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理论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符号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广州市“美丽乡村”莲麻村的视觉形象标志进行了解构,并对其受众定位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符号莲麻村标志设计
  引言
  莲麻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隶属从化区管辖,村委会在G105国道附近。该村面积约41.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人口逾1500人。莲麻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经济模式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三季李、水稻等)。近年来,村委会充分利用本地生态优美的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引进广州市“石谷度假村项目”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并斥巨资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特色小镇,美丽莲麻”旅游品牌。本文以笔者设计的“莲麻村”标志(以下简称“标志”)为对象,从符号学和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
  一、“莲麻村”标志的符号学解读
  符号学,广义上是指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狭义上的符号学特指由索绪尔、皮尔斯等学者创立的现代学科理论,它在文学、设计学、电影学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标志作为图像符号,具有和语言中“句子”相类似的、能够传达多样含义的功能。它是某种“非语词性”符号,可以被称为“超符号”。例如一幅苹果画像,它传递给受众的,不仅是“苹果”这个“词”,还能够结合其颜色、形状、细节等要素,传达出“一个放在XX地方,有着XX颜色、XX形态的苹果”等信息。而苹果画像这一“所指”,也被赋予了丰富的“能指”涵义。
  意大利著名学者安伯托艾柯在语言学“分节”理论(即一个句子可以分节为词组、词、语素等更小的单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图形图像的“三重分节”理论。他将单幅画面(静态)进行划分,可以得到象形图像、象形符号和象形义素三个组成部分。
  以笔者设计的“莲麻村”标志图形(见图1)为例,按照“三重分节”理论,可以做下列读解:
  (一)第一重分节:象形图像
  该标志包括图形图像和文字图像两部分。图形图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在吸引目标对象注意力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文字图像能准确地描述图形内容,使受众对标志产生准确的认识。二者以“组合关系”的形式编码,形成了具有完整涵义的品牌符号。
  (二)第二重分节:具有语言学中“词”类似功能的“象形符号”
  “莲麻村”标志由以下四个肖似型符号组成,分別是:竹、山峰、小桥和溪水,能向受众精准地传达出村落的核心景观元素。该标志各个符号搭配合理有序,造型简洁美观,充满“意境”美和“内涵”美(详见下文)。
  (三)第三重分节:具有语言学中“语素”类似功能的“象形义素”
  “语素”是语言学中最小的语法单位,“象形义素”亦然,它是静态图像中最小的组成要素。以标志为例:有色彩义素(蓝色、绿色),线条义素(书法笔触)和结构义素(各象形符号的空间结构比例)等,义素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标志设计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修辞“符码”,形成丰富的“蒙太奇”含义。
  二、标志的受众定位分忻
  受传者的“接收环节”,在讯息传播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能影响品牌建设的成败。因此,标志在设计过程中,务必要考虑受众定位。
  (一)标志要与莲麻村整体的品牌形象和受众定位相吻合
  1.莲麻村在社会、文化定位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社会定位:莲麻村的发展得到了广东省委和广州市委的大力支持,并于2016年底,入选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在这个背景下,定位为岭南“生态文化旅游村”的莲麻村,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让莲麻村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文化定位: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莲麻村经过百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客家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共同构建了莲麻村的文化名片。在打造“最美乡村”品牌、构建视觉传播符号时,我们需牢牢把握其文化内涵,为品牌注入持久的“生命”活力。
  2.受众定位:
  莲麻村远离喧嚣的城市,以其自然恬静的生态美著称,被誉为隐匿在珠三角城市森林的“后花园”。需注意的是,虽然该村旅游景点较多,配套设施亦比较完善,但放眼全国,“村落生态、文化游”的定位并没有很高的竞争力。省外游客来粤旅游,一般而言有两个诉求点:一是为了感受珠三角城市风光与魅力(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二是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看骑楼、听粤剧,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
  可见,莲麻村的目标消费群体,并不是面向全国的,而是以居住在珠三角地区(主要是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喜欢自然风景,向往田园生活的城镇居民为主。鉴于此,我们总结出目标受众的几大特征(见表1)。
  因此,笔者在设计标志时,选用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田园生态”符号作为设计元素(见图1)。这些符号不仅可以将莲麻村的核心景观(山、水、竹、桥)传达出来,还能精准定位,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与喜好。
  (二)设计师在设计标志时要避开“雷区”,避免其在“解码”的过程中产生歧义
  美国学者皮尔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符号学“三角模型”。在模型中,他将“符号”(A)、“对象”(B)、“诠释项”(c)置于三角形的顶点,三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见图2)。以笔者设计的标志为分析对象,可以得到(如图3)的模型结构:
  在这一模型中:诠释行为(C)相对于标志(A)的被动性正如标志(A)相对于品牌形象(B)的被动性;正由于这种被动性,诠释行为(C)作为一种表象(或一个表象性成分),相对于标志(A)和品牌形象(B)二者又是潜在主动的。因此,在设计标志的时候,设计师务必要兼顾目标受众(特别是其对标志的阐释行为),杜绝有歧义的标志设计,否则会导致整体品牌形象受损。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符号话语在流通的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编码”阶段、“成品”阶段和“解码”阶段,其中,“解码”阶段是核心环节。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标志,意义主要是接受者“生产”的。一个优秀的品牌标志要做到能准确传递其所蕴含的信息要素,“编码”(设计环节)与“解码”(读解环节)两相和谐;反之,会产生歧义。   笔者在进行标志“编码”时,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具体的景观事物提炼为“肖似型”符号元素。
