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们还活着的时候……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文学问题》杂志编辑部要我谈谈不久前刊登在《各民族友谊》杂志上的中篇小说《萨什卡》的创作情况,这使我有些为难。因为现在由我发表议论,恐怕为时尚早。但是,人们向我提出那么多问题——大概这也是编辑部提出建议的原因,再说我写作《萨什卡》所经历的道路是相当曲折的,因此,我的谈话也许能引起人们的一点兴趣。最常问起我的问题是:怎么会突然在年纪不轻的时候握笔写作,而写的又是已经过去那么多年的战争,怎么能记得似乎并不重要的各种生活琐事和细节;怎样做到不重复别人讲过的而且已经讲了那么多的东西? 嗯,首先,并不“突然”……可以说,战争场面突然再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是在六十年代初期。种种回忆使我苦恼,无数的前线场景在脑海里盘旋,似乎是遥远的
其他文献
献给莉里娅一令人惊慌不安的、熟悉的亮光穿透黑暗,形成一个不稳定的、抖动的亮点,随即就消失了,但转瞬之间它又会重新出现;即使在睡梦之中她也在向往着这种亮光:这是一种预
八十年代以来,苏联长篇小说中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新作,被评论界看作是苏联文学“向更高的高峰前进的路标和最近的定向标志”。其中,乌克兰作家冈察尔的《你的霞光》受到了特别重视。小说刚一问世,就以其迫切时代感的主题和新颖的艺术形式博得了评论界的众口赞誉,获得了一九八二年苏联国家奖金。  小说采用强烈对比的手法,通过外交家扎波洛特内和一位出国访问的生态学教授在国外的工作和旅行,广泛揭露了西方世界的种种罪恶
做医学美容编辑多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要“以身作则”。当然,我绝不是对整容有偏见,也不是怕挨刀,可能只因每天与医学美容如此接近却反而忽略了它——就好比很多土生土长的北
拿到王若水同志的文集《在哲学战线上》,无意中一下翻到最后一页,分行排列的文宇吸引了我: Get Comrade Wang Ruoshui’s anthology “on the philosophical front”, inad
这里发表的是老翻译家曹葆华同志的遗译。1982年茅盾同志的亲属在整理他的书稿时,发现了曹葆华同志在延安时的几份手稿,其中两份是译稿(《前线插曲》,加布里洛维奇著:《唐丽
文明驾驶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缩影。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的创建对当代交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康铨是其中的翘楚。文明行车、好人好事不断、生动感人的驾驶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
“谁?”门后传出一个男人的问话声。 “我,玛鲁什查科娃。斯泰费克,是你吗?”答话的是一个老妇人。 “斯泰凡,谁来了?”老妇人在门外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声音。 “妈妈来了。”
本期译载的短篇小说《耐性》去年在苏联《新世界》杂志第2期上发表后,曾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应。同年秋季,在为庆祝苏联成立六十周年而举行的莫斯科作家组织理事会全会上曾受到
区别于动物的人类,创造了五光十色、博大精深的饮食文明。所谓的美食家,正应是在食趣王国可以指手划脚的人。这并非是在利益驱使下用镜头或文字来作图解的“一族”。现代社会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离合》,篇幅不长,情节简单,人物也很平凡,然而却底蕴充厚、含蓄隽永,别具一番感人的魁力。它象山涧中的小溪,既无绚烂之彩,也无澎湃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