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和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作了探讨。
  关键词: 《电工基础》教学 创新教育 意识 精神 思维 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培养具有创造才能、创业本领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中区别于学科性教育而更注重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作为一名职校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问题。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来看,仍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还不够。如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和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作了探讨。
  一、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创新人格
  培养创新人格的首要条件是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法气氛,尊重学生主体,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使每个学生帮助别人和得到帮助的机会并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创设平等环境。职业高中学生虽然自控力较差,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教师应树立平等相处的意识,做到使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而且是“积极和创造性”的主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或碍于情面而一概冷淡压制他们的提问与行为。如我在教授《三相交流负载》一节时,对于负载联接,让同学们根据电路自己总结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时特点,再根据回答的情况及时鼓励、纠正、表扬,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围绕电路开动脑筋,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不但很好地接受了课本知识,而且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地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2.充分信任学生。职业高中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这只能表明他们的潜力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本着这一思想,我在教授《叠加定理》一节时,尊重学生,珍惜他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要求自己做到不压抑、不嘲讽,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护学生创造性的幼苗,对于学生的失误和过失给予谅解并赞赏其勇敢精神。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且是创新之母。
  1.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绪言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因此,上好绪论课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关键。教师授课时可安排几个有趣的实验,像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的工作原理,着重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等等。这样学生可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
  2.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很多可以和实际相联系,成功的实验能使学生增强自信。比如,“自感”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放在实验室进行。在讲解“自感”原理后,指导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电路。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比较整流器接入与否的实验现象,理解整流器的作用。学生在接线安装过程会全神贯注、满怀期待,当实验成功时,他们会满心喜悦、勃发自信,进而会探索新的知识。
  三、革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其主要表现是灵活性。一是思维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够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训练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电工基础》学科的特点,实施灵活教学。主要措施有:一方面,通过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促进学生从学、做到创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推进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拓展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把握几个方面。
  1.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谈、主动说、主动做。
  2.教给学生“动”的方法,使学生会谈、会议、会操作,只有授之以法,才能促之以动。
  3.善于在学生“动”的过程中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
  4.有计划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创造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现象,寻求不同的思路。
  四、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助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对现有知识的开发利用、加工和创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新教育,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欲望强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1.在求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和善于质疑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质疑的方向,培养学生学会在重点处质疑、在难点处质疑、在关键处质疑、在困惑处质疑、在易错处质疑、在无疑处质疑。
  2.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渗透: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许多问题在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控制电路的方法,学生熟悉了十几种典型电路,领会了其电路本质,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例如,控制电路中“正、反转双重互锁控制电路”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以上电路是已学过的“连续控制电路”的变形、拓展,通过知识“迁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培养创新能力。
  五、重视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研究现实的社会环境,要根据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学生的发展,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理解、判断、运用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电工基础》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第一步都是收集信息资料。可以从图书馆获取资料,可以从网上获取信息,可以采访专家,可以编写问卷调查表,也可以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作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2.围绕职业学校的创新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大赛作品要求:“三自”:①作品的选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和发现。②作品的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部分由学生本人构思(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设计和研究完成。③作品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三性”:①科学性:作品的选题与成果具有科学技术意义,技术设计方案合理,发明与创新过程符合科学性。②先进性:作品的新颖程度(指在申报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创新的成果公开发表过和使用过)、先進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的先进性。③实用性:指发明或创新的作品可以转化为产品,有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科技的创新活动,并把它纳入学科成绩考核。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本身就是创新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创新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具体实施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科技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有很强的主动参与意识,能够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刻苦钻研、主动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去检验结果,在实践中体验创新所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取得一定成绩后,学生会激发更高的创新热情,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文中提到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和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处处留意、时时引导,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去理解、分析、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
  [2]华建宝.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9,(1).
  [3]谢树平.研究性课程的构建.教育研究,2001,(6).
  [4]冯建军.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教育研究,20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紧缺,给高职英语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提出了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课程资源建设 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用导向的现状问题分析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应用导向存在认识误区。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没有一个明确
摘 要: 素质教育要一步步走向健全,就必须重视美育。美育就像一支登山途中的行杖,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应当将美展现在学生眼前,用丰富的形式,优美的措辞,多维观察视角引领他们去认识、体味、感悟,再现,再创造,最终达到以美育美、精心呵护、再生美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审美 激发情感 以美育美  当人们大声地赞颂“教师是天底下最崇尚的职业”时,也许只看到教育是有意义的,却没
摘 要: “ぽい”是日语常用接尾词之一,其语义多样,用法灵活的特点颇受年轻人喜欢,这使该词的使用范围变得十分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青年使用者的极力推动下,“ぽい”的意义和用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作者通过网络检索,并与词典释义进行对比,归纳出“ぽい”在接续、语义和用法上的新变化。  关键词: “ぽい” 用法变化 接尾词  “ぽい”是日语中常见的年轻人用词,颇受日本人的喜爱。同时,「ぽい」的用法也在不
抓好思想品德课复习阶段的工作,既是对全部学习内容的一次系统梳理和知识整合,又是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强化及冲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几年来中招复习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要善于发挥毕业班教师教学的合心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力量合成作用,形成统筹联抓、力量联动的格局,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成绩这个根本目标。  一、加强团队协作,心思向抓好复习聚集  我们充分发挥思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方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出了积极努力的探索,在与产业对接,统筹专业设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衔接,以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 无缝衔接 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我国经济发
摘 要: 陶冶是以社会主流价值理念为核心,将教育意向和教育内容寓于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的一种育人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陶冶式教学模式及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发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 陶冶式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教育作为汉民族的母语教育,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老师只看重卷面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
摘 要: 当今应试教育及全球化背景下,“母语出现危机”。危机不仅影响人们的交际、认知,而且事关国家民族的尊严与存亡。重视语文、学好语文已上升为“保语护根”的职责。正确认识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师的作用,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施教,有效教学语文。  关键词: 保语护根 语文课程 有效教学    今日,语文界人士对语文学科的忧虑已达到了最深层。且不说从课程排行“老大”降到“鸡肋”之位,且不说从日渐失宠到日渐边
摘 要: 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多媒体走进美术教学课堂:借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提高赏析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示范,掌握技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欣赏,陶冶情操;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凭借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思维。通过这六个方面的论述,得出发挥多媒体优势,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结论。  关键词: 多媒体 美术课堂 教学效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戏剧表演法已经逐步引起重视。但一些教师往往只是把表演法作为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对表演法的误读,也是对其意义的低估。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表演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代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因此,深入理解表演法的意义并探究其应用的原则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表演法要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合理应用,教师素质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