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动”源于学生“心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iji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语文课堂要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创新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养成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习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心动”了,他们才能真正“行动”起来。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 激活学生内动力 “行动” “心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主张:高中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高效语文课堂应该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应该是以“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为基本特征的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要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创新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养成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习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心动”了,他们才能真正“行动”起来。
  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文本阅读,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得阅读感受,从而突出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全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通过拓展讨论:如何理解刘、焦之死?焦仲卿是懦弱的吗?作品是怎样通过符合人物身份的行为和个性化的语言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就是要让学生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必要的情节,分析、理解、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充分感受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以及作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而突出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
  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要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适宜有效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的情感投入和理性思考,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获得更大的提高。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佳作。在学习《赤壁赋》时,把有关苏轼的多种历史文献制作成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创设了让学生了解苏轼、走进苏轼的文学氛围;进而启发学生去积极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思想,又是如何营造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的,从而对作品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体会。
  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感受,调动自己的体验,去品味语言、分析作品、理解形象,进而上升到对文本情感基调、思想主题、深刻内涵的把握。在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登高》时,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形象,不但让学生理解到这是一首体现作者“古今七言之冠”的典范之作,而且让学生领悟到诗中所表达的登高远望江峡秋色的无限感慨,所抒发的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同时,抓住诗作中的经典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夔州的秋天里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无尽情怀。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作者出神入化之笔力,让学生真正体悟到前人把杜甫的这首诗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多么有道理的。
  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从而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林冲终于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在学习时,课前给学生布置,让他们收集有关梁山泊好汉的故事,并拿到课堂上讲给大家听。之后,又给学生介绍了“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道”、“火烧草料场”这三个重点片段,启发学生应用想象,充分联想,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充分理解正是这三次“官逼”,使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被严酷的现实彻底粉碎了,他终于觉醒了,变得刚强、果敢起来,终于走上了与朝廷势不两立的反抗道路,使学生对小说“官逼民反”的鲜明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综上所述,高效语文课堂要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创新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养成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习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心动”了,他们才能真正“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秦训刚 蒋红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其他文献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
期刊
《科学》是一个简单的科目,因为它所灌输的是非常普遍的日常知识,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或者很多学校将其排列到“小科”、“副科”的行列,甚至有的学校虽然开了这样的课但根本不给学生讲,使之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科学》这一科目看似简单,但它要灌输给学生很多东西,让学生明白很多日常的道理,有益于学生终生的生产生活,我们不要将其丢弃到角落里,要打造出精彩的《科学》课堂。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
期刊
摘 要: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知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 方法  “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
期刊
我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树立德育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德育是塑造新人格的教育的观念。虽然我国学校德育正在实现根本的转化,但是,我们看到学校的德育仍然存在“危机”。它表现在“德”的无奈——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处于困惑之中;“育”的无力——大量的教育投入,效果却惊人的低下。什么原因?我们应当反思。  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已经习惯
期刊
摘 要:数学的预习是否有效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即学生有没有掌握预习方法和教师有没有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课。所以,要使预习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关键词:预习 有效性 方法 问题串  数学课究竟要不要预习?一种典型的反对观点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的结果,学生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站
期刊
摘 要:在藏区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数是二位整数的除法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试商的能力,减少试商次数,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藏区 除数为两位整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除法,影响到学生今后四则混合运算,不能对乘法正误进行验算;说它是难点,两位整
期刊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上课伊始兴趣盎然,课在进行兴趣愈浓,课已结束兴趣犹存”。  一、新授课中激发学习兴趣  1.激疑引新。  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用新颖的导语可“一语激起千层浪”。如教“面积单位”抽象枯燥,教师可提出:怎样使1=100?学生会感到愕然,再告诉学生:你们学完
期刊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不成熟的做法: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富有创新、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的第一需要。江泽民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而小学语文学科要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索质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端正教学思想,注重教学改革,实施创
期刊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逻辑体系的超越。新课程要求:“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规定为学校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动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为此,教师应立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