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人性论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韩非基于对先秦各家人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人的“好利恶害”之性,并以此作为其阐述人伦关系的基础。韩非将人性与“利”挂钩,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等的观察,认为人伦关系中充斥着强烈的“计算之心”,并将人的“求利之心”排于首位,次之为“相爱之道”。但并不能就此而认为韩非彻底否定人伦道德,他曾多次提及人伦情感。他对人伦关系的认识,实则为“求利之心”与“相爱之道”之间的价值排序问题。
  关键词:人性思想;人伦关系;求利之心;相爱之道
  古今中外,人性问题一度成为思想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熊十力曾说:“凡政治哲学上大思想家,其立论足开学派者,必其思想于形而上学有根据,否则为浅薄之论,无传世久远价值也。”[1]306韩非的人性论,正是处于其思想中的基础地位。他辩证地看待人性问题,并将其体现于人伦关系之中。既肯定了人伦中的血缘之亲,又着重体现人伦关系中的求利之心。其人伦关系为君主如何掌控臣下提供了指导作用。
  一、韩非人性思想的产生
  战国时期,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诸侯各自为政,兼并土地,相互混战,可谓是人性的“炼狱”时期。韩非生逢其时,其人性思想也是其时代的产物。同时,韩非的人性思想有别于儒家孟子的“性善论”,他继承发展了荀子的“饥而欲食”[2]63与前期法家的人性“自利”,提出“不食则不能活”[3]200的人性“好利”思想。另外,韩非发挥了老子的“道”,在韩非看来,“道”是“万理之所稽也”,[3]201为其人伦关系的阐述与人性“好利”在国家治理方式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人伦关系:“求利之心”与“相爱之道”
  韩非人伦关系的核心在于阐明“求利之心”与“相爱之道”的排序问题。他虽然继承了荀子的人性好利思想,但并未对“性恶论”有所论证,因此他并未继承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而是以人性“好利”为基础着重说明人伦关系中的问题。其人性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于人伦关系,为君主掌控臣子奠定理论基础。他列举父母子女、夫妻、兄弟、主人与庸客等人伦关系,归根结底是为阐述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尚且存在“求利之心”,进而说明君臣关系并无血缘之亲,君主欲控制臣下,要以利益之心为出发点。
  关于父母子女之间的人伦关系,韩非强调“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矣。”[3]608可见,韩非将“子父之泽”与“上下之接”相对比,是为阐明君臣关系不同于子父关系,因此君主“行义禁下”并不可行。其实,韩非承认父子之间的亲情,认同“子父之泽”的血缘关系更为亲密。但韩非又进一步提出:“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而况无父子之泽乎?”[3]608在韩非看来,父母之于子女,并不是纯粹的血缘之情,也存在利益之心。父母在对待“产男”与“产女”的结果上大相径庭,尽管子女皆出于“父母之怀祍”,但父母出于“计之长利”的考虑竟在骨肉之亲中产生“贺”与“杀”的分别,所以“计算之心”与“求利之心”是人的本能,甚至骨肉之亲亦难逃于这种算计,更何况乎“无子父之泽”的君臣之间?另外,韩非曾举管仲与桓公对话中竖刁、易牙与开方的事例,以证明人伦关系的由近至远。首先,“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3]500,易牙将自己的孩子蒸食因“君惟人肉未尝”[3]500,由此可见连自己孩子都不爱护的人,何以爱君主?“竖刁自宫以治内”,[3]500尚且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又如何能爱护君主?开方“弃其母”而“久宦不归”,不爱母亲的人,又如何能爱君主呢? 由此可见,韩非认同父母子女之间的人伦亲情,他并非否定道德。只是在“求利之心”的对比下“相爱之道”次之,那夫妻间的人伦关系如何呢?
  关于夫妻关系,韩非提出:“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則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3]151在韩非看来,无论是“万乘之主”抑或是“千乘之君”,难免因君主之位的传承而被妻儿盼望早死。在他看来,夫妻之间因妇人“美色衰”,丈夫“好色未解”而产生疏远,又因“子疑不为后”而导致父子之情泯灭。足矣证明人的“求利之心”远远胜于“相爱之道”。那么这种疏远与泯灭是否有幸存呢?韩非认为“唯母为后而子为主”[3]151才可以化解这种权势之争而带来的亲情泯灭,才会继先前“男女之乐”,[3]151“擅万乘不疑”,[3]151否则难逃“鸩毒扼昧”[3]151之果。然而,若是因权势之争得意化解而存在“男女之乐”、避免“鸩毒扼昧”,也只能将之称为是一种幸存。其得以幸存的根本不过是利益得以满足,又怎能称之为人伦情感呢?究其根本亦是利益争战之后的“战利品”,依旧是“求利之心”胜于“相爱之道”的人伦关系。然后韩非对人伦关系的丑恶化不仅局限于此,还体现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韩非认为,“求利之心”优于“相爱之道”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他进而提出:“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为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3]151-152韩非以“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论证“爱马“与“爱人”并非出于人伦情感的“爱”,而是出于“为战与驰”的利益角度。其进一步说明“医善吮人之伤”也是“利所加也”的缘故。由此可见,上述的各种人伦关系皆诠释着“求利之心”优于“相爱之道”,他认为无论是有血缘关系的人,还是无血缘关系的人。都存在“计算之心”。他坚定地站在了利益至上的角度来看待人伦关系。但与此同时,他承认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并认为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是至亲,要近于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他明确的人伦关系是存在远近之分的。只是尽管父子骨肉至亲,在面临利益的抉择时,尚且存在着“求利之心”优于“相爱之道”,更何况乎君臣之间?
