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生态音乐与音乐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原生态音乐开始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线,在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思考。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原生态音乐的出现,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当前的音乐教育方式。在关注 “原生态”与“学院派”之间的争论中,从关注原生态音乐的根本——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上,看清原生态音乐与当代音乐教育之间的联系,从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根本上,吸收和融合“原生态”和“学院派”这两种不同却“通”的教育方式上,思考对原生态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原生态音乐给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原生态音乐 音乐教育 启示
  
  “原生态”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尤其在民间音乐领域研究中,“原生态”一词的使用率非常高,俨然成了一个新世纪的热门话题。
  自从2004年初由中央电视台12频道举办的《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以来,原生态音乐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这场大赛出现的各种民族的山歌,小调,号子灿烂纷呈。各种名不经传的原生态唱法振人耳目,诸如蒙古族的呼麦唱法,黑水藏族的颤音唱法等一些濒临消亡的歌唱形式重回人们视听范畴之内。直至2006年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单独设置了“原生态”唱法,可谓又掀起了一个“原生态”的高潮。于是乎,“原生态”音乐从“养在闺中人未识”转眼间成为舞台上最耀眼的“星星”。
  可以说,这两起“原生态”事件均以电视媒介为载体,给大众带来别样的视听享受,给艺术界吹来一股清新的风,也为音乐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域。于是,许多关于原生态音乐的论文见诸报刊。如:乔建中先生的《“原生态”民歌琐议》、米永盈先生的《我看“原生态”民歌——兼谈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金兆钧先生的《关于“原生态”和学院派之争的观察与思考》、俞人豪教授的《“原生态”的音乐与音乐的原生态》等等,这些音乐专家们都对“原生态音乐”这一课题展开各种探讨,或是对其提供一种较为科学规范的鉴定,或是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但是,鲜有人直接将其与音乐教育联系起来,在此,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挖掘原生态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原生态音乐与音乐教育之发展现状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原生态这个词原本是借鉴于自然科学,是指在自然状况下,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原生态音乐中的原生态民歌,是指未经过改变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曲。他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为适应劳动,生活以及自我情感表达的需要,而集体创造出来的一种世代口耳相传的歌曲形式。可以说,原生态音乐是隶属于民族民间音乐的范畴之内的。而民族民间音乐一直是高等音乐教育的一门课程,现在这门课程注入了更多的原生态的活力。
  而在普通音乐教育方面,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数年了,原生态音乐从鲜为人知,在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渐渐火热起来,人们开始反思生活的返璞归真。再反观现在的音乐教育,不禁让人捏把冷汗,一边正上演着风起云涌的“原生态”与“学院派”之争,而另一边,在我们原生态音乐的发祥地——广大的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现状却是一幅尴尬的局面。
  (一)“原生态”与“学院派”之争
  近年来, “原生态”与“学院派”之间的争论也成了音乐领域中最“火”的一个话题,各种争论出现在电视媒体上,也出现在业内的专业刊物中。在争论中,双方都各执一辞,大有针锋相对之势。
  纵观近几年的媒体报道发现,反映二者之争的例子还真不算少,以青歌赛为例,2004年的一场比赛中,来自湖南湘西的一位苗族民间歌手龙仙蛾演唱的原生态的苗歌让人耳目一新,但在场评委给她的评分悬殊却很大。当被观众问及时,一位来自某知名音乐学院的声乐副教授给出的回复是,这种唱法不科学、不规范,演唱艺术生命难以持久(大意)。无独有偶,由CCTV-3举办的“星光大道”的冠军得主阿宝,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也认为这个奖肯定不是由学院派的专家评选出来的,而是群众评选出来的,因为他也曾在多次参加各类歌唱比赛中,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由此可见,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原生态”、“学院派”之间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对立的态度。通过仔细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支持“原生态”的艺术家们,包括:王昆、郭兰英、乔建中、田青等人,他们认为,“学院派”那种高度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民族民间唱法的失语而且保护和传承现今留存的民间原生态音乐是当务之急;而学院派则认为,原生态的民族唱法固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作为声乐艺术的发展,一定要走科学化训练之路。来自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天然地形成现代艺术。
  现在大多音乐院校,都是以西方音乐为标准,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原生态音乐与课堂的距离,在大部分地方,原生态音乐想要进课堂,那只有“标准化”一下,但是我们要问,标准化之后的“原生态”,还能叫做原生态音乐么?原生态民歌最大特点和价值,不仅体现于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也体现于延长风格的多样性。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唱法。
  原生态和学院派争论,除去一些少数极端化的观点,对原生态音乐挖掘、抢救、保护、传承乃至继承、发展、创造等方面终究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二)原生态音乐的发祥地——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现在全国已经实行音乐教育普及化,但是,作为原生态音乐的发祥地,农村的音乐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农村现有中学93000所,而音乐教师仅有28000人,按每校1名计,尚缺65000人;现有小学822309所,学生1.337亿人,教师才6.9万名,其比例为1940:1。若每所中小学配备一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音乐学院、高师、综合大学科系、艺术学院的师资培养能力,尚需进行70年的努力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可见农村音乐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只能做为陪衬。从而导致有一定条件和素养的教师,人才纷纷进城另谋发展,造成本身少之又少的农村音乐教育资源的流失,而原生态音乐大多都是口耳相传,能经过时间洗礼的,已经不多了,再加上盲目的破坏原生态音乐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对原生态音乐的发展和继承更是雪上加霜。
  在农村音乐教育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存在音乐教育的通病:音乐课在学校得不到重视,致使部分音乐教师开始茫然。
  反观现在城市音乐教育因素,教育的现状是什么??课堂上,教师用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机械呆板且答案唯一的提问,泯灭了学生的灵气和个性;用题海战术换取考试分数和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家庭方面,家长用自己的意愿代替了孩子的潜质和喜好,用社会功利的价值取向规定了孩子一生的发展方向和生活道路。?
