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四步”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河北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大都冠以“课外”前提。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学的机会,为学生的创造自我提供条件,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悉心准备找“动点”——创设情景激“动点”——自评互评提自信——反馈提高助创新的“四步”生物课堂教学新模式,值得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物;动点;自评互评;反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01 0X(201 1)04-0059-03
  
   2004年暑期后我县率先使用北师大版《生物》新教材。2009年7月,我县被确定为廊坊市唯一一个“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县”。几年来,通过在我县初中生物学科开展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总结出了具有大城县地方特色,适合我县初中生物课堂实际的“四步”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实例具体说明如下。
  
  一、悉心准备找“动点”
  
   教师就每节课都要做到精心准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课程标准等。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即每节课内容在全书的位置,课程标准当中有什么要求都要非常熟悉。要依据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用新的教学理念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在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前提下,设计并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学生也要按照老师布置的要求积极地准备,如阅读教材、搜集材料、调查思考等。如《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准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2)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通过课件并结合启发式讲解法,结合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五)设备、材料准备:
   1.两种不同颜色的实物苹果。
   2.利用多媒体课件,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以及多幅亲子间照片,精心设计出教学过程、课堂总结、课堂反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二、创设情景激“动点”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下些功夫,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还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如《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一节可以利用的情景创设和互动过程如下:
   1.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首先作这样的假设:如果老师今天种了一棵玉米,到了有收成的时候,同学们认为老师会收获什么呢?家里的母猫在前几天下了六只……?为什么种了玉米只能收获玉米,猫为什么就不能生下老鼠呢?自然界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呢?
   2.通过实物(苹果)让学生按照老师设置的问题(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要求去寻找外部形态特征,让学生总结苹果的特征活动。
   活动“猜猜看”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情景导入):性状
   (1)游戏。出示幻灯片中的人体某一器官(姚明的眼睛,刘翔的眼睛,成龙的鼻子)让学生猜是哪个人物。
   (2)游戏。播放三种声音(牛的叫声,鸡的叫声,张含韵的歌声)请学生辨别三种声音。
   (3)引出名词:性状的概念。
   3.通过对苹果的观察,并对动物叫声和人体器官辨别说明学生已经建立起性状的概念。比较容易区分不同的生物,教师可设疑:“不同种生物我们比较容易区分,可是你们看这两个苹果又怎么去区分呢?”学生结合刚才的总结,会从两个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去区分,教师顺势引导说:“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是生物的什么呢?既然都是苹果的性状,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又称为什么?
   展示课件——成对相对性状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比明显的相貌特征,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
   活动:“个体间的性状比较”。
   相信很多同学很想了解一下自己有哪些性状,并有什么样的特点?现在大家就对自己的性状进行检查,并把相应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出示课件中的图片,利于学生判断自己的性状特点),然后请学生报告检查结果并统计分析。分析后得出,世界上性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的概率几乎为零。通过刚才的检查,我们知道生物体的一个性状往往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例如人的毛发、颜色等等。
   (展示课件)相对性状的概念。
   4.活动:“找孩子”。
   (1)展示课件放映几幅亲子间的照片让学生帮亲人找孩子,然后让学生自己评说亲子间可能存在的相似特征。让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完全像还是有区别,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家会积极参与,努力发现自己与父母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就是遗传的现象,性状存在的差异性就是变异现象。
   (2)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5.活动:“欣赏漫画”。
   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2)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3)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
   整节课以师生互动为主,首先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起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初步形成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三、自评互评提自信
  
  为使评价能够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时,一般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静态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动态评价由于考虑到学生过去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使学生愿意并且轻松参与,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1.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评价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为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评获得正向的心理暗示,在设计评价表时,所有的问题笔者均以肯定的语气呈现;为使评价过程简单而有效,可以设计三个选项“完全符合”、“较符合”与“不符合”,缩短学生的阅读量;为了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可以设计开放式的问题,例如,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
   学生互评,既可以是组内学生互评,又可以是组间学生互评。前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后者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组的研究,检测其对其他小组研究成果的掌握程度。这种互评既可以采取书面的形式,也可以课堂随机口头评价。组内互评采用书面评价形式,组间互评则是教师在每次活动之前提出具体要求,以学生自愿的形式口头评价的。笔者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对每一位积极参与点评的学生都及时给予肯定。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对于学生说出的真实感受和提出的建议,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语言的评价配合着掌声的鼓励和目光的激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即使学生的回答略有偏差,也首先肯定他的学习态度,然后鼓励他“只要认真思考,一定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面向每一位学生的综合定性定量评价只在期末开展。一般选取平时表现、实践活动、试卷成绩三个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以随堂记录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它作为“平时表现”这项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反馈提高助创新
  