  关于君臣的人伦关系,“夫君臣非有骨肉之亲,正直之道可以得利,则臣尽力以事主;正直之道不可以得安,则臣行私以干上。”[3]130韩非提到“非有骨肉之亲”,可见他并非完全否定人伦道德与骨肉亲情,他以父母子女之间薄情求利的一面,来进而推论君主与臣下之间的利害关系,君主与臣子之间更无“去求利之心”的可能。“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君臣之交,计也。”[3]173韩非认为臣子“行公义”或“行私心”取决于君主的“明”或“乱”,君与臣的“畜”与“事”皆交于“计”。由此可见,君之情在于“害国无亲”;臣之情在于“害身无利”,韩非将“君臣之利异”诠释的淋漓尽致。无论君主还是臣子,从本质上来看均为利益所驱使。那君主应当如何掌控君臣关系呢?   首先,君主要存防备之心。韩非提出:“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其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3]31韩非认为,“君臣”、“主妾”、“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危害君主权势的因素。因此,他认为君主应当有备于臣,维护“身之至贵”、“位之至尊”、“主威”与“主势”。何以防备臣下呢?韩非提出:“故虚静以待令……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3]36他认为,倘若君主的“欲”与“意”有所展现,那么臣子将会粉饰自身言行、掩饰真实观点。因此,在韩非看来,君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虚静无为来静观臣子的言行,以此深入了解臣子的实情。以静应动,以无为而有为。
  其次,君主应当施以“赏”与“罚”来正确掌控臣下。于竖刁、易牙与开方之类,远其人并非“有度者之言”[3]501。若因迎合君主而不顾及自爱与亲情,而使君主远之,可谓“是欲君去忠臣也”[3]501。因此,“明主之道”在于“设民所欲”[3]501与“设民所恶”[3]501,根据其“欲”与“恶”而“求其功”或“禁其奸”,以达“爵禄以劝之”[3]501、“刑罚以威之”[3]501。因此,在韩非看来,“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3]501臣下尽忠与否,在于君主是否“有道”,而非去除竖刁之辈。同时,君主还要正确择取臣下。何以作为择取臣子的原则呢?韩非认为择取臣子的原则在于“法”。他提出:“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则国治……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讎法则可也。”[3]50韩非认为,“以誉进能”则会导致臣子忙于个人私交,因此出现“释公行”、“行私术”的风气,导致“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的场面。他认为,“忠臣”与“奸臣”的“伏”与“进”取决于君主对待忠奸的态度,若是“使法量功,不自度也”[3]50,则“能者”与“败者”便会因其能力而受到公平的对待,君臣才会达到“易治”的境界。在韩非看来,圣明的君主不应以个人的喜好抑或是个人意愿来选拔人才,而应采取统一的法制来度量人才。韩非之所以谈论臣子与君主的利益关系,其用意在于为君主提供治理臣子之道。但同时存在一个问题,若是以君主的“赏”与“罚”作为是否忠于君主的前提,如此一来,即便是有才能的臣子,又能否称之为真正的贤臣?臣子忠于君主、忠于国家,究竟是出于求利之心、“赏”与“罚”之下的利害关系?还是出于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韩非认为“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3]51他承认“无有二心”者为贤能臣子。并强调此类臣子“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3]51可见,韩非并未否认“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 [3]51的贤臣。而是认为不应当依赖于臣下的“贤”,当以“计”来驾驭臣子。如此看来,其人性思想为君主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在韩非看来,人伦关系中存在“相爱之道”,但是无论父母子女、夫妻、君臣,一切的人伦关系却以“求利之心”为首位。“相爱之道”虽然存在于特定的关系之中,但最终也被人与人之间的“计算之心”掩盖,几至淹没。可见,他承认人伦道德的存在,只不过,他认为人性的利益之心要胜于人伦道德。尤其是在“乱世”之下,韩非的人性思想,旨在劝诫君主以“利益之心”作为统治的出发点,但并不可以因此而推断韩非否定道德、否定人伦关系。
  三、现代价值
  韩非通过父母子女、夫妻、君臣等人倫关系进行论证,他既肯定人伦亲情,但同时强调,即使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尚且“求利之心”胜于“相爱之道”。那么,君主管理臣子便更应当注重“求利之心”的作用。于当今社会而言,对于一些“唯利是图”、“狗猛酒酸”的社会现象,我们更应当辩证地看待韩非的人性思想,正确看待人伦关系中的情感与利益的矛盾。有助于我们将其应用于当今的管理领域。其实韩非并非“不通人情”,并未在一般意义上否定人伦关系本身的价值及其存在性,他认可人伦关系的远近生疏。其真正用意在于来衬托君臣关系的无血缘特征,并以此来寻找君主与臣子的“共性”关系。另外,韩非将荀子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63发展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3]629为其治国之道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肯定,其对人性思想的贵“因”性推动了其治国之道的提出。但与此同时,他有些功利主义,他认同“相爱之道”,却为君主的统治而几近湮没了“相爱之道”的存在。关于其人性思想中“相爱之道”与“求利之心”的考量,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颇有启迪。
  四、结语
  韩非基于对人性自利的认知,他认可人伦关系中的“相爱之道”。只是认为人伦关系中“求利之心”要胜于“相爱之道”。在“情感”与“利益”间更多地体现了利益至上的现实性。他之所以如此强调人的好利之性,归根结底是为君主何以处理君臣关系、何以治理民众、何以实现国治而奠定基础。他缩小了对于人伦情感的论证,其实,在韩非的人性论中仍可追踪到人伦道德的存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当今社会深有启迪。
  参考文献
  [1]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5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先谦撰.沈啸寰 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张觉校注.韩非子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6.
