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2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并初步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倒推策略
  1 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提问:这两个问题,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求中间的数,再求第一个数;都是倒过来推算的……)
  2 小结揭题。
  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实际生活中或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经常使用。今天这节课就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运算的已有经验,为建构倒推策略建立雏形;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推策略。)
  
  二、自主探究,提炼倒推策略
  (一)教学例1。
  1 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多媒体动态呈现问题。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甲、乙两杯果汁原来一共有400毫升,从甲杯中倒给乙杯40毫升,现在两杯同样多。)
  重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①现在的两杯果汁和原来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两杯果汁的总量没有变,甲、乙两杯中的果汁多少变了。)追问:分别起了什么变化?(甲杯中少了40毫升,乙杯中多了40毫升。)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甲杯
  原来→现在
  乙杯
  原来→现在
  ②求原来两杯各有多少毫升,要先求什么?(现在每杯有多少毫升。)
  2 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填表,要求边填边思考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2)同桌交流,相互说说想法。
  (3)反馈交流。先让学生汇报结果,课件展示(如下表),再让学生说说想法。
  先求出现在每杯有果汁200毫升。要算甲杯原有的果汁,只要用现在的200毫升加上倒出的40毫升即可。然后用现在的200毫升减去倒入的40毫升,就得到乙杯原有的果汁。
  


  结合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3 反思提炼。
  提问: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师(小结):先求出现在每杯有果汁多少毫升,再根据现在的数量倒过来推算出原来的数量,这种思考方法,就是“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结合小结板书:原来←倒过来推想现在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关键问题“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要求原来两杯各有果汁多少毫升,可以先求什么”的讨论。为学生顺利解决例1提供了“脚手架”;通过解答例1的过程,使学生具体感知倒推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通过板书,使学生的思维由内隐到外化,从而对“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例2。
  1 多媒体出示例2。
  2 提出探索建议。
  谈话:刚才大家学得不错,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三条建议。(多媒体出示)
  (1)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3)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顺思路。)
  4 小组交流。
  5 集体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思考与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整理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原有?张-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学生解答方法可能会有以下两种:(1)52+30-24先求出送给小军的张数,再求原来有的张数。
  (2)52+(30-24)综合“又收集24张和送给小军30张”这两个条件,可以知道剩下的比原来的少6张。
  在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评讲、小结,突出第一种倒推思路。
  6 检验。
  谈话: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明原有58张邮票。这个答案对不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检验并指名板演。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运用从例1中获得的解题经验,依据探索建议,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进一步体现了“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运用。)
  (三)比较、反思、归纳。
  谈话:刚才我们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了两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多媒体出示):
  1 这两题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
  2 这两题为什么都可以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形成想法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然后全班集体交流。)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像这两题一样,某种数量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得出最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量,我们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解决的方法是:先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推,直至求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道例题的比较,异中求同。如讨论第1题后,使学生认识到如何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具体问题,建构倒推策略的模型,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第2题的讨论,又使学生对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本质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丰富了学生对“倒过来推想”解题策略的认识。)
  
  三、综合应用,深化理解倒推策略
  1 完成练习十六第8题。
  要求学生先整理,再列式解答,然后组织反馈,并进行口头检验。
  2 练一练。
  引导理解:如果你是小军,会怎样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一张?
  学生尝试解答,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答案):
  (1)25×2+1 (2)(25+1)×2
  =50+1
  =26×2
  =51(张) =52(张)
  反馈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思辨,讨论哪一种方法正确。可从两方面来解决:
  (1)检验。通过检验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2)查算理。先求出原来画片数的一半,再求原有画片的张数,说明第一种方法是倒推的顺序错了。
  教师小结:在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从结果出发,按顺序往前倒推;还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设计意图:预计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从而使学生对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时要“按顺序倒推”这一关键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倒推策略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受数学文化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的这种解题策略,很早就有人进行了研究。一千多年前,我国唐代数学家张遂就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首算题,大家想了解吗?(多媒体播放资料。略。)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教学模式是内化到人头脑中的符号(表象、语言等)形式,也就是皮亚杰所说的狭义的认识图式。它是对客观现实的结构特征和量化属性的形式化、概括化的描述,是对事物的量化本质的认识。是人脑抽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数学中的概念和命题,或是问题和方法,事实上都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我们经常说的数学模型其实也是一种数学模式,它是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再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时,所得出的关于实
期刊
在小学英语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重视看图识记单词。让学生体验识词的快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识词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先看图,生动活泼的图片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辨认组成单词的字母。如:教学
期刊
今日中国的教育,最缺的是什么人?有人说是能引领一所学校朝正确方向发展的专家型校长。所谓专家型校长,他应拥有自己成体系的、独特的办学模式,拥有以师生为本的朴实理念,拥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能沿着自己的办学轨迹不断攀升,踏踏实实,不唯名、不唯上、只唯实。现实中,有这样的校长吗?有他们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吗?  一次班干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校长每天在忙什么?他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只管你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教学目标之一。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问题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所谓“问题化”,就是把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亲历和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数学课为“问题化”而“问题化”,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就此对有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  
期刊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建构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概念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笔者通过两则教学案例的对比,谈一谈概念建构的过程。    单位“1”的教学    [教法一]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请你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  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说:把长方形纸对折再对
期刊
连续几天感冒,我的咽喉炎再次发作,但为了学生,我不得不硬撑着去上课。然而,在一天早上醒来时,嗓子疼得特别厉害,一点儿声音也发不出来了。哎!怎么办呢?教师的职业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请假,谁来给孩子们上课?考虑再三,决定利用电脑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走进教室,我打开电脑出示:老师因病不能说话,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学习。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接着出示:学习内容是“比的意义”,先自学,再写出要解决
期刊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舅甥俩在月下赏月、品月、思月的景象,阅读课文,学生能领略其中的景色美、诗句美和想象美。教学这样景美情深的文章,我重视以读为主,引导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作者表现方法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线索贯穿,体现流程美    《望月》这篇文章虽然较长,但思路清
期刊
据报载,某中学为减轻教师的嗓子负担,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只微型扩音器一“麦克”。这一做法引起“蝴蝶效应”。短短十多天时间,该中学所在的城市中小学纷纷仿效,“麦克”一时成了教师时尚、前卫、现代的符号。据说,师生普遍认为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健康,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社会各界对此举也给予高度肯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却感到有些别扭。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上课。上课当然要用嗓子,但是教师对嗓子的依赖程度,远远不
期刊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在教《孔子游春》一文后,对孔子伟大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怀着对这位与我们相隔两千多年的圣者的敬仰之心,写下本文,以表示对这位先哲的崇敬。  《孔子游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数学课堂,不仅带给学生像妈妈一样的温暖和尊重,更有着一种超拔的智慧,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平均数”一课,吴老师曾先后几次给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作过示范课,我一直无缘现场聆听,只能自己从网络视频中观摩。但这种观摩方式却能让我对于教学细节和精彩之处反复学习,仔细揣摩。吴老师所授的这节“平均数”,打破了“出示例题——分析条件问题——引导列式计算——总结规律:总数÷份数=平均数”这一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