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两部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指出:“我们祖先提出了“学问”两个字就是要“学问问题”,不是“学答”,现在很多青少年很注意“学答”而不是“学问”。
  的确,一切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教学过程也应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重视精心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的解决问题(即“学答”)。而对学生能主动提问(即“学问”)积极进行探究和创造思维关注甚少,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比较欠缺,学生仍处于相对被动的纯接受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能力没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而随着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是提高学生思维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主动问题,要从教材入手,以人文本,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注准,则是善于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从而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正是需要学习的开始,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求。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习的欲望由此增强。
  1、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奇中问
  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要设某个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内在需要。教师应该结合自己设计的情境挖掘情境中的素材,创没悬念,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创造的情境会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我让学生随便出数,老师马上能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这时学生的悬念加深了由好奇变成主动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信息提出质疑,马上提出问题:①被3整除数的特征与2.5一样吗?可以只看个位吗?②每一位都能被3整除就能被.整除吗?学生提出问题就是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自己的问题中主动获得真知。
  2、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思中问
  人的思维是由提问题开始,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才能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产生这种欲望的条件。
  3、创造操作情境,使学生动中问
  现代数学论很强调让孩子亲自动手做数学,做数学的方法绝非只是计算式演绎,而是在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和推理。从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
  4、创设实践式情境,使学生用中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即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问兴趣,如:在学习“关于利息税“计算时,要求学生到附近的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的存款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的利息和利息税是多少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并在实践中思考。学生提出了:①为什么要交利息税?有什么意义?②目前有哪些储蓄方式?③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④怎样求存款到期的利息税?让学生抛弃课本。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层次有课堂中解决问题转变为利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像这样生活化的数学实践的活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二、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问
  会问是先引导,而善问则是本质。要想让孩子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孩子们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本质的东西,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同时要引导孩子们善于从同伴们的提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要善于向同伴学习,学习同伴优秀的思维品质,学习同伴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孩子们之间相互受到启发,一同进步,共同发展。
  1、 质疑课题
  好问与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份天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们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并寻求问题,从课题入手寻找问题,让学生看到一个课题,想一想,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并提出问题?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学生观察思考问:①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②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③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度量?④为什么有中心的一点呢?学生结合课题围绕探究目标提出问题。学生的目标明确,学生的提问是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又富有挑战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导与交流。
  2、 质疑教材
  现在的小学生将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应该具有创造的志向。创造才干的一代新人。创造的前提是思维的准确、敏捷、灵活和独创,数学作为思维担负着主要任务,只凭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这种做法不可取的。
  3、 质疑解法
  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对常规解决进行质疑。评价拓宽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如:在教学组合图形时,学生可以用分割法、添补法等使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现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4、 质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为实际生活服务,即使再生动有趣的数学假如只停留在课本上,不能用于生活,相信都会被学生渐渐遗忘。
  5、 质疑课后
  课后的质疑是指在学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后,让学生提出还没有学懂的问题,这样往往会激发他们的智力活动,使其思维飞跃、想象丰富。在学习完长方形周长之后,让学生质疑,有的提出:①平行四边形周长怎样计算?②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和长方形一样吗?有没有简便算法?质疑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质疑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科学的手段,但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数学做好心理准备和探索准备,使他们的学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上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有助于教学者了解学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学生的集中力,更重要的是击活了课堂,使老师的独角戏,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师生双边活动。下面就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  问题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刺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使学生面临一种“令人困惑”、“充满张力”的环境,
期刊
回味我从教30年来的工作,感触很多,在这里把我所有的体会和点滴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学习。  一、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之前首先认真读《新课程标准》,它就是我们以前的教学大纲。知道整个初中数学要学习哪些内容,哪些要学生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学生理解,哪些内容又是要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的。教材的编排体系,指导思想,这对我们备课提供了依据,熟悉教材内容,知道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在备课时可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如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老师注重了在教学中抓住改革的核心,把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在大处把握了方向,小处却有所忽视。如农村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就不够重视。这是不对的。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农村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
期刊
少年兒童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通过感官,接受声音、形态、色彩、数量等信息,进行具体的形象思维。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动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数学故事进行数学教育,把抽象的数学与形象的声、形有机的结合起来,富教于乐,对培养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一、利用数学故事导入新课  少年儿童爱听故事,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上新课时,针对教学内容选编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来
期刊
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审美教育。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儿童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
期刊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应具有创造性,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这种思维以它的效果是否有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与真理性为检验标准。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校长谢佐齐教授在访问中国时指出:他带过不少的中国留学生,发现他们大多数笔试成绩非常优秀,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差了。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期刊
一节数学课的课堂提问有效与否,我看关键就在于——这个问题能否把学生“吸引住”,这“吸引住”就应该包括学生能听明白这个问题,并且很感兴趣,想去解决回答这个问题,能达到这样目的的提问就应该称得上有效了。下面几个案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学目的,有不一样的提问方式,我认为都可以达到有效。  案例1: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想尽办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数学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这就是我现在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激发 培养 兴趣  由于受年龄小,小学生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难以集中较长时间,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效率,向有限的40分钟要成效,除了改变
期刊
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也扩大了。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
期刊
〔摘 要〕课堂语言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运用好课堂语言,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吸引力,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试图从日常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使用课堂语言。  〔关键词〕课堂语言 示范 激励 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有的語言像枯草的影子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语言则能像永恒的星星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