任务,不单教学某一学科,更重要是指导学生“学会求知”。这是“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教师必须注重学法研究,加强科学方法指导。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内容化为个人的需要。同时,要大力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并根据这些知识来测验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造就一些只会伏案用功的学习者;如果鼓励学生“发现”,学生就能把他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且给予学生的自信心,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纯“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以讲代学的做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纯独家评价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进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2、教师是学习的“导演”,学生是学习的“演员”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反对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无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任学生自流,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害的。当然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以教师的责任感和权力去压抑学生,而是要善于把学生的上一阶段和目前阶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道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摆正位置,在课堂上当好 主持人,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和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成功感。
二、少些限制,多些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愉快热情地吸收和使用知识。首先,应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因为活动时间是个性发展的首要条件。其次,应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允许学生主动抢答、提问、板演。允许学生在自学、讨论、阅读、写作时自由交流、自由辩论。第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第四,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勇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通过情感与认识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不断升华,从而以知促情,情理统一,建构学生完善的精神世界。
素质教育是个巨大的教育工程。小学教学作为启蒙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在优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进行过有效的探讨,但有一些精心设计的课程仍然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答不对,即叫另一位,一旦答对,马上给予肯定,并进行下一个环节。表面上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过程,实际仍是围着老师转。学生不会独立学习,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都无济于事。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的老路上举足不前。那么如何发扬人文主義精神,改进小学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少些包办,多些自主
1、学生是学习的“主角”
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体系为主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学决定教,教是为了学。因此,应当“以学论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放手讓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人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自身以外的刺激。有效果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使个人能在时间和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按照他的知识和理解去行动。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所有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的观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知识是靠自己多方面的探索,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其次,作为教师的任务,不单教学某一学科,更重要是指导学生“学会求知”。这是“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教师必须注重学法研究,加强科学方法指导。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内容化为个人的需要。同时,要大力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并根据这些知识来测验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造就一些只会伏案用功的学习者;如果鼓励学生“发现”,学生就能把他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且给予学生的自信心,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纯“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以讲代学的做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纯独家评价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进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2、教师是学习的“导演”,学生是学习的“演员”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反对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无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任学生自流,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害的。当然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以教师的责任感和权力去压抑学生,而是要善于把学生的上一阶段和目前阶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道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摆正位置,在课堂上当好 主持人,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和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成功感。
二、少些限制,多些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愉快热情地吸收和使用知识。首先,应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因为活动时间是个性发展的首要条件。其次,应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允许学生主动抢答、提问、板演。允许学生在自学、讨论、阅读、写作时自由交流、自由辩论。第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第四,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勇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通过情感与认识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不断升华,从而以知促情,情理统一,建构学生完善的精神世界。
素质教育是个巨大的教育工程。小学教学作为启蒙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