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考高中了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三;中考;数学;尊重;自信
  
  第一次咨询
  个案资料:某女,初三学生,家庭条件不好,觉得怎么学习也没希望,不想考高中了。
  来访者自诉:自己很努力,但成绩很难提高。一模考试不理想,主要是理科学习困难,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感觉自己越来越学不好。多次找过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数学老师),老师都寄予厚望,考得不理想,都不敢见老师了,觉得辜负了老师,也辜负了自己。学习很努力,平时都学到晚上十一点半,有时候到一点。物理很用心地学,有一次感觉学得很好,可考试下来才70分。现在越来越学不好数学,考试的时候怕做应用题,见到应用题就绕开。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有时候自己一下子就懵了,过了十几分钟,才做下面的题,最后大题也不会做。
  爸爸身体不好,腮腺瘤,一年检查要花好多钱,父母很多时间都在外面看病,自己在家学习。家里条件不好,自己希望考上不花钱的高中。奶奶家孙子辈就两个孩子,大伯家的孩子早就放弃了考高中,就我一个还能考上高中,上大学。感觉压力大,自己不想考高中了。
  在咨询结束时,咨询师布置了一个任务。
  咨询师(以下咨询师简称师,来访者简称来):今天的咨询时间到了,老师想知道你到底想不想上高中,你不用急于回答我,回去考虑一下。如果想上,我说的是你自己想上,而不是为其他人上,我们下次来探讨上高中还有哪些阻碍;如果不想上,那么不上高中会面临着什么?我们怎么样应对,你看好吗?
  来:好的。
  咨询师反思:第一次咨询中咨询师主要是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其实正式展开咨询是从第二次开始的。在咨询中咨询师的提问很重要,比如,常用的提问方式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我能帮你什么呢?你想谈些什么?焦点解决的提问方式是:来到咨询室,你想有什么改变。这是让来访者关注自己要改变什么,而不是纠结在自己过去的痛苦之中。本次咨询中咨询师的问话引起来访者思考:我到底要不要上高中。对于学校咨询师,在咨询中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从教师到咨询师的角色转换,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尊重学生的选择。非指导性的交流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能为良好的咨访关系打下基础。初次咨询的来访者往往有很多防御,咨询师打破防御是作好咨询的前提,在咨询中,咨询态度远远比咨询技术重要,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效果的保证。
  
  第二次咨询
  咨询师观察到:来访者语速快,常搓手,紧张。善解人意。
  来访者自诉:我觉得我能考上高中,我这次如果再细心一点,考高中应该没问题的。我从小缺乏自信,小时候不知道怎么着学习很好,一直排班里前五名。
  师:我上次给你布置的作业(是自己要上高中还是为他人上高中),这次考虑好了吗?
  来:嗯,考虑好了,是我自己要上。
  师:上次你谈到你六年级时排到300多名,考到现在最好的名次是84名,你知道你是怎么考得这么好的吗?
  来:我也不知道。
  师:别急,慢慢想想。
  来:我有些题总丢分,比如求近似值的题,既然求近似,我就取近似值,其实就差那么一点,结果一点分也不给,总是扣我分,冤枉死了。其实我会算的,就是太麻烦,要浪费很多时间,就小数后面那么几位可能要浪费好几分钟,有这时间不如做后面几道题呢。
  师:嗯,你看,你总是在这儿被扣分,如果要保留小数后面两位,你知道怎么算吗?比如18.01。
  来:知道,就是要算到小数点后面第四位甚至第五位、第六位。
  师: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可能是4,第四位可能是5吗?(正确的算法是保留两位小数时算到第三位四舍五入就可以了,这个在咨询后和来访者作了说明。)
  来:对。
  师:你知道这么算,但是每次还是错,你知道原因吗?
  来:我感觉近似值就是差不多,所以做题时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师:你很多时候是凭感觉,是吗?
  来:嗯。
  师:那你觉得怎么样才能不错呢?
