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ub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此类城市发展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克拉玛依市作为典型的石油城市,依据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将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本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建设之路,已初见成效并具推广意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克拉玛依市;资源型城市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诸多资源型城市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克拉玛依市依托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将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本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生态城市:克拉玛依转型压力下的选择
  克拉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年轻城市,在近六十年的发展中,该市由矿区逐渐发展为一个功能性齐全的现代化城市。其中,石油开采一直是其主导产业,为该市的发展乃至全国能源的供应起到突出贡献。但克拉玛依又是一座对石油开采依赖性特别高的城市,具备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典型特点。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划分标准,我国资源型城市可分为四类: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克拉玛依市属于成熟型城市。相关研究证实,资源型城市的成长呈现倒“U”形式的发展趋势,即成长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有着较大发展潜力,成熟型城市与衰退型城市则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1]而且,富裕的自然资源会导致制度创新动力不足。[2]所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是“产业递进缓慢、产业结构单一”[3],这在克拉玛依体现的也较为明显。
  克拉玛依在可持续发展的定位上,立足本地实际,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宏伟目标,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石油储备、工程教育六大石油石化基地,发展金融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等三大产业。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克拉玛依市需要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其中,人才是关键。影响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虽然是多样的,但是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在此发展理念支撑下,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走向生态文明的现代城市
  (一)克拉玛依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做法
  围绕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这一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克拉玛依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响应、社会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1.政府主导
  政府在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市“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克拉玛依市政府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一是任务分解、落实责任,2010年初,市长与市属4个区及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签订2010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4];二是加强环境监管力度,监管范围涉及到饮用水安全、餐饮卫生、噪音、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等;三是加大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减排资金9.79亿元 [4]223;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和新型媒体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传宣教育活动。
  2.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企业配合
  资源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企业是重要建设者,但现实在却存在着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企业参与,而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现状。对此,克拉玛依市创新了一条吸纳企业配合的途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一通过吸纳企业负责人参与政府召开的环境保护会议塑造他们的环保意识,2010年3月2日[4]223、2011年2月27日[5]、2012年3月7日[6]253三年召开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均有企业相关人员参会并基本实现常态化;二是根据实际对企业的环保工作进行奖惩,一方面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惩罚,2012年全年处理环境违法案件91起[6]254,另一方面,善用荣誉称号授予方式,吸引企业参与生态城市建设,2012年授予4家企业为主要污染物减排先进企业称号 [6]253;三是对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2012年“积极帮助7家企业争取到自治区资金310万元,开展新型墙材基金返还工作,给与企业资金支持260多万元”[6]329。
  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该市企业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油田公司、地方企业基本上都积极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宣传等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来。2011年油田公司治理沙漠面积1800多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60.53公顷[5]292。此外,其他企业也积极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仅2012年,就有42家建筑企业、9家房地产企业和1家民营企业认建绿地12.27公顷,认捐树木2.7万株[6]300。
  3.社会参与
  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由于公众参与往往通过社会组织向政府表达其环境保护诉求,所以,社会组织的参与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克拉玛依市除通各种宣传途径吸引公众参与外,还特别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在保持‘12369’环境保护热线等信访渠道畅通的前提下,2012年克拉玛依市共受理群众举报277起环境投诉案件,案件处理率和答复率均达到100%。[6]254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的效能感高;而效能感高的人一般会积极进行政治参与[7]223。通过上述措施,克拉玛依市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明显提高,效果也较为显著。如在2010年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市妇联、各类兴趣协会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4]224;2012年,克拉玛依市“共有6000多人、682个家庭、161家企事业单位及民间组织报名参加春季森林公园义务植树活动”[6]300。
  (二)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观察近三年克拉玛依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可以发现:该市生态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可以从环境治理、城市绿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综合指标中进行对比考察。   在环境治理方面,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克拉玛依市逐渐成为一个环境适宜的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空气污染指数显示,2010、2011和2012这三年克拉玛依Ⅰ级(优)和级Ⅱ(良)的天数占全年的均达到98%以上。此外,水质保持的也较好,根据2011、2012、2013这三年的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三年以来,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和道路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也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早在2010年,该市就有绿地面积2222.1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8.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9%[4]312;2011年由新增绿地184.2公顷、苗圃绿地146.3公顷,各项指标在新疆处于领先水平[5]382。绿地面积增加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还带来了气候的改善。克拉玛依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荒漠气候,干燥少雨。近年来,该市降水量不断增加,2013年全年降水量首次达到200.3毫米。这与克拉玛依河的建成及城区绿化的不断增加有很大关系。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之后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就资源型城市而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非主导资源型产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加大。这种非主导资源型企业多指高新技术产业,它们一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的转移,华为、ZTE中兴等100家互联网企业逐渐落户该市,并带动该市云计算产业园的建立与发展,进而提升了非石油产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观察该图1②可见,其贡献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此可推导出:克拉玛依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不断增强。
  综合环境质量、城市绿地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显著。
  三、结论与启示
  克拉玛依市的转型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城市建设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它启示我们: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生态城市建设,意味着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在现代治理体系中,涉及一个地方发展战略调整的宏观性事物,只有政府才能有能力、有资源承担起。而且,克拉玛依生态城市建设的各项举措均体现着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主导,但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的作用。在克拉玛依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配合、社会参与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企业的配合、社会参与是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
  吸纳企业、社会参与,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政府除了加强监管外,还必须善于利用奖惩,重视企业的贡献等;对于社会公众,政府要尽可能提升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效能感。
  注释:
  ①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克拉玛依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0、2011、2012这三年的统计公报中工业部分的数据计算所得。
  参考文献:
  [1]杜勇.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论月刊,2014,(4).