   生物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应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改造,要超越教材,教学要新颖,有新意,要出现一至二次高潮,这样课堂气氛才活跃、才高涨。同时,在知识技能落实的同时,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要得到提升。如,在讲“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时,师生间通过对苹果的观察,对两个苹果怎样区分?学生会从两个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去区分,甚至学生亲口尝一尝,教师顺势引导说:“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是生物的什么呢?既然都是苹果的性状,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又称什么?苹果的区分就是创新。为了检查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教学反馈:
  (一)选择题
  1.性状是指( )
  A.生物的形状 B.生物体的性别
   c.生物体的形态、生理特征D.生物体的大小
   2.“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可以用遗传学的?来觯释。
  A.变异现象B.遗传现象c.生殖现象D.生长现象
   (二)连线题
   1.豌豆的白花 A:番茄的黄果
   2.人的黄皮肤 B:玉米的矮茎
   3.兔的黑色毛 C:豌豆的紫花
   4.玉米的高茎 D:人的白皮肤
   5.番茄的红果 E:兔的白色毛
   虽然运用此模式有诸多优点,但此模式不具有普遍性,生物学知识形式多样,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等,对于不同的内容,要应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总之,经过我县多所学校的教学实践,运用“四步”生物课堂教学新模式,在生物教学中,冲破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抛弃了重教轻学“满堂灌”的老模式,效果是令人可喜的。实践证明,这种新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其他文献
这是一种大名鼎鼎的益智类玩具,你肯定听说过,甚至玩过!它,就是魔方。这种神奇的玩具可以被扭来扭去却不会散架;它以独特的魅力席卷全球,不仅孩子喜欢玩,大人也被这种充满无限可能的玩具深深吸引。我猜,你一定很想快点儿找到破解魔方的办法!喏,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最初,它只是一个教具  魔方的发明者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的教授厄尔诺·鲁比克,这位老师最初设计它的时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立方体的构造和
摘 要:“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是鹿泉一中在首届全国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会上推出的一套十分值得研究和借鉴的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这套教学模式,运用确定目标、转化问题、设计检测、完成预案、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教师总结、巩固延伸八个教学环节,并在具体操作中,通过一案、二单、四色笔的教学实践来完成教与学。三年实行的结果,学生切实提高了素质和高考成绩;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和得到业务方面的成长发展。在
摘 要:教学开放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要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手段、开放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走上理性化的轨道。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开放;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
摘要: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连接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冀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在修订过程中,注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围绕学生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课程;教材;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02-0012-03  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
摘要:将美育带入语文课堂,是众多人文学者与一线教师的深切愿望。实现这一愿望的基础,则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细读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的文本,从而从生死抉择、发愤著书、悲剧意识三方面探讨其中蕴含的崇高关,并联系语文课堂将其导入实践。  关键词:课堂美育;崇高;生死抉择;发愤著书;悲剧意识  崇高,是西方美学史中的重要美学范畴。从罗马时期朗基努斯《论崇高》,经博克《论美与崇高》到康
摘 要: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简称“思品课”)教学新的目标与追求。思想课“多元评价”体系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抓住“学生发展”这个关键,从评价目标的预设、评价指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策略等方面进行建构。  关键词:思品;核心素养;多元评价;体系;建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7-002
水鸟每次下水游泳前都会用嘴把体腺分泌出的防水油脂涂在自己的羽毛上。
摘要陶西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理论家,其教育思想内涵丰厚。陶西平教育思想的文化特征可概括为:尊德性而道问学的人格特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论域特征,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取向特征。陶西平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张是實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这一教育主张是其教育思想的价值观、系统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整体优化既指向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优化,更指向对完整的人的培养;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是
关键词:201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命题预测;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3-0004-02    一、201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预测    1.试题相对稳定,稳中有变。  从全面进入新课程的这几年的中考来看,物理试题有一贯的风格和特点,题型、题量、难度均保持稳定。所以,预计2010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也会相对稳定。但是
关键词:课程标准;科学探究;多元互动;三维目标;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60-01    《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