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专业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与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各种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此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6-01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各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并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其专业领域所涉及的问题。因而,成为所有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课。可见,学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及此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就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法,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
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入学前是否学习过计算机,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的多少及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的分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学生本人的意愿将学生按计算机能力水平进行分类上、中、下, 采用“分类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也可安排上层学生对其他同学做操作示范, 传授经验。通过实践表明,一段时间下来,各种层次同学都能有所收获。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二、采用不同教学大纲,以适用于各专业对知识侧重点不同需求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教学大纲是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教学大纲又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因而也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的基本逻辑系统和完整性。教学大纲的制订还应当遵循教学计划整体扰化的原则。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互相联系的,对各门课程的内容;既要注意相互衔接,又要避免重复或遗漏。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所牵涉的知识范围又往往相互交叉。为了保证科学体系的完整性,不可能绝对地避免重复。因此,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从教学计划的全局出发,明确课程内容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与配合,并尽可能依据教学法要求,对于重复部分进行认真的技术处理,如从不同角度来阐述问题,或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协调安排,某些课程作为重点,其他课程仅为一般地提到为止,不展开论述。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最先是孔子对学生实施的教学方法,先是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各尽其材,有所进步。现在的老师也积极运用此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我院广播电视新闻的学生,毕业后对新闻排版有较高要求,教师应要求学生全面而熟练地掌握Word的使用,加强插入符号、图文混排及数学公式的编辑等内容的教学。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讲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中OSI七层结构时,要求学生不光要知道各层的名称,还要求他们了解各层功能,以适应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认知内驱力是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实践获得成功,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清任务的轮廓、所蕴含的目标指向和目的意义(对学习和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以及任务完成后,教师还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使这种认识更加清晰化和深刻化。需要注意的是,它应该是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同样实现的。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但不可越俎代庖、过多干涉,否则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勇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性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漸进地学习。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大学生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和走向社会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之际,培养出适合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是社会赋予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更是应该担任改革领头人的角色,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与研究一套与时俱进、适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为开创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杜秋.谈“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的学习方法教学[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
[2]张金玲.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J]. 学周刊. 201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6-01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各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并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其专业领域所涉及的问题。因而,成为所有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课。可见,学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及此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就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法,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
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入学前是否学习过计算机,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的多少及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的分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学生本人的意愿将学生按计算机能力水平进行分类上、中、下, 采用“分类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也可安排上层学生对其他同学做操作示范, 传授经验。通过实践表明,一段时间下来,各种层次同学都能有所收获。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二、采用不同教学大纲,以适用于各专业对知识侧重点不同需求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教学大纲是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教学大纲又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因而也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的基本逻辑系统和完整性。教学大纲的制订还应当遵循教学计划整体扰化的原则。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互相联系的,对各门课程的内容;既要注意相互衔接,又要避免重复或遗漏。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所牵涉的知识范围又往往相互交叉。为了保证科学体系的完整性,不可能绝对地避免重复。因此,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从教学计划的全局出发,明确课程内容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与配合,并尽可能依据教学法要求,对于重复部分进行认真的技术处理,如从不同角度来阐述问题,或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协调安排,某些课程作为重点,其他课程仅为一般地提到为止,不展开论述。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最先是孔子对学生实施的教学方法,先是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各尽其材,有所进步。现在的老师也积极运用此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我院广播电视新闻的学生,毕业后对新闻排版有较高要求,教师应要求学生全面而熟练地掌握Word的使用,加强插入符号、图文混排及数学公式的编辑等内容的教学。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讲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中OSI七层结构时,要求学生不光要知道各层的名称,还要求他们了解各层功能,以适应下学期专业课的学习。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认知内驱力是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实践获得成功,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清任务的轮廓、所蕴含的目标指向和目的意义(对学习和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以及任务完成后,教师还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使这种认识更加清晰化和深刻化。需要注意的是,它应该是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同样实现的。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但不可越俎代庖、过多干涉,否则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勇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性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漸进地学习。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大学生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和走向社会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之际,培养出适合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是社会赋予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更是应该担任改革领头人的角色,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与研究一套与时俱进、适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为开创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杜秋.谈“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的学习方法教学[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
[2]张金玲.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J]. 学周刊.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