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诸多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迷茫,我们一行58人组成的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东师大”)高端培训班于2014年4月11日走进了华东师大,触摸到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短短的17天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阅历。在培训班上,我们领略到了10位专家教授们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切地体验到致力于教育国际化的4所名校的特色……10多天的时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新的观念、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培训中提升了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是在这精神家园里收获了一份缘分,一份浓郁的情义。我们收获着、快乐着、也会悄悄地成长着。
1.紧张并快乐着
在华东师大的学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紧张”,日程安排紧凑、报告精彩、信息量大,好多东西根本来不及细细咀嚼,马上就进入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好多老师都有同感,笔、本、相机、电脑等都派上用场了,眼睛、耳朵、手、大脑都动员起来了,还是目不暇接、手忙脚乱,每个人都想把能记下的都记下,把能带回去都带回去,以慢慢体会、感悟,和同事共同分享。虽然很忙碌,也很累,但却快乐着。可以说,这次10多天的培训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长进。无论从听报告到参观学校,还是从所见到所闻,每时每刻,都让我有所收获和感动,加之来自兰州市城关区各校的老师们集聚一堂,我们在碰撞和交流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必将沉淀美好而永恒的东西,需要我们慢慢梳理、慢慢领悟。
2.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
这10多天的学习,让我充分了解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可以说10多天的学习见识胜过10年。这次外出学习,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接触到了新观念。如王建军教授讲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与途径”时,倡导我们应以研究的态度去分析当前的教学,当我们就某一个环节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反思后,再将这一阶段的反思进行整理,就可以确定出课题研究的成果。
3.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以往在学校,由于忙于教学工作,我们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10多天的时间,16场报告,我们的头脑不断地被专家们先进的理念刷新着,我们的思想也不断地被教授们精彩的报告撞击着。这让我对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无形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吴亚萍教授在“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研究”讲座中,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前提性问题缺乏认识;课堂教学变革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教师不应该带着成品走向学生,应该避免自身对学生的替代思维,应根据文本、生活经验做出分析,提供变式联系,引领学生迁移。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忽略了方法和过程之间的前后联系。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全面地去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育人价值、教学策略,科学地去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中的困难、潜在可能、个体差异,使新理念与教学行为实现内在统一。
王意如教授为老师们带来了精神大餐——“学者型教师的专业成长”。王教授为了让我们理解教师的专业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传授给我们很多的方法理念。她首先提出要先认清教师的专业定位、教师的专业标准,让教师要以学习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其次教师一定要恪守教师的专业伦理,树立教师的专业思想;最后提出教师要明确教师专业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这次的学习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享受一种收获的幸福感,让我觉察到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听完这些报告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空间。这次培训使我原有的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提升,并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在华师大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一行50多人享受着知识的熏陶。虽然这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都是中年人,但每天听讲座却没有一人迟到,看到大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情景,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久违的学生时代。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把所学到的、领悟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且思且行,努力做个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做个善于研究的教师,做个有“心”的教师,做个让学生永远怀念的教师,更要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正宁路小学)
1.紧张并快乐着
在华东师大的学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紧张”,日程安排紧凑、报告精彩、信息量大,好多东西根本来不及细细咀嚼,马上就进入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好多老师都有同感,笔、本、相机、电脑等都派上用场了,眼睛、耳朵、手、大脑都动员起来了,还是目不暇接、手忙脚乱,每个人都想把能记下的都记下,把能带回去都带回去,以慢慢体会、感悟,和同事共同分享。虽然很忙碌,也很累,但却快乐着。可以说,这次10多天的培训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长进。无论从听报告到参观学校,还是从所见到所闻,每时每刻,都让我有所收获和感动,加之来自兰州市城关区各校的老师们集聚一堂,我们在碰撞和交流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必将沉淀美好而永恒的东西,需要我们慢慢梳理、慢慢领悟。
2.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
这10多天的学习,让我充分了解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可以说10多天的学习见识胜过10年。这次外出学习,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接触到了新观念。如王建军教授讲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与途径”时,倡导我们应以研究的态度去分析当前的教学,当我们就某一个环节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反思后,再将这一阶段的反思进行整理,就可以确定出课题研究的成果。
3.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以往在学校,由于忙于教学工作,我们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10多天的时间,16场报告,我们的头脑不断地被专家们先进的理念刷新着,我们的思想也不断地被教授们精彩的报告撞击着。这让我对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无形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吴亚萍教授在“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研究”讲座中,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前提性问题缺乏认识;课堂教学变革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教师不应该带着成品走向学生,应该避免自身对学生的替代思维,应根据文本、生活经验做出分析,提供变式联系,引领学生迁移。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忽略了方法和过程之间的前后联系。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全面地去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育人价值、教学策略,科学地去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中的困难、潜在可能、个体差异,使新理念与教学行为实现内在统一。
王意如教授为老师们带来了精神大餐——“学者型教师的专业成长”。王教授为了让我们理解教师的专业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传授给我们很多的方法理念。她首先提出要先认清教师的专业定位、教师的专业标准,让教师要以学习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其次教师一定要恪守教师的专业伦理,树立教师的专业思想;最后提出教师要明确教师专业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这次的学习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享受一种收获的幸福感,让我觉察到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听完这些报告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空间。这次培训使我原有的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提升,并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在华师大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一行50多人享受着知识的熏陶。虽然这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都是中年人,但每天听讲座却没有一人迟到,看到大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情景,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久违的学生时代。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把所学到的、领悟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且思且行,努力做个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做个善于研究的教师,做个有“心”的教师,做个让学生永远怀念的教师,更要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正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