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教师应因人因材,适时地优化每一次练习的设计,使练习设计趋于多元化“有方、有味、有层、有时”,发挥练习的最大效能,让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有效性 练习设计多元化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但很多老师对练习的精化和优化理解很不够,以为练得越多效果就好,于是题海战术,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学生又累又苦,整天埋在作业堆里。久而久之,学生的智力麻木了,对学习不要说是兴趣,简直是害怕或厌恶。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呢?
  一、练习要有“方”
  “对症下药”总比“滥施药方”有用得多。每一次练习就好比一张方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如教学完《圆锥的体积》后,我设计了一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圆柱圆锥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火眼金睛判对错。
  (1)圆柱的体积一定是圆锥体积的3倍。( )
  (2)圆锥的体积一定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
  (3)圆锥的体积一定比圆柱的体积小。( )
  2、我会填。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5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米。
  (2)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5.4平方米,高2.1米,体积是( )。
  这些练习,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要有“味”
  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思考味和趣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数学还有那么点儿趣味,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会陡增。而一定的思考味对那些喜欢动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帖最好的兴奋剂。因此,丰富多彩的有“味”练习,学生往往趋之若鹜,而练习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教学完《质数与合数》后,我设计了一道猜老师的电话号码的游戏练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从左往右依次是:(1)最小的质数;(2)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3)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4)最小的合数;(5)10以内最大的质数;(6)10以内的最大的偶数;(7)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樣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然后我还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座位号,全班同学来猜。学生在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有关数的知识来描述自己座位号的时候,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练习要有“层”
  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如在教学《加法交接律和结合律》时,我设计了一组层层递进的简便计算的练习题:
  1、基本题 15+264+36 78+19+22+181
  2、综合题 (69+48)+331+52 125+(64+75)+136
  3、发展题 3-4+5-6+7-8+9-10+11-12+13-14+15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
  四、练习要有“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遗忘。学生常常因遗忘而出现思维干扰或障碍。同时,“艾宾洛斯遗忘曲线”证实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对每个知识点循环练习的间隔时间也应由短而长,以确保练习的最佳时间。
  总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使练习的设计趋于多元化。教师应因人因材,适时地优化每一次练习的设计,让练习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让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我爱练”、“我会练”。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
  [2]《数学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指出:“我们祖先提出了“学问”两个字就是要“学问问题”,不是“学答”,现在很多青少年很注意“学答”而不是“学问”。  的确,一切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教学过程也应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重视精心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的解决问题(即“学答”)。而对学生能主动提问(即“学问”)积极进行探究和创造思维关注甚少,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比较欠缺,学生仍处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设疑的过程,通过恰当的课堂提问,教师把知识重难点转化为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实现教学双边互动交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所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冗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通过
期刊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出现抄袭、体现程式化现象相當普遍,反映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的作品却廖如晨星。如何摆脱这种现状,我在工作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有所感悟。  一、“摒弃”陈旧的习作内容,“重视”引来源头活水  小学生都有一个通病――怕作文,每逢作文课,就咬着笔杆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也很空洞。其实,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内容就是我们的生活的反映,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形成什么文字。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
期刊
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作业的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则被冷落了。作业过程越来越多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这样的作业无益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阅读 兴趣 培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法,而是指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即是思想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
期刊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课基础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地书写,不但可以巩固识字效果,加深对字的记忆,减少错字出现,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性情、训练沉静、细致的耐心和恒心,写得好的字能使人产生美感、舒适感,达到“养境、益智、怡情”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写字要求是:学会用铅笔、钢笔、毛笔写字,做到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写字是件苦差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指挥者变成现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学习的背后是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营造出的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再是以前那种紧张乏味的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要面对中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学校实际上根本未能脱离“应试教育”,而中学生物学又是应试课程中的“小科”,学生在生物学科上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少之又少,因此生物教学只有向课堂要效益,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便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理浅显易懂,人人皆知。但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最大限
期刊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适量的家庭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那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才能既不超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对此问题值得大家探讨。  我们知道,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實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