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2)25-02-02
作者:石彩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教育好学生,怎样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怎样突破“泥土思维”的旧论调,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值得注意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想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千方百计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幕后”推向“前台”,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展示”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在课改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大家普遍认识到,生命因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然而,在课堂展示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我们时常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有些课堂不讲展示规范,只注重内容和环节的推进。学生不规范的展示习惯,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再容忍不规范展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是展示时学生之间合作不够,彼此不是补充、合作、纠错的关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使得展示时学生动力缺乏,思辨不强,互动不够。 三是形式单一。一般的课堂上,展示除了板演就是讲解,展示形式过于单调。高效课堂追求生命的狂欢。单一的展示形式成了生命狂欢的瓶颈。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在平时教学中,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情境创设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力求使展示呈现学生理解的个性化的见解和看法:
(一)课前五分钟复述回顾、导入新课。《课标》明确提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一节课开始,我提出上节问题,复习与本节课相关内容,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其具体流程为:二人小组复述巩固,组员先讲,组长纠正补充。展示时,首先学生要声音响亮,阐述问题要完整,语言力求规范;其次由本次值日评委评出“今日之星”。 “课前五分钟说话”的目的是力求使每位学生都洋溢起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说话的积极性,以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每节课都要安排15分钟左右自学课本,合作探究时间。《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的设问导读内容(导读内容一定要围绕教材中心内容并选取重难点、关键点、疑点、热点、易混点,注重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以4人为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有疑问,及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并根据小组完成情况,由值日评委课后打分,一周一统计评出“优秀小组”。
(三)每节内容学完后,我都给学生留下五分钟左右的“小结”时间。具体步骤是:1.针对本节内容,你还有疑问吗,你还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见解?(学生说疑谈理解环节)2.如果让你帮助同学们梳理(概括)一下本节主要内容,你如何总结,请简易小结一下,讲给大家。(学生驾驭课堂环节)这样做,会使得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会让学生逐渐发现自己逻辑思维、情感表达、想象力乃至组织协调能力等优势。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帮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展示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这个过程没有失败者,正可谓是“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走出展示误区,准确定位,从本质上理解和使用有效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展示效力,推动课堂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高平市实验小学046700)
作者:石彩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教育好学生,怎样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怎样突破“泥土思维”的旧论调,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值得注意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想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千方百计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幕后”推向“前台”,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展示”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在课改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大家普遍认识到,生命因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然而,在课堂展示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我们时常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有些课堂不讲展示规范,只注重内容和环节的推进。学生不规范的展示习惯,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再容忍不规范展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是展示时学生之间合作不够,彼此不是补充、合作、纠错的关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使得展示时学生动力缺乏,思辨不强,互动不够。 三是形式单一。一般的课堂上,展示除了板演就是讲解,展示形式过于单调。高效课堂追求生命的狂欢。单一的展示形式成了生命狂欢的瓶颈。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在平时教学中,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情境创设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力求使展示呈现学生理解的个性化的见解和看法:
(一)课前五分钟复述回顾、导入新课。《课标》明确提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一节课开始,我提出上节问题,复习与本节课相关内容,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其具体流程为:二人小组复述巩固,组员先讲,组长纠正补充。展示时,首先学生要声音响亮,阐述问题要完整,语言力求规范;其次由本次值日评委评出“今日之星”。 “课前五分钟说话”的目的是力求使每位学生都洋溢起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说话的积极性,以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每节课都要安排15分钟左右自学课本,合作探究时间。《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的设问导读内容(导读内容一定要围绕教材中心内容并选取重难点、关键点、疑点、热点、易混点,注重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以4人为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有疑问,及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并根据小组完成情况,由值日评委课后打分,一周一统计评出“优秀小组”。
(三)每节内容学完后,我都给学生留下五分钟左右的“小结”时间。具体步骤是:1.针对本节内容,你还有疑问吗,你还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见解?(学生说疑谈理解环节)2.如果让你帮助同学们梳理(概括)一下本节主要内容,你如何总结,请简易小结一下,讲给大家。(学生驾驭课堂环节)这样做,会使得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会让学生逐渐发现自己逻辑思维、情感表达、想象力乃至组织协调能力等优势。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帮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展示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这个过程没有失败者,正可谓是“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走出展示误区,准确定位,从本质上理解和使用有效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展示效力,推动课堂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高平市实验小学04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