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与明天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04年9月,一个阳光有点毒辣的午后。
  地点:北京体育大学一座写满历史的教学楼前。(武术学院的办公楼正在修建)。
  人物:朱瑞琪教授、王涛和小舟。
  关于朱瑞琪:朱瑞琪,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国际级武术裁判员。自幼学习南拳,上大学后又学了长拳、查拳、形意拳、太极拳等。1979年起,从事散手(散打)的教学、训练及科研工作,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和数名全国冠军。从1985年开始,一直参加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原国家体委武术处)组织的武术科学调研、技术研讨、规则修订等重要工作,撰写的教材有《中国武术散手教程》、《中国散手》等十余部。
  序曲:朱瑞琪教授风风火火地从远处走来,王涛和小舟急忙迎过去,握手寒暄后,朱瑞琪教授一脸歉意地对小舟说:“真抱歉,刚开学事比较多,让你久等了。”然后三人先后走进办公楼,到办公室坐定。
  进入正题:一谈到散打,朱瑞琪教授顿时忘却了工作的疲劳,变得神采奕奕。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在继承武术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现代散打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技击、健身、娱乐表演和商业等功能。”
  “但由于我国散打运动普及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人把散打误认为是拳击,或干脆认为是 ‘打架’,因此更需要加强散打的普及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普及工作。”
  说到这儿,朱教授叹了口气,“要想中国武术散打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必须走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
  “中国武术散打培养人才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武术馆校,二是散打专业队,三是大学。为了使中国武术散打的商业价值更加突出,要用职业化、定向化、企业化的方式构建全新概念的武术培训基地,全方位地开发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及世界武术散打市场,形成一整套武术产业链,全方位拓展武术产业的巨大潜力。进行职业化发展,应参照、借鉴国内外职业竞技体育成功发展的经验、模式,吸取教训,有所创新。”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应是散打‘竞赛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散打要成为一个知名的“商品”,除了有精良的制作外,还要拥有精美的包装,使它更接近观众。包装分为两类,一种是文化包装,一种是艺术包装。文化包装相对于艺术包装,是范围更广的一层概念。艺术包装从属于文化包装的范畴,主要是通过现代舞台形式的灯光、音响、舞美、音乐,充分满足观众视觉、听觉的感官享受,增加画面的美感;而文化包装则是将带有明显标志的文化要素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有机地融合,通过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渲染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突出表现一种文化理念,来满足观众视、听感受和激发观众情绪,引起观众共鸣。因此,文化包装是较艺术包装更高一层的包装形式,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
  “此外,散打要实现更大商业价值,需要集团化运作,就是要形成‘势’。形成‘势’,市场就做大了。”
  跑题: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好像一位不速之客打扰着我们的谈话,朱教授不得不停下谈话去终止铃声。
  “我谈到哪里了?”朱教授问他的学生王涛。
  “您谈到武术进奥运了。”
  再入正题:“中华武术要以 ‘立异’的策略进奥运,必须突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必须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能够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二是必须体现武术运动的原始含义,充分表现出比赛的对抗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可以在外在表现形式方面加强民族性的特点,强化运动员、裁判员服装穿戴的民族化特点,采用富于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八角或六角擂台,在比赛场所大量布置象征中国民族文化的龙、凤等吉祥物。散打比赛中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使观众对散打这种项目缺乏正确的认识;宣传上的滞后和不力,阻碍了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推广;散打比赛场馆缺乏,场地的布局不合理,影响了散打运动的推广;规则的不合理、不完善、不统一也是制约散打运动与世界大赛接轨的一个重要原因。裁判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运动员的文化修养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只有改进和完善以上几方面,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那一天才不会太遥远。
  “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的民族文化,保持传统项目的特色,使武术散打运动尽快科学规范地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应做到:—、适时推出适应武术散打发展的新赛制——主客场联赛制,这种赛制如果借用得好,武术散打的发展将柳暗花明。二、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素质的建设。三、建立——个严格的等级制度。韩国的跆拳道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我们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建立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的武术散打等级制度。四、设计符合中国民族风情的服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礼仪。泰拳手在比赛前要做30分钟拜师礼,韩国跆拳道提出‘以礼始、以礼终’,以此来加强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和自我修养,而中国功夫只有——个抱拳礼,非常单调,建议创编一套适合中国民族特色的礼仪。五、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为了促进武术散打技术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要加强科研的力度,从多层次、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以促进散打运动快速发展。六、走体育产业化道路,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推广力度,要让社会接纳散打运动,同时吸引—批有经济头脑的优秀人才来开发、拓宽散打运动的市场。”
  “任重道远啊!目前,散手运动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地区,而且在实力上彼此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分布还很不均匀。国内普及程度也不高,仅限于省(市)散打队、各种武术馆校、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等,中小学普及率极低。”
  “你练散打吗?”