  来:……我以后“耐着性子做”。
  师:“耐着性子”,你能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吗?
  来:我想表达我认真做的意思。
  师:我理解为你并不真心想这么做,你认为取近似值就可以了,没必要这么做,是有点强迫自己这么做而已。
  来:是的。
  师:你在做题之前,就有一种不情愿,认为自己的对,所以在做的时候尽管知道应该怎么做,但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结果总是丢分。(这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突破自己的一个关键点,来访者近似值丢分是自己对近似值的理解错误造成的。这就是咨询师和学科教师的不同,教师解决的是做题方法,而咨询师解决的是认知。)
  来:是的。
  (从来访者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她已经接纳这个观点,脸色也明朗化。)
  师:好,现在我们接着谈刚才的问题,你的名次是如何从300多名提高到84名的?
  来:我觉得我学理科比较慢,看题的时候别人都开始做题了,我还没看懂。数学我畏惧应用题,看到数学应用题我都绕开,物理难题也不会。
  师:好,时间到了,那我们下次探讨应用题好吗?
  来:好的。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我们这次交流的体会吗?
  来:……老师,我回去后再想想,主要是我总是凭感觉做事。
  师:好的。我咨询之后也会作反思,我们下次再见,拜拜。
  来:拜拜,老师。
  在第二次咨询中,咨询师用了开放式提问、面质、具体化等咨询技术,促使咨询一步一步深入,咨询师发现影响来访者成绩的一个关键点是主观观念:求近似值就是差不多。一个错误的做题方法: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算到小数点后面第四位甚至第五位、第六位。这个错误的做题方法也是影响来访者的“差不多”的观念的原因之一。咨询师洞察到来访者“耐着性子做”的背后原因是:有点强迫自己这么做而已。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来访者计算小数出错是受一个观念的影响:在做题之前就有一种不情愿,认为自己的想法对。正是这个想法导致了求近似值“差不多”的行为。在咨询中咨询师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帮助来访者发现错误的观念,这样才能使来访者建立正确的行为,咨询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第三次咨询
  第三次,来访者拿着一打数学应用题而来。在第三次咨询中,咨询师设计了从易到难的做题顺序,并运用鼓励、竞赛等方式,让来访者体验做题的快乐。开始来访者认为“应用题我都不会做,我小学的时候就不会做应用题”。咨询师用了逆向思维,使来访者感悟到“简单的我会,难的我不会。”咨询师非常注重提问技巧,运用面质的技术,让来访者体验不同的感受。
  师:你刚才说你应用题都不会,现在你觉得你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来:比以前有了自信了。简单的题我会,感觉轻松多了。
  同时咨询师运用归纳升华的技巧。
  师:这些题是比较简单,但是你考前复习卷子上的题,考试的时候也有相当一部分基础题,最难的题我们可以放弃不做,简单的题我们要做,但不是所有的应用题都不会做。
  来:对。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咨询方式,增强来访者做应用题的信心并给来访者摘掉了压在头上的帽子——不会做应用题。
  真正的咨询是帮助来访者去标签,咨询师如果善于发现症状背后的意义,那么咨询将变得简快而有效。对于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一个很好的减压方法就是去标签,把那些家长、老师和自己贴上的标签去掉,轻松地去迎接考试。
  
  第四次咨询
  学生一进门特别高兴,主动和咨询师交流。
  来:老师,我这次考试特别有信心——初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考试分数虽然不高但是我特别有自信(做了一个双手攥紧拳头放到脸前的动作,而且持续了几秒钟)。我这次考试除了应用题最后两个大题比较难没做之外,其他应用题全部做对,而且一分没扣。虽然我分不高,但是获得了自信。我有信心参加中考了,有人说中考没有模拟难。
  师:那你这次应用题考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来:……(沉默数秒)以前我看到应用题就认为不会,一般会让过去,现在我看了一遍没看懂,我就再看一遍(我知道我会),就这样一步一步一个一个都做出来了,而且全对。有一道题是表格题,我就按照老师说的,一步一步先把表格要求填的代数式完成,然后就列出方程组,最后全对了。
  师:祝贺你,你从“是应用题都不会做”到现在能做这么好,老师很为你高兴(和学生握手,在咨询技术中,这是增强能量的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这次应用题考得好的原因?