  由此我们确实得到了一些收获,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以,我们呼唤原生态,呼唤教育的原生态,那我们应当如何努力去让教育也回归“原生态”呢?
  
  二、原生态音乐给音乐教育的启示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谙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统治阶级更是要求以合乎“礼”的音乐来感化和安抚人民。他们深知“治世之音安,乱世之音怨,亡国之音哀”,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乐”教,以达到人心向善,移风易俗的目的。司马迁认为:“正教育必始于正音,音正而行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基于音乐。”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的多。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人一生都不可缺少的。
  音乐教育的历史悠长,然而原生态音乐的出现,让我门听到了音乐教育的新声音,并学会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当代音乐教育。
  (一)给专业音乐教育带来的启示
  在青歌赛上,尤其是2006年新开辟了原生态唱法以来,原生态音乐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全国听众,也给音乐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世界上所有的生命体都渴望自由,人也更是如此,“原生态”音乐就是在自由的环境下,尽情的、自然的释放自己的思想,感触,正是这种出自内心的渲染,才能引起人内心的共鸣。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不希望自由的人,只有能引导学生自由思考的教学方式,才合乎教育的本质。原生态音乐给我们带来诸多的体验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思考。
  1、个性与共性
  原生态音乐个性十足,真实、质朴、自由、自然,这正是现在的专业音乐教育中所缺少的。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不少缺陷。比如说舞蹈,只记住了动作,甚至认为“气质”是装出来的,忘了舞蹈本身就是人内心的无声世界;声乐,只重视技巧、位置、气息,却不知唱歌是人与身俱来的“天性”……教育者,处于教育链最直接重要的一环,应当在教育过程中放飞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知识的引导,获得思想上的自由和自然,一起感受音乐最真实的“思想”,学生才能不受所谓的理论、方法、技巧的干扰,自主的思维,学会寻找音乐的灵性所在,在紧绕目标的前提下给学生以独立思想的自由,充分尊重与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天性,这样才能把音乐演绎的更透彻,更自然。
  带着这种观点,我们再来反观“原生态”与“学院派”之争的问题,就能找出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了,即个性与共性使然。原生态适合演唱地域性强的传统民歌,由于演唱者本身的嗓音条件不同,所以追求的是鲜明个性。学院派适合演唱创作歌曲,学院派由于已经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它追求的是共性。“原生态”出现在音乐教育面前,许多人认为是个性面对共性,是对现在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挑战。原生态音乐是出现在专业音乐教育面前的一座大山,看似阻碍,要看到光明,必须要“愚公移山”。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笔者看来,原生态音乐确实是一座大山,但是只是为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制造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当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角度站在山顶时候,将从一个新的角度上去看世界,所谓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多少人梦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当自己遇见巨人时,却以为巨人阻挡了自己前行的道路,殊不知这是上天给的一个机会——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专业音乐教育中,“原生态”和“学院派”之间,同样是音乐,即使有差异,也不会有本质上的差异。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抹煞哪一个方面,既保持共性,又追求个性, “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我们应当做的。综合个性与共性的教育方式,不仅有个性的张扬,又不缺乏共性的沉稳,灵性如水,沉稳如山,“鱼和熊掌兼得”,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音乐教育方式么?
