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前世特纳格尔之谜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长河里,特纳格尔城是个年轻的城市,可她的昙花一现,给后人留下众多猜测。与老年人谈及当地近代史,历经几代人口口相传,他们心中遗存的史实已很斑驳。然而,明清以来的历史文化,不可能如西王母与周穆王时代遥在云天,幻化为传说故事。前不久,笔者来到特纳格尔古城遗址,一截残垣诉说着古城的身后之谜。
  “阜康”是乾隆的词汇吗
  特纳格尔是阜康的旧称,蒙古语水草丰茂的地方,阜康是乾隆的词汇,但凡与阜康人接触,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说:“我们阜康的地名,是乾隆皇帝赐的。”很多人还能说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这个具体年代。
  阜康一词诞生于盛世的乾隆时期,这个词汇真的是乾隆皇帝思索出来的吗?让我们先来看看阜康建县时的背景。清军攻灭准噶尔汗国,统一天山南北,耗费了康雍乾三代帝王65年之力,大规模战争后的特纳格尔人烟稀少,需大批人在此屯田定居。当时,天山南北大片疆域也是如此,掌管大清帝国的乾隆皇帝把这个任务交给陕甘总督。
  从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到1763年,特纳格尔经过军屯、回屯,设置军台、驿站,夯筑土城,城邑规模初显。这些工作,由迪化(乌鲁木齐)同知、甘肃布政司、陕甘总督几级行政长官督办,日理万机的乾隆帝最多偶尔过问一下。地方政府把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呈请中央,由皇帝来钦定城名。
  当时,陕甘总督杨应琚的奏章上写着什么,乾隆皇帝阅过奏章后怎样决定赐名“阜康城”,后人不得而知。阜康市史志办原主任周建南主编《阜康县志》时,曾到处打听乾隆皇帝在此方面的御批下落,但都没有结果。一种可能是乾隆皇帝确实留下阜康手迹,后来毁于战火或在民间流失;另一种可能是属下呈报上来的拟定地名中,他选择了阜康。这是周建南的猜测,而乾隆皇帝赐名“阜康”一说是完全成立的,证据是国家文史馆保存的清代学者的文稿中,提到了“清高宗赐名‘阜康城”’这句话。
  周建南说:“我把清代诞生的一些地名史料与阜康的志书结合到一起,脑海中仿佛还原出乾隆帝御赐阜康城的情景。”
  68岁的杨应琚在奏章中陈述:特纳格尔新城筑就,城墙高一丈六尺,长三里三引,东南西北有绥惠、丽阳、振威、宁朔四门。从迪化调500余户携眷驻防兵近1800人,接替兵勇屯垦;当地屯民已达900余户,屯田2.7万亩……恳请圣上为新城命名。
  乾隆帝对这位驻守西北30年的老臣非常赏识,但作为“家天下”的君主,赐名的权力不可能下放,年轻的他已记不清为多少亭台楼榭、庙宇堂馆赐过名、题过字、赋过诗。理藩院递过几个写有地名的折子,他认为含有“物阜民康”之意的“阜康”,用于特纳格尔之地比较合适。
  城毁与盛世才有关吗
  我从特纳格尔城土黄色的残垣走过,问阜康市一位老人,古城何时被毁灭至此状?他叹息道:“盛世才在的时候毁的。”
  古城遗址前的碑文显示:民国年间(约1940年),日寇侵华,轰炸兰州,西北告急,新疆督办盛世才指令各地防空。当时阜康县官认为城楼高大,目标明显,遂拆除城楼……
  不要说新疆人,就是盛世才家乡的东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盛世才的野心、虚伪和残暴,中共原驻新疆代表邓发的评价很精辟:“就其出身来说,是个野心军阀;就其思想来说,是个土皇帝;就其行为来说,是个狼种猪。”阜康市九运街镇艾纳克古城村72岁的曹福英说:“他的爷爷还有村里许多同龄人的爷爷,都是从盛世才部队里逃出来跑到这里的。”
  对于失去光彩的历史人物,人们很容易将许多坏事与他捆绑在一起。其实,特纳格尔城自1763年建成后毁坏过多次,前期蒙难与尚未出世的盛世才无关,后期罹患与他有无关系很难说清。
  1930年秋,盛世才随新疆省政府秘书长鲁效祖入疆时,特纳格尔城已不是乾隆时代的“三里三引”之城。同治、光绪年间,农民起义军、土匪、叛军引发连年战祸,作为迪化屏障的阜康,首先遭受劫难。光绪二年(1876年),刘锦棠挥师从阿古柏侵略军手中夺回特纳格尔城,城池已千疮百孔,经过14年的休养生息,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县左兆凤主持重建特纳格尔城,新城在防守上更为严密,开有3个城门,据说城外还有瓮城,靠北面城墙建有一所庙宇,借以保佑城固人安。然而,军阀混战年代,老百姓想安定生活简直是桃源梦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马仲英率其主力第二次进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拿下特纳格尔城,而此时的盛世才已获取了新疆最高统治权,他绝不允许谁在他的地盘上称王称霸,遂率2000余骑省军迅速收复特纳格尔城。
  年轻气盛的“尕司令”马仲英恼羞成怒,加之其弟马仲杰在攻打奇台城时阵亡,遂将新仇旧恨都算在了盛世才头上,盛马大战在阜康县滋泥泉子一带展开。大战持续了8小时,以马军溃退而终结。
