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积极学习情感建构有效阅读课堂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建构有效阅读课堂应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现以七年级说明文《凡尔赛宫》教学为例谈一谈个人的几点尝试。
  《凡尔赛宫》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不少西方建筑艺术相关概念学生缺少直观的印象,应作为难点加以突破。前两篇课文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巍巍中山陵》,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建筑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因此,《凡尔赛宫》教学可以定位为读法迁移的活动型阅读课。具体做法如下:
  课前预习以写为中心。语文课的预习任务一般情况是抄一抄、读一读,抄抄词语片段,读读课文内容,完成质量往往取决于学生的自觉程度,实际效果很多时候不太理想。不妨将课前预习设计为以写为中心的阅读感知理解活动。本课的预习任务设计为:(1)摘抄课文好词不少于20个,备默;(2)自读课文,将课文改写为不超过200字的短文,准备上课交流。
  第一,预习检测,自找对手默词预热。
  上课伊始,教师随机选不同学习小组两名学生上讲台默写,按老师所报生词奇偶数默写。两名学生现场各选择其他学习小组中与自己旗鼓相当的一名同学上台比拼。这一活动,使得学生刚上课前后有一点紧张度,又有一点兴奋度,因为比赛型学习能够将适度的外在性压力自然转化为学生自发的内隐性动机,同时同学之间的“对抗”也能激发他们获胜的“欲望”和学习的“斗志”。“看与被看”、“个人实现与集体荣誉”相协调,能促使绝大部分学生达成较好的预习效果。事实也是如此,参与比赛的学生力争上游、不甘落后,都能基本达到全部正确。稍微有所欠缺的学生也能很快发现并思考自己识记词语的问题所在,及时纠正。
  第二,整体感知交流短文,从中发现规律。
  以短文的形式呈现课文梗概,综合了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表达等过程。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文字成果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在比照中发现文章概括的基本规律。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优化的基础上,请三个学生分别代表本小组发表本小组达成的共识,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辨别、思考。教师随机点评学生评价,并相机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课文梗概和写作的方法:(1)找中心句或过渡句;(2)分层概括合并;(3)提取要素组句。杜威说:“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开展。它包括着从心理内部开始的有机体的同化作用。”与教师直接讲授相比,这种实践情境中的比较、理解、运用要更贴近学生实际,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文本处理和同伴学习中思考、感悟概括这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阅读能力。
  第三,读懂局部,配图解说,感受体验。
  《凡尔赛宫》1~4段由整体到局部介绍凡尔赛宫建筑结构、镜廊和法兰西式大花园,这部分“巴洛克”等不少概念对农村学生来说闻所未闻。另外,建筑说明文文本的解读既要能够由文到图进行想像,很多时候教师也应有意识地提供直观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合理想像。因此,在以交流梗概内容的方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配图解说”活动:将1~4节分为三个部分,要求每位学生任选一部分进行“解说式”朗读;被推选班级交流展示时,其他学生在听的同时看多媒体图片展示,在对照看与听感受凡尔赛宫的形象和课文《凡尔赛宫》的一些写法。赞可夫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李贽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这种新颖形式,让学生很感兴趣,读的学生更关注读出画面感与层次感,听的学生更关注读的内容和读的效果。如此,集中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参与的广度、深度得以增加。
  配图解说是由文到图再由图到文转化阅读过程,对学生来说,也为其今后阅读图画说明型非连续性文本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四,深入文本拼盘探究,加深理性分析。
  这一环节是本堂阅读课的重点所在,即以本文为拓展性文本,运用前两篇课文所学进行分析和赏读。
  具体要求是:(必做题)请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圈点批注,然后班内进行交流。(选做题)思考:本文插入的凡尔赛宫修建逸事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有何异同?