  2、继承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丰富,人门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曾经辉煌的原生态音乐在现在正逐渐走向衰微甚至失传,原生态音乐的生存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危机。继承与发展原生态音乐成为当代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继承和发展原生态音乐,首先应当把原生态音乐引进学校的课堂,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原生态音乐,加深对原生态音乐的了解。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方式来把原生态音乐引进课堂,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把民间艺人请进学校,把自然传播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口耳相传的近距离教育,让原生态音乐在音乐院校中先传播开来,让人们在零距离下感受原生态音乐的魅力所在。其次,努力积极的去接受和寻找原生态音乐,寻求其本质所在和发展规律,这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继承和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寻找原生态音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持它的原生性,把最真实的原生态音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加工成自己的作品。再次,我们的态度应该“求真求变”,对原生态音乐加以创造和发展,“求真不变”,只会造成原生态音乐永远处于“原”的状态下,更不用谈何发展。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该呼吁社会从不同的渠道和形式来保护、发展原生态音乐。只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更好的把原生态音乐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原生态音乐带来的享受。
  (二)给普通音乐教育带来的启示
  我们在发展专业音乐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普通音乐教育。随着全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化,普通音乐教育也更多的进入普通学校的课堂。作为学生了解音乐知识、内涵的一个重要渠道,原生态音乐给普通音乐教育又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1、追求真实、质朴的“原生态”音乐课堂形式
  最真实的原生态音乐感动人,真实的教育也同样能吸引人。“原生态”歌曲作为真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便在台上台下于无形中形成了情感的互动,这是其他形式的音乐通常难以做到的。 “原生态”音乐可能算不上高雅,也并非主流,但却可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其根本原因便是在于它的质朴、纯真。同样,在原生态的课堂中,我们不能弄虚作假,不论在教学设计上,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学效果中,我们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对待教育,对待自己的学生。把最真实的知识,最真实的音乐,最真实的感受呈现在音乐课堂上。
  在原生态课堂中,教法设计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形式上的华丽与氛围的热闹而费尽心机。反而,过于繁琐、花俏的教学形式与手段使得教学的中心发生位偏移,甚至已经脱离教学主题。郭声健教授在《艺术教育论》中写到:教师进行艺术教学时,应该为学生创设和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通道,并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这些通道。我们应当强调师生交流,苏格拉底教学生的时候是讨论法,孔子也是讨论法,他们所教出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捕捉到具有人文价值的课堂细节,才能营造出最真实的“原生态”课堂氛围。
  在教学效果上,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在趋同附和的参与模式中解放出来,能在交流中主动构造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个性化的表达中实现思维的解放。把知识都以学生为本的方式输出,不是以教师为目的,这样才能做到既传授了知识又实现了审美愉悦,而当前较为普遍存在的填鸭式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2、应用多元、开放的“原生态”音乐课程资源
  当今,媒体的作用无孔不入,学校不再是脱离于社会之外的闭塞空间,不再是人们接受新知的唯一场所。就音乐教育而言,媒体的冲击不仅仅是巨大的,而且还引起许多专家的恐惧。如,媒体传播的流行音乐占据和分散了中小学生对正统音乐学习的机会,流行乐会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等等。 笔者认为,听流行音乐会给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同为音乐,为什么就会被认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当前音乐教育的误区。作为教育者,占据教育的主动地位,就应当负责起好的引导作用,既然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去适应呢?记得以前有句话,学习是学生去适应老师。从小角度上讲,的确如此,但教师应从大的角度上去适应学生,就是适应一个时代。试想,作为教师,不去创新,与时俱进,那我们作为受教育者,适应老师,那教育事业将会原地踏步,停止不前。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们应该思考,在“课程生活化”和“以生为本”的教育趋势中,我们真正对音乐学科知识转化为音乐课程知识做了多少思考。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我们究竟做了多大的资源利用,如流行音乐、民间音乐,这些就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我们利用了多少?在当下音乐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下,我们是继续封闭自守在象牙塔中,还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外界事物给以建设性的吸纳?所以,音乐课程应当首先是开放的课程体系,不但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课程实施,更重要的是要付之于行动当中。运用多元化、开放性的原生态音乐课程资源,这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回归“原生态”。
  3、关注并大力发展农村音乐教育事业
  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不容乐观,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原生态音乐的产地,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原生态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没有音乐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农村中小学生离不开音乐,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离不开音乐。
  加强农村的音乐教育,这就存在着一个疑问,如果农村的音乐教育好,那么这种教育是不是“标准化”过的呢?盲目的加强农村的音乐教育,解决的只是表面问题,实质上是对原生态音乐的破坏。个人认为,应该从原生态音乐的根源来保护原生态音乐。要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态”性质的前提下,把原生态音乐有效的吸收起来,才能保证原生态音乐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要发展农村音乐教育,保护和发展原生态音乐,不仅要有政策上的支持,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应素质。
  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农村音乐教育虽然硬件上条件不足,但是作为原生态音乐的产地,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音乐环境上,更多的是有着最“原生态”的原生态音乐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站在保护和发展原生态音乐的角度上来发展农村音乐教育。这样既能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原生态音乐,有能同时提高农村音乐教育水平,何乐而不为之?