  小舟有些惭愧地摇了摇头。
  “其实,这项运动对培养意志品质,振奋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可惜,现在关注的人少了——些。”
  告辞:望着朱教授那忙碌的身影,我们实在不忍过多地打扰他,于是起身告辞。
其他文献
稀世之珍——《西域罗汉得道真诠》(四)
期刊
和式太极拳是中國传统太极拳六大流派之一,为清代太极拳家和兆元(1810~1890年)所创。其技法十分丰富,得机得势之间发人于无形,个中奇妙难以言传!实践中综合使用掤、捋、挤、按、探、挒、肘、靠;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套、勾、缠、扫、踢、蹬、插、膝等上、中、下三盘二十四法,因人取势,以柔克刚,由逆变顺,克敌制胜。  和式太极拳技击修炼由拳架人手,从招熟渐悟懂劲,进而阶及神明。与人推手沾连粘随至听、
期刊
(八)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  舰队长尹托芝共有十来条江船,三只海船。其中一只海船在富锦,一只在同江,留在哈尔滨身边的只有一只小型海船。事变之后,尹托芝不甘做日军的奴仆,但也无力抵抗,于是他给每人发了48块6毛钱的军饷,解散了自己的舰队。他告诉士兵,可以回家,可以就地谋生,可以奔赴青岛继续当海军。  尹托芝问刘志清:“你投不投降?”面对海军少将这样的询问
期刊
编者按:考证“九要论”的出处十分重要,从各种版本的“九要论”中求同存异/披沙拾金也十分重要,但更重的是:如何用“九要论”的理论精髓指导我们科学修习形(心)意拳,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这本“九要论”是陈再实先生于1947年在山西省解放战争中,进行“土地改革”时收集到的,后来经过陈再实先生的“三顾茅庐”,由黑龙江省老武术家、名医高式国先生注释。高老注释的“九要论”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可多见的研
期刊
光阴似箭,轉眼间,我跟随恩师李春苓先生习武已有七年多了。其间,虽然经历许多艰难和曲折,但我坚持了下来。我想,以后也会坚持下去。  几年来,先生把毕生所学对我倾囊相授,使我进步很快。近年来,我参加了几次比赛,又使我学习到许多实战技巧。可以说,每次修习李氏形意太极拳,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悟。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形意拳中的基础桩功——三体势。  谈到形意拳,首先应该提到三体势,心意六合拳及形意拳老谱中称其
期刊
截拳道两节棍短小精悍,携带方便,棍法易学实用,是极佳的健体防身之物。笔者在此提供两节棍最常見的20个招法,供同道研修。基本持棍姿势详见《精武》2002年11期28页。特别说明:本文中“白蛇吐信”等势属动态招法,与静态持棍势名虽相同,意义不同。  1.流星赶月:主要用于苏秦背剑势与白蛇吐信势之间的过渡,保护身体侧面并伺机发动进攻。由苏秦背剑势开始(图1),松开在下方的左手;右手运棍在体侧划立圆(图2
期刊
刻苦习艺  霍文学,祖籍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小集村,193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父霍殿阁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兼保镖,父亲霍庆云则被溥仪指定为“御前侍卫”。从懂事起,霍文学就见惯了爷爷和父亲打拳练功的场面。他们练起功来拳拳生风,打得窗户纸唰唰响。脚脚震地,震得墙头直摇晃;扎起对枪来,快如闪电,穿梭不停,使人日不暇接。还有父亲的球功,能双手各刁起—个十多公斤的铁球并围绕全身运使自如,能练出超人的臂
期刊
八极应手拳是霍氏八极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与霍氏八极拳中的“八大开”具有同等的技占作用。应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阁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间所创编的。  民国时期,奉系将军许兰州在天津有一公馆(今天津市河北区瑞安街6号),人们称之为计兰州公馆。计兰州幼年时就喜爱武术,家传少林武功勤习不辍,尤以擅使弹弓和护手勾为名,又长期邀“神枪”李书文来部队和家中任教。许兰州先生一生颇爱武术且喜与武林高手交往,神枪李书文
期刊
从八极拳自立门户开始,一般把八极拳先师吴钟尊为一世。吴钟是山东海丰县(今山东省无棣县)人,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就投身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以后去过山西五台山,拜当家的老禅师座前受业,学习练气与养气之法。三年后返回山东海丰县老家,把练气与养气之法融合在拳法之中。以后又经过罗疃的张克明老先生、神枪李书文等先师使八极门内功逐步完善,对武艺功力的增长帮助甚大,效果显著。习武者,如不懂气功之法就练不出上乘的武
期刊
褚民谊(1884-1945年),原名明遗,字重行,浙扛吴兴人,同盟会早期会员。后因与日本政府勾结,被国民党政府以“通敌卖国”罪处死于江苏。  褚民谊早年是比较进步的。他出身于医生家庭,父亲褚吉田是当地名医,教于甚严。褚民谊幼年即能熟读四书五经。他14岁那年,被送至苏州天赐庄传习医院,跟随美国人柏乐学习英语,两年后回乡人寻经公学,研读中西文学作品及各类中外读物。1903年,他东渡日本读高中,继而升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