  农村初中生学业水平差异较一般情形要大一些。必做题与选做题的设置在于正视学生的差异,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的平台和展示的机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消除了紧张、急迫心理,不疾不徐,张弛有度,人人学得自如、满意。必做题的交流,以学生实际为起点,以同伴互助为主要策略,在交流中巩固说明文文体知识、深入理解《凡尔赛宫》文本内容。布鲁姆有一个重要理念:“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必做题能给班级大多数中等生带来兴趣和信心,选做题是给少部分学生搭建自我实现的平台。选做题的完成,是打破文体限制的比较阅读,是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一篇文章“材料为中心服务”这一共性特征。如本题,前者是为了说明凡尔赛宫修建的缘由、进一步说明建筑风格,引出对凡尔赛宫人文价值的介绍;后者是为了表现百草园的趣味。显然都与各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紧密关联。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整堂《凡尔赛宫》的教学,以四个简约的活动为主线,完成了学习任务。从教学内容看关注了阅读课教学的连续性,从具体方式看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方式、方法的调整,基于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激活了他们积极学习情感,有效达成了读懂、懂读一般说明性文章的目标。
  当然,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更具有地方性更加丰富的听说读写活动,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七上语文“民俗风情”单元时,可组织组织学生随爷爷奶奶去看南通地方戏——童子戏,对照《社戏》文本交流孩子眼中“看戏”的实质和过程中最能反映的内容;可布置学生在中秋月圆之夜与父母一起赏月咏诗,在学完《中秋咏月诗三首》之后,开设活动课“古今咏月诗歌朗诵会”,开拓视野,发展能力。
  阅读教学当然是听说读写框架内的阅读教学,我们不能图式化、简单化地活动,只有真正借助和发展听说读写的活动,才能实现学生基于实际、有所发展的语文有效学习。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有效学习视野下农村初中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研究”(“规划立项”第211号)子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226363)
其他文献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词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吟诵记忆了许多诗词,但在考试中更多局限在默写,而且这些意蕴悠远的经典诗词大餐,却被老师分条缕析,简化成索然无味的开盘小菜。那我们何不把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有机结合,从中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词中学以致用,提升作文层次。我发现在平时记叙文的习作中,
期刊
提到教学导语,人们自然会想到各种导入语言,如最为常见的几种技巧,故事式、悬念式、渲染式、引用式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以上这些导语,都是从“形式”上来划分的,因为课文内容涉及的太少,对此有必要重视起来,合理设计导语内容,争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下笔者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为内容来设计教学导语。  一、以“时间”为内容设计导语  时间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这个“时间”既
期刊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无论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历史文化的传承方面来讲,都应保证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以《为学》为例,分析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教学应将立足点从传统的“教”转移到“学”上,重视研究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提
期刊
当下,学生惧怕写作,从根本上来讲,是缺乏创作的内在动机。一则往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选材方面犯难。二则是有话可说了,却不知如何运用既有的写作素材,通过适当的裁剪,来组织行文。写什么?怎么写?“素材选择”与“素材运用”无疑成为了问题的焦点。  笔者认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界花草树木的描摹随处可见。这些文字往往融入了古代文人细腻的生活体验,构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而诸如屈子的“香草美人”,陶
期刊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凝聚了中国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美德,凝结了诗人对家国的美好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夺目的明珠。蕴含美好情感的诗词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诗词既能陶冶身心,提升文学素养,也能充分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面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诗词有效教學策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诗词,使学生从诗词中汲取
期刊
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可能会有很多种,但是阅读这种方式,是任何一个方式都不能相比的。比如看电视、看电影的时候,这些电子设备就会通过图像和声音,以这些为载体,给你直接的信息。但是这样接受的信息是没有感情的,你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就需要自主阅读,它是一个开阔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缓慢而又带有情感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可以发挥你无限的想象空
期刊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材,帮助学生充实语文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语文學习水平,为他们下阶段语文能力发展做好铺垫。教师要从学生语文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教材的使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语文学习平台,引导他们转变对语文科目的固有印象,进而主动在教材中挖掘对自身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有益的内容,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
期刊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的推行使用,教材中大量名著的推荐阅读,对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阅读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学生往往就会读而无趣,读而不思,读而不写。因此,如何构建精教活学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极为重要的。  一、精心设计趣味课前阅读任务  于漪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编写共有十大方面的要求,其中第五点: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依据这个编写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几乎篇篇都是文质兼美、具有正面示范作用的文章。对于真正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深入挖掘一下也未尝不可。教材中不少的课文,我们何不采取激趣教学,让孩子深入探究一下文本呢?  下面以苏教版八上
期刊
一、抓住重点,巧定主问题教学目标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弗兰士和韩麦尔先生,常规教学一般都是抓住小弗兰士的心理的变化来设计教学的。长文短教,需要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文章精髓,必须准确制定主问题教学目标。  教师设计主问题时要另辟蹊径,抓住韩麦尔老师的语言描写解读人物,品味韩麦尔老师的人物语言,感受爱国情怀,从而突出课文最精华的部分。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写的普法战争的故事背景非常陌生,缺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