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冉冉升起的“外包”中心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中元 编译
  
  大连有一条“日本第一街”。漫步街上,你很容易忘掉自己正身处中国东北。人工制作的纸灯笼、日式滑动门、以“富士”和“福冈’命名的餐馆、清一色的日语招牌、寿司店外身着和服的妇女——这些都很容易使你误以为这是东京的某个街区。你甚至可以在这里使用JCB信用卡和日元现金。
  大连刮起这股“日风”,部分原因来自于历史。大连曾经于1905年至1945年被日本占领,与日本文化有着较紧密的联系。目前,大连市估计有10万人讲日语。东京至大连只需飞行3小时,日本游客会在周末蜂拥而至。他们在林荫道上徜徉,在岩石丛生的海边高尔夫球场打球,在海鲜店大快朵颐。他们感觉到在大连非常受欢迎。
  
  种下梧桐,引来凤凰
  
  友好的气氛吸引的不只是高尔夫迷和寿司迷,还吸引来自数十家日本跨国企业,将其技术开发与后勤业务外包给大连。日立、Matsushita、NEC、NTT Data以及索尼等公司都在大连设有呼叫中心和软件开发部门。除了日本企业,戴尔、GE Capital以及IBM公司等也都在大连设立了客户支持机构,为他们的日本企业服务,而Accenture、Bearing Point和惠普公司正在向日本客户提供软件。大连对于日本就像班加罗尔对于美国—样。
  与在班加罗尔类似,虽然文化纽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决定跨国公司进行外包的还是低成本。大连的软件工程师月薪最低为300美元,约是其日本同行收入的十分之一。而且,大连的地价也比北京、上海和广州便宜,更不用说与东京或大阪相比了。通过将服务岗位外包到中国,跨国公司可以削减一半的成本。
  跨国企业向大连外包的第二个因素是看中了那里熟练的劳动力队伍。大连约有2.6万名熟练的软件工程师,22所大学和技术学院每年还培养出3800名软件工程毕业生,每年就业市场上新增8600名具有相当日语水平的畢业生。大连的确已经在加速努力,培养具有合适技能的人才。
  大连的积极态度也促进了跨国企业对大连的外包。当地政府采取了慷慨的减免税措施,完善的电信和道路设施,建立了大连软件园。于是,有一批企业云集大连。Accenture、惠普和索尼公司在这里建立了应用软件开发中心,主要为日本客户和在日本的分公司提供服务。GE Capital公司在这里有1100名员工,其中800/0讲日语,为GE公司在日本的超过20家企业提供后勤支持,包括会计服务、客户支持、呼叫中心以及信用卡数据处理等。而戴尔公司设在大连的呼叫中心则处理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订单并提供技术支持。
  
  成也人才,败也人才
  
  人才是大连吸引外包的优势,也为外包埋下了危机。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入大连,优秀的雇员也越来越难得。另外,工资水平也在上涨。某些岗位去年工资涨了25%。讲日语的呼叫中心话务员的收入比人门级软件程序员高40%,这与班加罗尔和多数其他外包中心的情况恰恰相反。许多企业抱怨说,自己刚刚把人员培训好,就被其他公司挖走了。尽管有大量讲日语的毕业生,但新雇员短缺的问题依旧存在。正在扩编过程中的华信公司认为,软件工程师和程序员容易找,但项目经理和领导却难求。
  同时,要赶上班加罗尔,大连的路还很长。印度的外包收入去年约为17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6亿美元。但这一数字正在快速增长,向中国大陆的外包2004年增长了50%,而这个数字到2009年将达到47亿美元。虽然大连比不上班加罗尔,但大连的赶超精神却有目共睹。
  (译自美国《商业周刊》)
其他文献
听说库恩在全国已走了好几个省市签名售书,读者反响非常热烈。我希望他也能尽快到江西来,作为江西省外宣办的负责人,笔者也期待着能与他就一些问题进行对话。  2005年,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的季节。25日下午,笔者和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黄鹤一同赶往南昌市昌北国际机场。13点30分,我们在贵宾通道的栈桥头第一眼看到了《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博士,感觉与照片上的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传媒已经走过了2005年,回首这一年,传媒镜头里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乘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一样,所有的媒体人也要紧紧抓住扶手,以尽力适应这飞一般的速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我们的传媒也面临新的境况,需要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多种形态的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网络、手机短信、大屏幕等等,其前景无可限量。但是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却遇到了多
期刊
惊悉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汪道涵先生逝世的消息,身在北京的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心情十分沉痛,在赴上海参加汪老追悼会前夕,笔者有幸聆听了启正与汪老相识、相知过程的回忆。    由“数量级”开始的友谊    1982年,赵启正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时在一次会上与汪老相识。赵启正问当时在场的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汪老是学什么的?答曰:学机械的(因为汪道涵曾经担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容易让
期刊
面对“9·11”,美国人都在说什么?面对SARS,我们该怎么说?当2003年“非典”带给中国突如其来的危机时,就2003年春天的那段历史发展以及随后的事件而言,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这两个带有极强实践色彩的名词已经不可避免的结合在一起。随着全球传媒的发展和信息流动程度的提高,也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危机潜伏和爆发相交织,社会公共空间的形成已经要求政府与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充分的合作。在涉及到重大公共危机
期刊
如果是在春天,你走进竹林子,那你就听吧,“喀吧、喀吧 ”这是竹子生长中拔节的声音。大家都知道,竹笋可以吃,竹材可以做家具,但当你在CD机放上一个叫《竹吟》的光盘,从那里边流泻出来的便是由竹乐演奏的天籁之音。  当世界竹藤组织在北京为总部大厦落成剪彩时,“国珍竹乐团”受邀到现场演出。当大立柜般大小的用竹子做的“排桶琴”抬上舞台,与演员们一起演出了歌、舞、诗、乐等以竹为题的节目,尤其当时装模特们身着
期刊
王 复 译    “你不会两次涉越同一条河流。”在中国,我又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埃及的左派作家们引用此话来证明变化的必然,变化是生活的一条基本的真理。  是什么令我重又记起了这几乎被我忘却的句子呢?是中国,是我于十年之后重又来到其身边的迷人的炫目的中国。当我的双脚刚刚踏入北京首都机场,我就认定我来到了一个从未访问过的国度。十年前我从新加坡机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那时,两个机场的差别犹如
期刊
文化是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之一。其中,宗教文化对于洞察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更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文化传统现象中,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悠久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宗教不仅与人类文化在同时期形成,也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某些特定时期或特殊的文化领域里,宗教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直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例如,宗教文化对古代音乐艺术、建筑美
期刊
编者按:《陶非陶:我在陶瓷国度的明星历程》一书讲述了一位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他本人聪明、善良、多才多艺,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的弟子。书中通过这位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恋爱、旅游、制陶、练习书法绘画、做沙雕、主持节目、唱京剧、演小品的感受以及他对于中国的见解,让读者通过他的眼睛,印证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现代中国的巨变,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当今最新的发展进程,向全世界人民传
期刊
编者按:2005年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可谓风云四起——央视经济频道十年打造的“年度经济人物”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让人们触碰到这个时代的经济脉搏;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从媒体的责任以及媒体的眼光出发,展现出媒体的价值取向;《南方周末》评选的“年度传媒人物”,则以另一种角度碰撞着社会的良知和正义。  本专栏中的人物,有的是名牌企业的打造者,有的是以一种精神感动了社会的个体劳动者,有的是在政
期刊
文化梅州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目前客家人的聚居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一员,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梅州,不仅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  辉煌的历史给梅州留下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素称文化之乡。郭沫若196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