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发问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i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引领学生学会发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力的彰显。语文教学从切入角度上看就是由问题发端,点燃课堂五彩缤纷的火花。但是,如果问题全都有老师提出,未必见得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其效果远远大于老师预设问题的效果。我们必须对于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语文问题,如何提出问题,指出了确定问题的价值是课堂活动的关键点。
  一、明确问题的概念
  懂得语文问题的概念,是提出问题的前提认知,可使学生明确问题的语文性。语文问题,即关乎语文学习目标,基于提高阅读和表达运用的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思维性,具有广泛的探究价值的特点。语文问题的形成途径是“发现—命名—表达—探究—归纳”。这里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即在反复审读的基础上,让学习主体完全自主地发现,不受任何外来的暗示或干预。比如,《孔乙己》一文,学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丁举人和孔乙己同样是读书人,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完全不同,而且他们还互相残杀呢?这个问题表述清楚,指向明确,涉及全篇内容,触及作品主题,学生探究这个问题就能深度解读文本内核,因此具有极强的探究价值。
  二、分析问题的类型
  从问题性质分,我们可以把语文问题分为内容问题、形式问题两大类,其中内容类包括内容概括、主题探究、人物形象分析、语言品析等;形式类包括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具体的写作手法等。从问题所涉及的文本篇幅来分,可分为微点问题,即字词句及标点符号等微观的问题;局部问题,即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段落层次的划分,段落内部的关系等;整体问题,即内容提炼、结构把握、线索梳理、主要写作手法、主题理解等。比如:
  问题一:“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微点问题,主要涉及此时此刻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语言特点。)
  问题二:文章为什么写孔乙己教“我”写茴香豆的“茴”字?(局部问题,主要涉及某一个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的目的和效果。)
  问题三:如果从第三人称“他”的角度来写,略去“我”,这样的效果有什么变化,你赞同哪一种写法?(整体问题,主要涉及写作角度的切入及内容的理解。)
  这三类问题只是大致的分类,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成为理解文章内容的一把钥匙,也可以成为习得写作技巧的支点。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就懂得了如何提出问题。懂得问题的类型,是提出问题的基本路径,使学生有章可循。
  三、确定问题的价值
  从对问题的认识来看,问题的价值大致有四种。
  第一,知识价值。一般可通过查阅资料、略加考证即可获得答案,其思维和探究价值不大,但基于积累知识的考虑,有时也是必要的。
  第二,文化价值。比如,对“孔乙己”命名的质疑,这牵涉到中国传统的姓名文化,探究和考证起来,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孔乙己人物形象
  散文作品的情感教学刍议
  ——以《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为例
  黄晓燕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作品浸透着深浓绵密的“情味”,散文只有有了这种“情味”,才能感动人、鼓舞人,打动读者的心。“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教师要想上好散文课,必须设计情感充盈的教学方案。如何带领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抒写的独特情感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为例,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在散文教学中了解背景,产生情感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饱蘸作者的情感和心血,是特定时代、特定情境、特定经历、特定背景的产物。教材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因为时代久远、情感差异,不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很多90后初中生对一些作品提不起兴趣。学生在读《紫藤萝瀑布》这课时,因为不了解作者宗璞及其创作背景,所以“裸读”课文总感觉隔靴搔痒,始终不能理解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笔者敏锐地注意到了学生这一情绪。在备课时,事先通读了宗璞的有关文章《哭小弟》等,让个人的情感努力接近作者的情感。在情感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盛开的紫藤萝花带给作者的宁静和喜悦,启发作者撇开个人的情感纠葛,去思索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如笔者一上课就利用PPT投影介绍了《永远的大家闺秀》、宗璞
  《哭小弟(节选)》和十年浩劫的一些相关资料。
  通过知识背景了解,理解文中为什么这么写的一些特殊情感。文中忆花之际,睹物思人,由紫藤萝花的昔衰今盛,含蓄传达出对兄弟死亡的痛楚。作者貌似惋惜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隐约地道出作者在“文革”时曾遭受的苦难、不幸,同时也传达出知识分子曾经蒙受的冤屈。议花之际,作者由当下紫藤萝的再度盛开、光彩照人,从记忆深处抚平精神的伤痕。宗璞笔下的花本无声却变有声,花本平静却变动,花本无情却变有情。了解了作者的思想经历,也就了解了作者感悟人生的过程,学生随着作者的情感进入到了一个兴趣盎然的境界。
  二、在散文教学中品味语言,增强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只有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才能准确感受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语言流畅细腻,富有余韵,萦绕着一股柔婉之美。文章写景细腻,有色彩,有层次,有形态,有芳香,用笔善于变化,是本文语言美的特质所在。散文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散文中美的语言来怡情启智。
  1品味语言的色彩美
  文中运用大量充满色彩的词汇让人的视觉产生美感。淡紫色、浅紫色、深深浅浅的紫这三个短语不断地出现,不断冲击着读者的视觉神经。作者用其色,又不是单一的紫,“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它们散发着淡淡的芳香,读来怎不令人心生喜悦?
