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书籍设计为例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legebicao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聚焦当今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拓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形式,让博物馆文创产品愈发受到大众的认同和喜爱,以《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文创书籍设计为引用案例,逐一分析其文化内涵、设计载体、设计手法和传播形式,归纳总结出影响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书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2022年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创业训练项目。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介绍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博物馆文创产品对于博物馆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其实,对于博物馆来说,它需要以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活动为载体将博物馆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传统转化成视觉符号语言走进大众的视野,融入大众生活。在博物馆文创产业中,设计师巧妙地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传统纹样、地域特色等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让那些蕴含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文物不只是沉睡在博物馆里,而是以实物为载体的方式展现到大家面前。
  早在1958年,上海博物馆馆长已经提出了“将博物馆带回家”这一设计理念,并开始着力研发各种类型的文创产品,如各种文创图书、文教用品、工艺美术品等。现如今,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通常又被人们称为“纪念品”“博物馆商品”“博物馆衍生品”等,它首先必须符合艺术实用品的特点,具有艺术性+实用性+经济性;其次,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出发点,需要在传统文创产品基础上将其本身所代表的精神和文化进行展示,具有文化性;最后,它以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需要符合人民大众审美而得到普遍认可,具有传播性。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现状
  2008年,故宫博物院就建立了故宫文化创意中心,故宫淘宝也在同年上线。那时的博物馆文创依然走的是中规中矩路线,消费者并不买账。直至2013年的台湾故宫的“朕知道了”系列文创胶布的爆火,不仅让故宫文创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同时也让各个博物馆看到了文创产品的前景。现如今各个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相继爆火,有河南博物院紧跟时代热点推出的“考古盲盒”系列、有被称为苏州博物馆的活文物“文藤种子”、还有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会发光的“龙形金步摇夜光书签”等。
  一系列数据显示,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常规博物馆纪念品,已经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大众在选购博物馆文创产品时,将更加综合考量。颜值、脑洞、创意和是否有良好的性价比,都可能成为一件博物馆文创产品在消费端销售寿命周期长短的决定性因素。
  三、影响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开始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随之带动的就是博物馆文创产业的繁荣。首先,当今的社会,文创产品本就是一大热点,它不仅有设计师为它量身定制的“美艳的外表”,它本身更不乏蕴含着“有趣的灵魂”。而博物馆文创产品则是在普通的文创产品上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即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一)国家的政策引领
  在十三五规划中,数字文化产业将发展成为五大领域之一。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让博物馆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以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接受并喜欢的方式走进大众的生活,让博物馆的文化像空气一样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博物馆文创产品拉近了博物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求知欲。它需要按照新时代的特征,紧密地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这本书正是在这一大形势下产生的,通过日常文化学习与博物馆知识相结合,一方面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同步影响孩子们的思想,使其不单单是科普类知识性读物,还可以是教辅类创意书籍。继承与发扬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使文化从政策引领中走向普罗大众。
  (二)大众的文化需求
  我们阅读名著、观赏文物、走进博物馆,不是因为它们即将消逝在漫漫长河中,也不是因为我们古板滞留不前,而是因为它们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精神和智慧,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都需要的养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所以文创产品的输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经济价值,更多是对民族文化的表达。所以文创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合理地利用文创产品的市场潜力,对于我国的文化宣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带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领域的发展,还能降低外国地域文化对国民的影响,让国人更加了解重视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
  文创书籍将文物知识以文创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是文化传播和收藏的完美结合。相对于大众书籍而言,博物馆文创类书籍既不可以浅尝辄止地草草介绍从而失去博物馆文创书籍应当有的文化传播效应,又不可以大费笔墨一味地深入挖掘而让人失去阅读兴趣。因为在快生活节奏的当今社会,很少有人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静下心来从一本书里去了解一座博物馆。又或者说,真正的博物馆,是不能在书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博物馆类书籍的真正重点应该是通过一本书的内容展现,以书本作为桥梁,让人们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然后去找寻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这本文创书籍提出了“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的理念,让人们可以通过书籍发现我们身边的博物馆所蘊含的文化价值。根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文特色、不同的收藏特点而整理出100个博物馆,可以更好地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博物馆,挖掘民族文化价值。
  (三)群众的消费升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博物馆,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博物馆逐渐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宠儿。博物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它创立之初,以收藏、展示、保存等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新时代的博物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增加项目,变得更为多元化。大众也不再局限于传统上购买精美的博物馆文创商品用于馈赠的目的。这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博物馆文创产品“使用场景生活化消费升级”这一消费趋势,同时也意味着大众购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心理动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就是以传统书籍为媒介,以视觉信息化图表设计作为设计手段,进行筛选与呈现,力求最大化将教育科普作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不单单是向目标阅读群体进行博物馆信息的科普,而是进行深层次的消费升级,将通过调动观者的阅读视线流的隐形设计手段让观者可以沉浸博物馆文化中,从而可以更好地实地去接受文化、吸收文化、传播文化、提升文化,带动文化创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博物馆的自我转型
  现如今“互联网+”在悄无声息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博物馆也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悄然改变。通过挖掘那些深藏在背后的文化内涵、精神核心,然后通过互联网将它们传播出去。比如说《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引起了广大青年对故宫的热爱及向往,这就是通过不同维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传播。只有立足于当今社会语境,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继续弘扬下去。
  《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利用新媒体使博物馆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改变了传统实地参观与线下文字传播的形式。这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树立博物馆的品牌形象,而且可以加深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博物馆信息、馆内展品及相关展陈信息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储存、管理、展示和显示,并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和声音进行传播,由实物传播转变为信息传播。在博物馆文化科普信息可视化传播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提炼相关的科學信息,使其成为可视化内容的主体。让受众更清晰、更简洁地接受原本艰涩的信息。在内容的简洁易读与科学凝练的融合之中,寻找并构建最微妙的视觉传达的显现,形成有效的可视化科普设计。
  四、结语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传播可以促进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只有让文物“活起来”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地“火起来”。博物馆文创产业必将逐步完善,以其影响力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真正以精神情感感动一代人,亲身赴地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于丽娜,董连元.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虚拟博物馆建设[J].地产,2019(20):22.