  
  结语
  
  在原生态音乐“火热”之时,我们必须冷静的给自己“浇冷水”,看到更多的方面,在关注 “原生态”与“学院派”之间的争论中,从关注原生态音乐的根源——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上,看清原生态音乐与当代音乐教育之间的联系,从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根本上,吸收和融合“原生态”和“学院派”这两种不同却又“相通”的教育方式上来思考对原生态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前教育的形式,教育现状下,原生态音乐给当代音乐教育带来的同样也是“原生态”,我们需要原生态的音乐教育!
  朴实的原生态音乐教育,流淌着行云流水般顺畅的自然美,用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在朴实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刻意的“作秀”,没有加上过多背离教育真谛的表层的技巧性的东西。我们追求真实自然教育,教师的目光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关注音乐,引导学生的自由良性发展。“真实、质朴、和谐”的原生态课堂是自然生成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她更加接近人的天性,更加符合人成长的规律,更加的科学合理、低耗高效。我们上课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在表现对音乐的感悟,最真实的感受。因此,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始终保持一种真实的原生态美,做到真实不虚假,开放有度,自由而自然。若繁,繁而不乱,若简,简约而不简单,繁简适当,这样才是我们需要的,“原生态”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建勤:《中国民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
  [2]曾田力:《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中国音乐文化》,《第二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5月。
  [3]陆小玲:《原生态民歌与大学生人文教育》,《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4]刘嵘:《原生态民族音乐与当代音乐发展研讨会侧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5]查子明:《中国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之我见》,《音乐探索》2006年7月。
  [6]俞人豪:《“原生态”的音乐与音乐的原生态》,《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
  [7]米永盈:《我看“原生态”民歌——兼谈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社会纵横》2006年第12期。
  [8]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
  [9]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薛雷:《“原生态民间音乐”的再认识》,《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2]尹萍:《探索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高校探索》2005年第5期。
  [13]乔建中:《传统能给我们什么?-关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
  [14]金兆钧:《关于“原生态”与“学院派”之争的观察与思考》,《人民音乐》2005年第4期。
  [15]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16]徐士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版。
  [17]王敏:《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亟待加强》,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式学习,不单单应用于课堂教学,而应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即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学评价等各环节。  关键词政治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    当前的政治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政治问题的空间;要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政治问
期刊
提要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在科学教学中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科学探究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和主体发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 组织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是
期刊
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和本校的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了一些物理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就教学专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提高自身的素质认识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前提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
期刊
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 。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 文着重从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社 会 政 治 制 度 等 三个 方 面 讨 论 文 化 差 异 对 翻 译 的 影 响 。为了避免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困难,本文提出具体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文化差异 翻译 影响     一、引言   
期刊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我和学生们告别后,满意地合上教案,向办公室走去。透明的雨滴随着风儿在空中飘洒。我象往常雨天一样,撑起一把伞,急匆匆地离开学校往家赶。刚走出校门,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来到我的伞下。“老师,我忘了带伞!”原来是(2)班的阿良。怎么又是他? “来,一起撑。”我连忙说,并把伞往他的方向移动。  在马路上那流动的人群中,在钢筋混凝土夹缝中,一、二、三......一把把美丽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提出了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对话式教学,对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设计出培养自信,让学生敢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说;根据学情,因材施教,让学生善说;变换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多说四个环节,并就这些方面结合实际的例子加以分析。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语
期刊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某些误区,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予以解决和澄清。本文试图从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意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推动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
期刊
新课标解读中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估算教学在内容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估算教学该怎样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谈点体会。    一、要明确估算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估算教学是这样要求的: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这就是说,估算是在精确计算或测
期刊
“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家长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体验等,所以家长要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当前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经常给小孩讲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 ”等故事,甚至有些家长还以此来吓唬孩子,这极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胆量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只有拥有胆量和勇气的人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教材特点入手,提出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以促进《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  关键词生物新教材 新课程标准 新课改    自从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全国各地陆续走进新课程改革,2004年9月,广东、海南、山东和宁夏四省被选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验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跨世纪的、开创性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