  来:就是相信自己能做,而且要有耐心,一步一步做就可以了。
  之后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探讨了这次数学考试卷子中的错题,咨询师发现来访者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猜题、蒙题,主观性太强。
  师:现在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我们今天的收获吧。
  来:……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凭感觉,而且要多方面思考问题。
  师:你的题我不可能带着你做完,不会的你可以去问数学老师,今天的探讨发现了你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主观性认识:比如“我认为”“我感觉”。我们要学会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正确的做题方法,才能保证我们做对题的高概率。平时也要多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要运用在数学上,也要运用在其他学科上,甚至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上。数学是自然科学,不能用“我认为的”方式去蒙,但不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凭感觉,比如,诗人、作家,他们就是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创作出那么多美妙的文章和佳句流传下来。
  来:嗯,我明白了,老师。
  第四次咨询,咨询师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帮助来访者澄清行为背后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同时做到了很好的陪伴。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看到来访者身上的正向资源,帮助来访者去掉不合适的“大帽子”,挖掘身上的资源,开发潜能,充满信心地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是心理咨询的真正魅力。
  个案追踪的时候,来访者写道:“当老师问我决定上高中还是职校时,我有点吃惊。因为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上高中。我本来以为老师会告诉我不要放弃,可老师让我自己选择上高中还是职校。虽然有点诧异,不过想了想, 这样也对。学生想怎么样老师并不知道,所以要问清学生的想法后再进行开导,同时也不逼迫学生做不想做的事。第一次咨询后,我便把老师当成了自己信赖的倾诉的对象。我想,如果我把我害怕的、我烦恼的结解开了,我还是不想放弃自己的吧。于是在第二次咨询的时候,我告诉老师我要为迈向高中奋斗。就这样在老师的陪伴下,我再次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我开始对最畏惧的理科感兴趣。中考成绩虽然不太好,但至少能上高中,也比自己估算的分多很多。高中,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想我不会再像初中时那样懒散,我要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我相信,明早醒来,尘封的花瓣会全部盛开。
  点评
  升学让现在的中学生面临巨大压力,在巨大升学压力之下,学生要么迎难而上求成功,要么退避三舍逃避失败。本文的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因对自己考上高中没有信心而不想考高中的学生是如何转变成信心百倍考高中并取得不错成绩的案例。
  本文的作者没有对学生不想考高中的内在心理过程进行分析,而是通过人本主义的包容和无条件接纳,出乎学生意料地让学生自己选择是考高中还是考职校,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并被尊重的感觉,立即建立起了信任的咨访关系。通过让学生思考是自己想上高中还是为了别人想上高中,一下调动了学生内心强烈想上高中的愿望,明白自己口头说的不想上高中,只是想逃避无法上高中后的痛苦。
  在确立来访者自己内心其实是想上高中之后,接下来就是看看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对上高中没有信心。分析后发现是学生的对数学和物理的一些题目的认知和学习方法导致了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咨询师创造性地使用了焦点解决的技术,帮助学生矫正了“应用题我都不会做”这样的观念,并让学生学会了做应用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做好应用题的信心一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后顺利考上了高中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人们总是强调心理咨询的非指导性,作者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建立了信任的基础上,在尊重来访者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指导让来访者获得成功体验,通过成功体验激发自信并改变来访者行为是完全可行的。因为挫败让人自卑,成功体验是让人自信的最好办法。作者的治疗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每次个案咨询之后咨询师注意个案分析和个人成长,这是咨询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广大读者可以好好体会的地方。
  点评者:李阳,南昌大学讲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涉县天津铁厂第一中学,邯郸,056404)
  编辑 / 何 妍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生命教育;台湾;反思  2012年初,我有幸作为郑晓江教授团队的一员赴香港教育学院参加以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学术及专业实践会议”。1月13日,我们一行在香港马鞍山循道卫理小学认真观摩了一堂由台湾某实验小学教师执教的生命教育示范课“人因梦想而伟大”,心中感慨颇多。整堂课有精彩难忘的瞬间,也有些许遗憾。在此,我略述一些课堂情境及个人对这堂课的反思,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有