  [4]宋洪兵、孙家渊.韩非子解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九州出版社,2013.
  *本文系黑龙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韩非人性思想及其当代审视研究。项目编号:2020698。
  作者简介:
  冷汶倩(1995-),女,黑龙江省巴彦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伦理思想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消费方式。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购物可以买到新奇和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本文主要从界面设计要求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来探讨关于网络购物应用程序的设计方式,并研究其中的视觉原理与动态效果。  关键词:网络购物;视觉设计;APP界面设计  一、网络购物的发展  (一)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购物的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是近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首要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较多,且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工作,因此大部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围绕教学改革对高中学生政治学习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对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提升课堂效率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兴趣;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当今社会越来越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初中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阶段,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根据目前初中英语课堂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对学习英语兴趣缺缺,因此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们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学  一、了解学生英语学
期刊
摘 要:尼泊尔是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部山地的与我国相毗邻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和西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代,中国的发展在世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各国能够搭上中国这辆发展高速的快车,国家顶层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顶层战略方针。而对处在“高原丝绸之路”上的南亚各邻国的研究和了解则显得尤为关键。国内学术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周边国家做了不少研究。  关键词:尼泊尔;中国西藏;综述;文献  一、藏文史料文
期刊
摘 要:歌唱是当今社交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重要部分,歌唱既锻炼了人们肺活量、增强了体质,又可以让人们心情愉悦,精神清爽;还可以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让人释放压力,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歌唱还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爱好、兴趣并提高其鉴赏力,锻炼胆量,增强自信心,让其性格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成长!歌唱是一门比较综合的艺术,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发出美妙的声音、掌握歌唱的方法
期刊
摘 要:世界多样性使不同国家、地区在文化背景和文化选择上存在差异。作为以此为背景下进行的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商务英语翻译在经济全球化的场域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升翻译效果,除了要不断提高翻译技巧外,还应充分了解文化表达差异、颜色认识差异、心理特点差异、数字认知差异,确保翻译工作不出现歧义,准确掌握和理解商务词汇的文化内涵,强化大量文化知识和文化习惯的习得,准确传达商业信息而非简单的形式对应。  关
期刊
想來的时候,  我给你制作了一把无形的梯,赋于了你向上的力量;  想走的时候,  我也给你制作了一把无形的梯,给予了你离开的理由。  为何总叫人思绪难收,  只因无形的梯久驻心头。  刘爱武 高级农艺师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发展口号的推动下,我国各个阶段学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逐渐增加艺术类课程的分量,提高其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一个综合性的思維,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实现人才的全面和多元化发展。音乐课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重要的一环,价值不可忽视。然而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才能成为高效高质的,因此本文就将针对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展开讨论。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
期刊
摘 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每个人无法计算人生的路途有多远,但是每个人可以把握的是旅途中的每一个站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道风景。汤红民同志也深知自己的理想与责任,坚信能够将秉持“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思想,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工作中不畏艰险,在未来的实践中,用在工作里经验亲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裕社会。  关键词:理想与责任;探索精神  一、《世界汤氏总谱》隆重面世
期刊
摘 要:朝鲜诗家论中国诗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各种文集的序、跋、书信,以及诗话著作中。序、跋、书信中的论述,由于文体的原因,大多着眼于唐诗的某一方面;而诗话中的论述,由于诗话的随笔形式,存在大量对于唐代诗人及诗歌的评论,谈诗、议诗、评诗、论诗等,不一而足。朝鲜诗话提供的资料,对研究中国诗歌有重大的价值,并将其价值归纳为域外视角价值、诗歌赏析价值、诗歌注释价值、诗歌品评价值。  关键词:古代朝鲜;唐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