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者意识”的提出由来已久,从最初的接受美学被逐渐应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强,“读者意识”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写作教学当中,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希望。但是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还学要进一步的探究,本文将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者意识;培养
写作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当前的写作教学却明显打乱了这一顺序,把重心放在这逻辑链条的后面两个环节,即“写什么”、“怎么写”,对于解决最前面的“为什么写”的问题则存在严重的忽视。“为什么写”的问题,实际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写给谁看,二是写了做什么用,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归结起来就是写作的目的问题。其中,“写给谁看”就是读者意识。我们的写作教学向来高耗低效,学生不爱写作,涉及问题种种,我们以为,缺乏明确的读者意识指导是其中紧要的问题之一。
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中提出,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作简单发言(5-6年级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7-9年级要求),强调的都是读者意识。随着写作教学越来越深入的改革,交际语境写作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读者意识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提倡交际写作
这些年,我国语文教育界对写作教学的探讨很是热闹,提出了“生活作文”“真实写作”等命题。而“真实写作”则关注了寫作的整个过程,是一种新的写作教学观。什么是“真实写作”呢?李海林认为它包含四要素:①真实的写作任务;②真实的写作对象;③真实的写作环境;④真实的写作成果。“真实写作”视写作过程为主体间的交际过程,因此实际上就是交际写作。对于“真实写作”是不是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学界有不同的声音。但笔者以为,这至少是写作教学的新思考。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来看,真实写作实际上就是交际写作。交际不但可以指和他人的交往,还包括和自己的交流,但其交际过程是真实的。“真实写作”的命题蕴含了很强的读者意识。
第二、重视自由写作
这里谈的“自由写作”不是当前作家们追求的无外在势力干预的一种写作状态。而是立足于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减少写作限制,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写作的自由度。研究实验表明,减少教师的限制,提倡自由写作可以增加学生读者意识的展现机会,包括:
写作主体自由。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的程序是教师讲授写作知识,剖析范文,引导鉴赏,然后命题、写作、批改、讲评。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位置,没有创作主体的自豪,缺少诉诸笔端的冲动,更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而自由写作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写作的激发者而不是主宰者。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心灵的开放,解除不良因素的心灵枷锁,激励学生勇敢地表现自我,努力培养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满腔热情地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自我。
写作过程的自由。首先是命题自由,少给限制性命题,多给开放性题目,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空间。其次是写作形式的自由。大多数教师都要求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内写出一篇有头有尾结构完整的作文来,并让学生按照一定“规矩”(诸如写作模式、开头结尾、谋篇布局等)去完成写作。这种做法势必造成学生写作的机械化,写出的文章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灵气。在自由写作过程中,学生与虚拟的特定读者对话、交流,表达思想,释放感情,提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
第三、帮助学生建立多元读者群
我们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以不断促进“交际语境写作”的发展,那么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的、丰富的读者群。比如在习作中,教师应该不断强调给学生不同文章的不同读者,比如书信的读者一般是特定的某一个人或者是自己亲近的人,文章的读者可以是自己的父母、朋友、邻居、老师、校长、社会人士等等。然后教师应该丰富习作的评讲形式,可以生生互评,师生探讨,这样学生的文章又多了出了教师之外的读者。老师也可以多帮助学生发表文章,这样可以扩大学生读者范围和人群类别。
正确树立“读者意识”,就能做到心中有人,找到一个与自己倾诉与交流的对象。这相当于为自己设置一个话语的“情境”,从而活跃思维、激发情感、有的放矢、从容行文。充分培养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也能更进一步的促进“交际语境写作”理念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林一平.“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再认识[J].语文新园,2002.
[2] 胡根林.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J].教研天地,2006(12).
[3] 朱建军.论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及其培养途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8(09).
[4] 郑桂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0(01).
(作者单位:湖北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者意识;培养
写作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当前的写作教学却明显打乱了这一顺序,把重心放在这逻辑链条的后面两个环节,即“写什么”、“怎么写”,对于解决最前面的“为什么写”的问题则存在严重的忽视。“为什么写”的问题,实际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写给谁看,二是写了做什么用,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归结起来就是写作的目的问题。其中,“写给谁看”就是读者意识。我们的写作教学向来高耗低效,学生不爱写作,涉及问题种种,我们以为,缺乏明确的读者意识指导是其中紧要的问题之一。
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中提出,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作简单发言(5-6年级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7-9年级要求),强调的都是读者意识。随着写作教学越来越深入的改革,交际语境写作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读者意识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提倡交际写作
这些年,我国语文教育界对写作教学的探讨很是热闹,提出了“生活作文”“真实写作”等命题。而“真实写作”则关注了寫作的整个过程,是一种新的写作教学观。什么是“真实写作”呢?李海林认为它包含四要素:①真实的写作任务;②真实的写作对象;③真实的写作环境;④真实的写作成果。“真实写作”视写作过程为主体间的交际过程,因此实际上就是交际写作。对于“真实写作”是不是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学界有不同的声音。但笔者以为,这至少是写作教学的新思考。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来看,真实写作实际上就是交际写作。交际不但可以指和他人的交往,还包括和自己的交流,但其交际过程是真实的。“真实写作”的命题蕴含了很强的读者意识。
第二、重视自由写作
这里谈的“自由写作”不是当前作家们追求的无外在势力干预的一种写作状态。而是立足于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减少写作限制,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写作的自由度。研究实验表明,减少教师的限制,提倡自由写作可以增加学生读者意识的展现机会,包括:
写作主体自由。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的程序是教师讲授写作知识,剖析范文,引导鉴赏,然后命题、写作、批改、讲评。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位置,没有创作主体的自豪,缺少诉诸笔端的冲动,更不会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而自由写作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写作的激发者而不是主宰者。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心灵的开放,解除不良因素的心灵枷锁,激励学生勇敢地表现自我,努力培养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满腔热情地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自我。
写作过程的自由。首先是命题自由,少给限制性命题,多给开放性题目,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空间。其次是写作形式的自由。大多数教师都要求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内写出一篇有头有尾结构完整的作文来,并让学生按照一定“规矩”(诸如写作模式、开头结尾、谋篇布局等)去完成写作。这种做法势必造成学生写作的机械化,写出的文章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灵气。在自由写作过程中,学生与虚拟的特定读者对话、交流,表达思想,释放感情,提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
第三、帮助学生建立多元读者群
我们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以不断促进“交际语境写作”的发展,那么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的、丰富的读者群。比如在习作中,教师应该不断强调给学生不同文章的不同读者,比如书信的读者一般是特定的某一个人或者是自己亲近的人,文章的读者可以是自己的父母、朋友、邻居、老师、校长、社会人士等等。然后教师应该丰富习作的评讲形式,可以生生互评,师生探讨,这样学生的文章又多了出了教师之外的读者。老师也可以多帮助学生发表文章,这样可以扩大学生读者范围和人群类别。
正确树立“读者意识”,就能做到心中有人,找到一个与自己倾诉与交流的对象。这相当于为自己设置一个话语的“情境”,从而活跃思维、激发情感、有的放矢、从容行文。充分培养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也能更进一步的促进“交际语境写作”理念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林一平.“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再认识[J].语文新园,2002.
[2] 胡根林.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J].教研天地,2006(12).
[3] 朱建军.论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及其培养途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8(09).
[4] 郑桂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0(01).
(作者单位:湖北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