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视导的含金量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视导是教科研部门的一项经常性业务。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教学视导含金量的试金石,教科研部门要坚持在问题中“炼金子”。
  塑造基于问题的教学视导。教学视导的本质是通过调查研究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教科研部门要根据教学视导的目标定位,结合区域实际与优势,选择合适的视导方式,找准基层学校教学需求清单。如发现某校教学常规不尽如人意,本次视导就可以以教与学的常规为观测点;了解到某所高中的化学成绩是制约学生成绩提升的短板,就可以把化学成绩攻坚列入问题清单;毕业年级的专题复习视导重点要解决复习效率问题,其视导过程就要聚焦三个层面,即通过调查知道“怎么样”(看到存在的问题,包括方法问题、效率问题、试题问题、备课自主性问题等),通过课堂会诊把握“怎么看”(着眼于发掘主见、支出新招、提升境界、扩张力度等方面,研判当前问题出现的原因,激发教师自主寻求可能的解决策略),通过视导反馈解决“怎么办”(从激发动力、谋划点子、制订计划着手,探讨改进方法和落实渠道)。基于问题导向的专项教学视导,要站在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把服务做到点子上。
  锻造深度研究的教学视导。教科研部门要把“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变成基层学校的常态作风,让每次视导有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整改建议,使学校能够对标、对表抓贯彻,促进视导意见的落实。针对具体教学问题,教研员要做到既能“教”又能“研”,让教师从一节课中获得对一类课乃至一门课的深入认识。“一课多研”是当前幼儿园园本研究中较流行的方式。在视导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弊端,有的教师对“一课”的设定过于宽泛,有的教师对“多研”理解不够全面,有的园所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也存在视导意见“一听就懂”,落实起来却“一头雾水”的整改难题。如何让教师“一看就会”呢?笔者拟订了“看、导、引”的“一课三研”策略。笔者选择辐射能力强的梅园幼儿园执教音乐研讨课《小蛋壳》。第一步,安排前置性任务。课前,笔者把观课要点、侧重点、议题等事先传给听课教师,让教师带着任务看、带着任务议。第二步,组织针对性研讨。这个环节既要交流课前确定的研讨点,也要探讨更多的教学方案。第三步,开展同课异构。梳理这节课的整体修改意见,形成共识后,现场推选一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上课后,仿照上述形式再议,重点在于教学方案具体内容的优化与改进。第四步,研后总结提炼。每名教师撰写一篇案例,谈一谈对《小蛋壳》教学细节处理的看法。课前研磨观课点,以问启思;课中引领研究进程,以试导习;课后反思研究过程,以研促用。如此四步,让参与教师认识到“一课多研”贵在“习”与“试”,“习”可得真功,“试”可出精彩,这是教学视导深度教研追求的境界。
  打造致力于区域教研品牌培育的教学视导。教科研部门应在总结区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基层学校发展实际,推介更多适切的优质教科研方式或模式,帮助区域学校拓宽眼界、启发思考,以打造区域教科研特色品牌,这是教学视导不能忽视的一项任务。例如,衡水中学、郸城一高的“一课一研、一考一研”创造了两校高考奇迹,山东诸城的“推介式视导”打造出立体化教研平台,北京海淀区的“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成就區域特色教研模式,等等。实践证明,教学视导的问题意识越浓,越容易发现问题,调研的含金量越高,提供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越强。
  (作者单位:荆州市公安县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刘佳
其他文献
《关爱他人》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7课《积极奉献社会》中的内容。从德育的角度来看,本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认识到积极奉献社会的重要性,懂得关爱他人。从美育的角度来看,本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正反对比,知道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思想和行為是美的,是需要积极学习和落实的。  一、正反对比,引导学生认识美  美育教育要从引导学生认识美开始,让学生知道哪些思想和行为是
期刊
課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挖掘文化内涵,渗透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鲜活语料,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获得文化知识。  以B3U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这个单元的阅读语篇分为festival
期刊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基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更好地满足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新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发展他们的学科素养。  把握认知基础,调整教学预设。建构主义强调,新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当作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在贴近现实的情境中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一方面,教师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
期刊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而与所画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是认识角的教学难点。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大小,绝大多数是从多少个(数量)、多长(长度)、多大的面(面积)、多大的块(体积)等方面去比较,很少接触到角的大小。另一方面,由于受长度和面积的影响,他们会习惯性地按两边的长短及两边所夹区域的大小来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从“形”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角,相对弱化了角的本质属性
期刊
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度量思维等有重要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角、认识角,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画出角,利用多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呢?本期,我们讨论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角的相关知识。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的例2。本课时在学生学习了《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动态演示、自主体验完善“角”的概念,形成特殊角
期刊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参与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它能够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发展其数学素养。  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综合与实践”内容时,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自主发现数学规律,推导数学结论。  例如,教学《确定起跑线》时,笔者首先呈现400米赛跑起跑时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都是跑400米,为什么运动员
期刊
如何幫助学生发现角、认识角,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画出角,利用多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呢?笔者以《锐角和钝角》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观察比较和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建立角的模型。  一、观察思考,抽象出角  数学观察指通过视觉获取对事物或问题的数学特征的相关信息,并运用思维辨认其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其中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通常从观察数学对象开始,并结合其他方法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期刊
《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加与减》中的内容。教材结合回收废电池的具体情境,提出三位数加法问题,并借助口算或数线、计数器等直观模型,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而理解多位数加法的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强化题意理解,实现深度学习。  一、读懂信息,引导有序思考  本课例题涉及信息较多,不仅有回收奖励,还有二年级
期刊
口算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如何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呢?笔者依托小班化教学优势,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学习过程到个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口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求成心。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中的例题“26+9”时,部分学生脱口而出“35”,另一部分学生却无从回答。笔者便引导:“35对不对,怎样验证
期刊
我和学生结下深厚的情谊是从一些细小的行动开始的。  入冬,有两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校住读。看着他们,我常常想起当年的自己。于是,我经常给他们带些水果和饭菜,顺便坐下来和他们一起聊天。对我来说,这是为师者分内的事情;而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是关爱、温暖,是困境下無声的帮助和鼓励。高三学生需挑灯夜读,常常要用茶解困,我就让他们到我的办公室倒开水。水的魔力真大,把我和学生拉得更近了。渐渐地,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