期刊
〔关键词〕高中生;压力;团体心理辅导;态度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压力如刀,具有两面性;  2. 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  3. 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  [活动准备]  6个信封,粉笔若干,“扑克牌游戏”课件。  [活动设计]  一、引入话题  课前游戏:你不可能用你的舌头舔到你嘴里的所有牙齿;所有的傻瓜听到第一条真理的时候都在舔自己的牙齿;第一个真理是谎言(想必你已经证实了);你正在
期刊
〔关键词〕条件性情绪;暗示性学习低能;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一、基本情况  李响,女,高三学生,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当地某中学语文教师,母亲为一名农民。初二时转到父亲所在学校学习,并选择重读初一。这时初一英语改用新教材,语法知识偏多,李响的第一感觉就是语法很枯燥、很难学。高二时李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并用整年的时间学习美术技能和绘画,文化课的学习也就放下了,很长时间没有学英语。其具
期刊
〔关键词〕心理学实验;归因方式;行为  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归因就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解释方式。在学校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即使在考试成绩并不好的情况下,也很乐观,仍然对今后的成功抱有信心,并且愿意继续努力。这是因为他将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或任务的难度过高,这样的归因促使自己仍然保持对自己能力的乐观态度,归因引起的只是
期刊
〔关键词〕希望;希望疗法;学困生;积极心理学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无论是教育家、心理学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一线工作者都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全体”。然而,当前一些学困生的出现给“面向全体”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重点高中学困生的出现更是给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了干扰,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期刊
〔关键词〕问题行为;心理诉求;尊重;信任;接纳  新学期开学不久,就有学生家长来咨询室做客。来者是学生小王的母亲,一位焦虑的中年妇女。一进咨询室,小王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诉说小王在家的种种问题行为,希望心理老师能够为她指点迷津。不久,小张的母亲也来到了咨询室,她所说的小张在家的行为表现,与小王几乎一样:对待家长态度恶劣,动辄粗暴顶撞;学习不够专心,沉湎于与学业无关的课外书籍。职业敏感告诉我,小王和小张
期刊
“衡水湖畔,滏阳河东,汉唐故邑,厥有衡中。”(引自《衡中赋》)  作为中国十大名牌中学、衡水“新三绝”之一的衡水中学(以下简称“衡中”)声名远播。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衡中,那就是“朝气蓬勃”;如果用一个短语概括对衡中师生的印象,那就是“激情燃烧”。  衡中师生像全国其他重点中学的师生一样,朝五晚十,披星戴月。然而,在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任何疲惫,职业倦怠、学习倦怠也与他们无缘。他们始终精神焕发,满怀激
期刊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期待效应;积极教育    每个孩子的心,其实都是一朵花,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多少年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习惯于批评与指责孩子身上所谓的“过错”,人为地控制孩子做这做那,缺乏积极的引导,结果使孩子整天害怕做错。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教育是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动,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帮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
期刊
〔摘要〕家庭心理教育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家庭心理教育概念释义,对家庭心理教育实施的重要性、迫切性、优势以及有效策略展开论述,以期对家庭心理教育现实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为家庭科学地实施心理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家庭;心理教育;儿童;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10-0
期刊
2011年9月21日上午八时,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承办的主题为“开展生涯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隆重召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孟佳、主任谢春风、杨忠健教授、朱凌云博士以及朝阳区教委领导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还有北京市各区县教委的代表共170多人。  朝阳区幸福村学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