  2品味语言修辞的巧妙
  文章用“瀑布”比喻紫藤萝,气势非凡,以声夺人,人未至而心已经受到震撼,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美感。用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等拟人句都抓住了紫藤萝繁盛的特点。读着这紫藤萝花,发现这花是有生命灵性的,是那么富有情感,那么朝气蓬勃,那么富有青春的活力和快乐。对文章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品味,不但可以使学生触摸到文章的思想内涵,更增强了学生审美的情感体验。
  三、在散文教学中感悟人生,升华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在对散文阅读、感悟和思考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不同,由散文引起的情感反应自然不同。一篇经典散文的灵魂在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促使学生乐于去体验,并为独特的体验而快乐。
  感悟既是作者的心得又是读者要领悟的文章的主旨。《紫藤萝瀑布》的作者,一方面,大力渲染紫藤萝的旺盛的活力以及给人带来的视觉美,另一方面,又交代了它过去的遭遇。将花的过去和现在形成了对比,过去的灾难并没有使它消沉,反而生机无限,这自然有花的生命联想到了人的生命。谁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一帆风顺呢?由花及人,由大自然而到人类的世界、生命的活力、生命的韧性都是相通的。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验呢?我们是不是曾经有过为傲立的青松、娇嫩的花朵、无边的彩霞、奔腾的江河所感动的生命体验呢?让学生思考是否有过这样的生命感受,再来感受一下宗璞又是怎样去思考人生的。是的,人和花一样,也许都各有不幸,但是我们人类应该像花一样绽放,也应该扬起风帆,在生命的长河上顽强地张扬生命的风帆,去欢歌、去拼搏。学生感受其抒发的真情,调动已有的生命体验,以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有效地提高欣赏能力。
  散文学习是从情感唤起开始的,以情感体验贯穿全过程,并以情感积淀、养成为最终结果。让学生深入体验散文作品中的情感,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完成对作品的理解及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开发区中学(226200)
其他文献
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可能会有很多种,但是阅读这种方式,是任何一个方式都不能相比的。比如看电视、看电影的时候,这些电子设备就会通过图像和声音,以这些为载体,给你直接的信息。但是这样接受的信息是没有感情的,你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就需要自主阅读,它是一个开阔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缓慢而又带有情感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可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空
期刊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材,帮助学生充实语文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语文學习水平,为他们下阶段语文能力发展做好铺垫。教师要从学生语文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教材的使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语文学习平台,引导他们转变对语文科目的固有印象,进而主动在教材中挖掘对自身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有益的内容,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
期刊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的推行使用,教材中大量名著的推荐阅读,对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阅读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学生往往就会读而无趣,读而不思,读而不写。因此,如何构建精教活学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极为重要的。  一、精心设计趣味课前阅读任务  于漪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编写共有十大方面的要求,其中第五点: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依据这个编写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几乎篇篇都是文质兼美、具有正面示范作用的文章。对于真正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深入挖掘一下也未尝不可。教材中不少的课文,我们何不采取激趣教学,让孩子深入探究一下文本呢?  下面以苏教版八上
期刊
一、抓住重点,巧定主问题教学目标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弗兰士和韩麦尔先生,常规教学一般都是抓住小弗兰士的心理的变化来设计教学的。长文短教,需要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文章精髓,必须准确制定主问题教学目标。  教师设计主问题时要另辟蹊径,抓住韩麦尔老师的语言描写解读人物,品味韩麦尔老师的人物语言,感受爱国情怀,从而突出课文最精华的部分。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写的普法战争的故事背景非常陌生,缺少生
期刊
激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建构有效阅读课堂应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现以七年级说明文《凡尔赛宫》教学为例谈一谈个人的几点尝试。  《凡尔赛宫》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不少西方建筑艺术相关概念学生缺少直观的印象,应作为难点加以突破。前两篇课文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巍巍中山陵》,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建筑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期刊
借力是一种借助他人力量获得成功的策略。根据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格斗技巧,可以看到借力能够以弱制强,以柔克刚。事实上,借力策略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并且成功的例子举不胜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使用借力策略,可以给学生打开一个突破口,找到其中容易理解和体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借力背景资料,直接切入  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创作背景,并且也集聚有相关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语文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僵硬刻板的课堂局面受到批判和摒弃,构建生动的语文课堂成了教学改革的主流之一。所谓“生动课堂”就是教师应调动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尽自己所能把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得主动、高效,师生双方都能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任务。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生动而精彩呢?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文学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特点。然而,由于功利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传统教学“把教科书作为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而新课程则强调学生的素质发展,以“大语文观”的理念与目标,积极提倡并逐步开创了“把社会生活作为语文学习教科书”的教育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参与社会学习和接受各类教育的途径越发多元化,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
期刊
一、口语交际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  1增强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作文是一种书面口语表达形式,而这种表达形式和学生日常说话是密切相关的。有些学生连说话都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我们还能指望他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