  入疆之初,盛世才被金树仁任命为军官学校战术总教官、东路剿匪总指挥,他屡战屡胜,显示了其军事才能。这样一个懂军事的执政者,在日军疯狂轰炸兰州时,应该不会让各地自毁其城的。
  兰州的有关史料记载,日军1937年11月派7架飞机轰炸兰州后,发现这个输送苏联援华物资的大通道仍在发挥作用,便于1939年至1941年间集结更多的轰炸机威胁兰州城。有时一天出动飞机上百架次,投弹千余枚,炸毁数千间房屋。盛世才在日本陆军大学留过学,不会不知道一座小小的县城面对成群轰炸机将是什么命运。
  盛世才作为新疆督办,肯定会要求各地加强防空、减少伤亡,而阜康县官拆除城楼没有必要,也可能是做给上面看。要知道,城楼拆除了,还有厚实绵长的城墙,城内还有密集的民房、商铺,没有城楼,轰炸机就找不到目标了吗?周建南分析认为:特纳格尔城与时代变革、人口增长关系密切,民国后期,有限的城池容纳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和商业、手工业者,很多人到城外定居,城池成为一种虚设甚至羁绊。
  我到很多县市探寻一些历史真相,可惜熟悉真相的人已经故去,哪怕是七八十年前的民国时期。关于特纳格尔城的历史残片,周建南在史志部门工作多年略有掌握和研究,30年前他初到阜康时,特纳格尔城城墙还很壮观,他走在上面感觉像条大路,后因建房取土的人太多,壮观的城墙在现代化城市里消瘦为一截土埂。遗憾的是,在我改写这篇文章时,获知周建南已于去年突发疾病去世。呜呼,人在历史长河中宛如沧海一粟,我们又怎能将一切历史装入眼球?
  “运”是左宗棠带来的吗
  阜康市乡村名称中,涌现出“工”、“运”、“梁”、“台”、“沟”、“坑”等诸多名词,除了“运”外,其他名词广泛用于北疆尤其是乌昌地区,唯独这个“运”字,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且让人费解。
  阜康“运”地,集中在九运街镇,镇上有五运、六运、七运、八运、九运、十运为序列的村名。我第一次到九运街镇时,请教当地干部及农民,他们大多摇摇头不知所以然,有人解释:“你看到各村村口的水渠了吧?古人将人工开挖的水道称为运河,水渠多了为便于区别,给编了序号。”
  后来,我在词典上看到这样的解释,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六“运”诸村的小毛渠,显然以此解释不通。另外,不少水渠为解放后修建,老人们怎么说他们从小就有这些地名了呢?
  周建南为此也伤了不少脑筋,他调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光绪初年,左宗棠来新疆平叛阿古柏,在九运街一带屯过兵,西征军基本上为湘军,按湖南方言,将士们将“营”说成了“运”的音,当地老百姓也跟着称呼,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地名。
  将古时军队建制用于地名,全国比比皆是,内蒙古的“旗”、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牛录”、湖南的“营”,都是不同民族的军队建制名称。一般情况下,征讨的军队驻扎在荒郊野外,这里本身没有确切地名,军队移走后,地名留下了。
  31岁的刘锦棠是湖南湘乡人,左宗棠在慈禧面前力陈收复新疆时,刘锦棠已带领湘军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备战,后来湘军进军新疆节节胜利,刘锦棠陈兵阜康城郊九运街一带,这里有充足的给养,进退自如的优势。
  从1876年7月到次年南下,屯驻在九运街一带的湘军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带有“运”字的符号。被称为“飞将军”的刘锦棠一路进军,一路经营,他派幕僚刘铨任阜康知县,重建县衙,恢复屯垦,刘铨也是湘人,六“运”叫法当然顺利沿袭下来。
  特纳格尔城就是这样,它不是一位沧桑的老人,用混浊的眼睛打量后世子孙怎样在它的怀抱中栖息、变化,但它经历了不少酸甜苦辣,接纳了不少南来北往的文化,留住了不少跋山涉水的游子。它匆匆身影的背后,留下几个谜团和几点谈资,实属正常。
其他文献
《西游记》中有个女儿国,故事的内容几乎人人都知道,许多人大概以为,女儿国不过是杜撰而已。其实女儿国在历史上被称为女国,也叫苏毗,最高统治者为女王,另外还有一位小女王协助女王管理国家,观其风俗,俨然是母系氏族公社。  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遗址出土了一些木简,解读他们发现,精绝国长期受到强大部落“SUPIS”人的侵略,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突然消失了。种种迹象表明,“SUPIS”就是女国。也就是苏
期刊
翻开《世界历史》,公元1865年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诡异的一年,至今都令历史学家和术学家陷入深思。  那年的全球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充满了天灾人祸、血雨腥风:在太阳初升的日本,幕府征兵诸藩疯狂进攻长门、萨摩属地,英法美荷等舰侵入日本迫其开商埠;在朝鲜俄军入侵元山,大院君大杀天主教徒;在中国内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败亡于此年,数以十万计的太平军残部及捻军被绞杀;在越南六省大闹饥荒,海盗水匪盛行;