  [2]张天舒.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
  [3]丁湘城,张颖.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4]克拉玛依年鉴2011[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5]克拉玛依年鉴2012[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6]克拉玛依年鉴2013[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杨立民)
  课题基金:“全疆党校系统百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科研项目《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美日密约》一直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九一八”事变前美日谈判及相关电文、末代皇帝溥仪回忆材料、美国远东政策与日本解决东北问题的方案以及美国在日机轰炸锦州前后对日态度变化等方面论证了《美日密约》存在的真实性,并就美日双方签订此密约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承诺日在中国东北“军事占领限于锦州以北”并保护美在华利益以求得美“不与闻满洲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权宜
期刊
摘要:在美国的强盛之路上,华人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华人形象从另类、模范到回归正常;华人成就从矿山、铁路、农业、科技延伸到政治、艺术领域;华人认同从居美思乡、“黄色力量”到多元化。如今的美国华人研究呈现出亚裔族群整体化、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视角精英化的趋势。  关键词:美国;华人华侨研究;新趋势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混合的移民国家,华人自19世纪中叶赴美以来已逾百年。如今,美国已经成为
期刊
摘要:尼采在他的千古奇书《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悲剧诗与哲学思想的结合,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男性美的模型——扎拉斯特拉,他是一个东方男人,一个超越基督的布道者,向人类传播男性美的要义,即拥抱孤独,热爱人类和敢于拆台。  关键词:尼采;男性美;孤独  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男性美学宣言——《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尽管尼采本人并没有提出“男性美学”这一概念。但是
期刊
摘要:柏克通过对“崇高”与“美”的论述,指出这两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心理的直觉体验,同时也是构建道德标准和政治秩序的心理基础。柏克强调,艺术以及文化之功用,在于愉悦人心的同时,更能够以一种有迹可循、稳定持久的方式塑造和规范人的想象和行为,疏导个人的激情和本能,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埃德蒙·柏克;政治秩序;文化传统;崇高;美  中图分类号:D091  在西方美学史上,埃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多有学者怀疑《老子》“绝学无忧”句隶属于第二十章的合理性。其质疑的主要根据,则是基于义理的推断。这种质疑与推断虽再次为西汉竹书《老子》所证伪,然其讹误的根本原因,乃在于相关学者未达第二十章的思想宗旨以及此章与前两章(第十八章、十九章)之间的内容相关性。这表明:“理校”方法的正确运用应以精确理解和整体把握相关文本为前提,否则,此法非但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反而会给问题的解决指引一个错
期刊
摘要:马克思理论——实践相统一的观点,他对叙述中历史意识的强调和对叙述文本的批判性分析都对保罗·利科的叙述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利科在充分吸取马克思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将叙述活动视为理论与实践、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中介,将现代人自由、解放的希望寄托在个体自发的叙述活动之中。叙述成为创造并呈现所有存在方式的途径,一种必要的乌托邦。利科把叙述看成了未来唯一的赌注;马克思则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了提出可能性和实
期刊
摘要:作为规范社会经济发展的诚信制度之一,保证制度的建立,在规范社会各类行为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诚信水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由于保证制度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范围、应用方式不一,使保证制度在内容及结构上存在有不同差异,特别是在对组成保证制度的保证期间的理解上,这种差异更为明显,这样的差异性导致相关立法部门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难以实现保证制度在社会各行业中的作用。本文以保
期刊
摘 要:严复、林纾译著丰富了近代启蒙思潮,他们所传输的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及文学艺术,构成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培养基;他们运用文言和桐城派古文义法翻译西方著作,扩大了古文的表现范围,产生了值得珍视的翻译理论,形成了汉语文言形式、西方内容的文章域境,为中国语言的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关键词:严复;林纾;译著;古文;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H059  桐城派的“嫡传”严复和林纾运用古文翻译西书,“输入
期刊
摘要: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依附和世界体系理论在关于后发国家的发展问题上,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这些理论的解释力却日益式微。比较而言,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诸如帕累托最优、资源禀赋等,在面对现实变化时,其解释力依旧十分强大。为什么不同理论解释力的可持续性有如此大的差别?通过分析发现,理论在形成和演绎的过程中,其分析单位与微观基础的匹配度决定了理论的解释力是否能够持续。  关键词:依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舆论,给司法机关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能否妥善处理网络舆论,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安定。网络舆论本质上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新形势下司法机关要保障民意畅通,也要在回应民意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网络舆论;公民监督权;司法机关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司法网络舆论,指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来对司法机关的各种工作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集合。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