  [2]王颖,陈峰.博物馆互动游戏型文创探析——以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贤”日历设计为例[J].设计,2019(19):22-24.
  [3]腾华琳.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视听,2019(3):7-9.
  [4]庞雅妮,李博雅.博物馆文创与文物活化——《陕博日历·彩陶中华》研发的思考与实践[J].文博,2020(1):92-96.
  作者简介:孙铭欣,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王晓予,博士,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其他文献
摘 要:用户研究是一切设计行为的开始,只有通过严谨的用户调研和分析,发掘用户痛点,才能寻找到合理的设计方案。根据多年的实践创作经历,总结了多媒体交互作品的用户研究过程,并结合多件交互作品分析了用户研究过程中的观察法、跟踪法、用户体验地图和测试法这几个主要方法,为今后更多作品的用户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用户研究;用户体验;观察;跟踪;用户体验地图;测试  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如同思维的过
摘 要:近年来,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创产业发展。数字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创产品的形态,文创产业要紧跟时代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来释放传统文化的活力。本文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视角出发,探索泸溪非遗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形式和开发策略,为泸溪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泸溪文创产业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文创;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摘 要:生活日用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产品设计在层次感表现方面具有不同的形式,外在与内在层次感塑造皆为产品设计的审美体验、实用价值及经济效益提供方法和途径。对产品设计中的层次感的赏析,有助于设计师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提高艺术审美活动的明确性和自觉性,从而在未來的产品设计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层次感体验,以符合用户生活诉求、市场预期及时代脉搏。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中的层次感赏析将以
摘 要:在人工智能时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人人都能方便且快捷地生成设计。此背景下,设计师们该何去何从,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分析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使用的优缺点,从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取代设计师完成设计的五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师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构建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体系。  关键词: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
摘 要:随着高校課程思政的全面推进,专业课程如何发挥育人功能是高校专业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文章从立德树人、价值塑造及能力培养三个维度探讨“室内设计1”课程思政教学。将立德树人、价值塑造及能力培养内容融入专业课课堂,旨在培养有专业才能的设计人才;培养爱岗敬业、德才兼备、有责任有担当的设计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室内设计;教学实践  “室内设计1”
摘 要:“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是首饰设计研究中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从构成与珠宝设计的缘起出发,通过一些珠宝首饰设计的应用实例,结合构成艺术的内容,论述构成艺术在现代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为设计师设计出具有时代感的珠宝首饰作品提供灵感来源。  关键词:构成艺术;首饰设计;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一、构成艺术与首饰设计  构成艺术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造型行为。构成艺术就空间维度可
Moonassi的图像多以传统东方绘画的形式美学和思想作为来源探讨当代人当下生活的困境与救赎.其风格独特的人物形象潜藏的理性思考背后的东方思想美学意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东方禅学自身逻辑表达的追求,简单的线条和黑白的画面形式超越了绘画作为再现或象征的表现形式,使得绘画的形式美从日常经验的裂隙中迸发出的荒诞指向存在主义语境下的赋魅表达.
摘 要:环境设计专业的“传统民居与建筑”精品在线课程以“金课”为导向,紧紧依托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突破性地将湘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发展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形成构建服务南岭民族走廊社会经济发展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建设中注重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开展混合式教学,建设线上优质课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促进环
摘 要:随着数码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这种变化影响了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文化世界也有所不同。因此,一些传统节日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而有一些则得以保留,如何继续发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文创产品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兴形式。对北京节日文化进行调研,并对北京节日文创产品开发进行探讨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北京节日;文创产品  
摘 要:苹果产品iPhone问世至今,风靡全球,销售量随新品发布逐年攀升。它以圆滑、超薄、时尚简约的外观,良好的交互界面,合理的信息层级设计以及多变的交互形式,打破了产品与体验者之间冷漠生硬的局面,拉近兩者之间的距离,备受用户青睐和追捧。本文重点分析iPhone的交互设计原则,总结出“删除”“组织”“转移”和“隐藏”的简约设计策略。  关键词:苹果手机;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简约  一、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