期刊
土尔扈特人并不生活在船上。然而游牧部落却总是以“行船”的方式带领着他们的畜群,找寻最合适的草场和水源地。假如每一座帐篷都作为一艘独立的舰船,那么这定然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因此承载着土尔扈特游牧部落信仰的庙篷,则无可厚非的作为这支舰队的旗舰。这艘旗舰意味着方向,意味着指示,意味着带领,与此同时还要真正的起到护佑的作用——在那场几乎覆灭的“东归”迁徙中,土尔扈特人一定得到了神灵的庇佑,否则这有可
期刊
盛夏,这些冰块看起来都让人觉得舒服。它们斜放在铁皮条盆上方的特制铁架子上,边融化,边等待铲取和食用。  这是一个彤红的摊位。清晨的太阳照在红布顶棚上,红色的光芒又映照在下面铺盖在长条桌上橘黄色的胶皮上,桌面上则是碎冰块、冰激凌、碗勺和玻璃杯等物什。  在7月暴烈的阳光下,由于红色顶棚和橘黄色桌面彼此呼应,玛丽亚姆的这个道哈甫摊位显得酷热难当。仿佛一个火星,就足以使这里的空气燃烧起来。但正是这种看似
期刊
最早统治阿勒泰克列依部落的库库岱从大清乾隆皇帝手中接过“镇国公”的封印回到卡尔巴山,站在山巅眺望雀跃欢呼的父老乡亲们的时候,他坚信自己的这个爵位和拥有的统治权会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这个家族究竟传袭了多少代,恐怕难以说清楚,但这个家族的显赫地位是不容置疑的。18世纪初,哈萨克斯坦的各部落中脱列的统治地位被沙俄帝国取消,到18世纪后半叶时已从中亚大地销声匿迹。中国大地上的这个哈萨克族克烈依部落中的
期刊
维吾尔族人家的餐桌,从来都是极具诱惑力的,一道道精美的饮食,仿佛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彩、芳馨扑鼻,养眼不说,还直吊人的胃口。  刚出炉坑的热馕、吃着过瘾的拌面、回味无穷的抓饭,被誉为我们传统饮食“吉祥三宝”,这两年我分别以《心爱的馕》、《拌面传奇》和《抓饭的味道》为题,进行过专门介绍。而另外三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面肺子、玉古尔和雅普玛,我则比喻为维吾尔族餐桌“三朵奇葩”,同样让人垂涎三尺、一“吃”为
期刊
长篇报告文学《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用十三个章节26万字的篇幅为我们细致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信念坚定、勤劳朴实、满怀爱心、助人为乐的新疆汉子的形象。作品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使我们走进了这个平凡人的内心世界,让阅读者心灵震撼、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作品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作品紧紧扣住阿里木乐善好施、济贫帮困这一主线,展示了阿里木跨越民族、跨越时空的人间大爱,诠释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期刊
哈密回王是清朝时统治哈密绿洲的维吾尔族王爷,前后九世,历时233年,是新疆最有势力最富有的王公贵族。在那动荡的岁月里,他们如何抉择,怎样固守来自紫禁城的使命,又如何成为回疆八部之首?透过戈壁烽燧连绵的狼烟,那段历史渐渐清晰。  王族后裔今何在  新疆在清朝时被称为回疆,新疆的维吾尔族被称为回部。哈密回王是指1697年到1930年,统治哈密绿洲233年之久的哈密维吾尔族王爷。  2005年,新疆维吾
期刊
天池“时光隧道”也称三工河谷,是指河谷进山口至石门,这大约2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的地质景观的地貌。人们通过这些地质景观,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数亿年前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地质巨变和生物进化的历史脚步。  荒原新生代  丝绸之路新北道开通之后,现在的阜康成为往来于这条古道,进入乌鲁木齐的门户。其中,在三工河谷谷口附近要经过一个名为九沟十八坡的黄土地带,这里距乌鲁木齐约40公里,过去,这个距
期刊
在新疆南部地区,淡灰色的戈壁滩上,村落色彩单调的土黄街巷之间,经常能看见闪过的一抹亮色,此时,你可以肯定那是一位身着艾德莱斯绸的维吾尔族女子袅袅走过。  艾德莱斯绸产生于元末明初,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用它来缝制连衣裙,她们还给这种丝绸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维吾尔语意为布谷鸟的翅膀花,隐喻这种花绸能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  据史书记载,公元10世纪时,于阗国王就曾带着大批艾德莱斯绸到中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