  这些经过初次提炼而产生的符号元素直观、简洁,在符号学中被称为“短路符号”(能指等于所指)。它们不易产生歧义,识别难度低,适合用于大众推广、宣传。
  第二阶段,将“山、水、竹、桥”四个符号有机组合,形成“指示性”含义。
  ①图形部分是“莲麻”二字的大写首字母“L”、“M”,配合下方文字部分,能将标志所代表的村落进行指示说明;
  ②标志整体借鉴了毛笔“笔触”的样式,将图形、文字元素以山水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传统的艺术风格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相融合,诠释出莲麻村的旅游定位。
  第三阶段,将“蓝、绿”二色用在了标记设计中,形成“象征性”含义。
  绿色作为标志的主体色,不仅可以勾勒出“翠竹”、“青山”的视觉形象,还能带给人以自然、舒适、健康、养生的心理感受,产生丰富的品牌联想。蓝色作为标志的辅助色,与主体绿相辅相成,象征了静谧与清新的自然环境。
  通过以上三个“编码”环节设计出的标志符号,简约明了读解门槛底,且极富辨识性。受众在“解码”的时候,可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立场,让自己运作于“支配代码”之内。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标志除应具备上文所述的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标志设计要保证“识别性”。
  “直观简洁”是标志设计的主要特点。识别度高能给转播带来便捷,使受众快速地识别莲麻村的视觉形象。在标志设计中,图形符号能被识别是最基本也是关键所在。
  第二,标志设计要具有“共识性”。
  莲麻村标志设计仅从村落自身考虑是不够的。标志的设计既要被当地村民所接受,更要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后者尤甚。因此,在标志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
  最后,標志设计应具有“稳定性”。
  标志设计是经过笔者反复调整、团队多次探讨才最终确定的,作为品牌视觉形象的最重要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莲麻村的发展带来助力。如著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的标志已在市场存在数十年,其简单的符号早已深深地植入大众脑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选择与消费。所以,保证莲麻村标志设计的稳定性和可延续性,是设计过程中的核心课题。
  文章的理论模型主要建构在符号学和传播学的基础上,将这两个理论应用到设计作品分析中,可以算是—次“大胆”的尝试。由于笔者专业知识有限,所写内容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本文。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主要对从化区村落品牌莲麻村VI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从化区莲麻村品牌发展历程当中VI设计占据的重要作用。研究分析从化区莲麻村VI设计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提出了VI设计在从化区莲麻村品牌设计的思路和相关提议,希望借此能够让从化区村落品牌莲麻村得到快速发展,创造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村落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莲麻村 村落品牌 VI设计  引言  从化区莲麻村位于广东省吕田镇的最北面,北接韶关
期刊
摘要:文章以池州市醉山野旅游区为例,在充分探访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特点、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可利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慢生活”理念的阐述和乡村轻手工作品的探索,力求在“快”与“慢”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充分接触大自然之后,在心境平和下融合慢生活理念,与大自然进行互动,与亲戚朋友进行互动,以“轻手工”为引子,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亲身体会“慢生活”,暂时遗忘生活与工作中的快节奏,在手工活动中缓
期刊
摘要:景观设计基础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兴趣和锻炼基本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目前景观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课程教学培养方案,激发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热情,以期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环境景观设计人才。  关键词:景观设计基础 设计课程 教学方案  引言  景观设计涉及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多种学科,是一门集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以陆家新屋为调查对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文章也将其与现代住宅的空间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室内空间的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分析、室内空间尺寸三个方面,总结出湘南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异同,为湘南传统民居的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陆家新屋 人体工程学 湘南传统民居  一、湘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
期刊
設计说明:招贴设计以牛杂美食为主题。因此主题与传统街边的美食有关,所以以场景式的手绘手法,暗示传统牛杂美食摆卖的渊源。设计通过实地场地调研及美食制作过程的分析、提炼,运用手绘方式,将厨师及其顾客的人物形象卡通化,展现出人们排着长队来品尝牛杂美食的过程、及其厨师精致细腻的烹制过程。同时整体招贴设计追求简洁的形式,突显主题,并以悬挂招贴的方式,画面内容结合折纸的纹理、手写文字的表达,以求达到一种亲切宜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设备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MOBA(Multl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游戏,全称多人联机在线竞技游戏,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之间风靡。本文主要以著名MOBA游戏DOTA2为例,运用3w(what,why,how)逻辑展开从反应与意识集中(what:哪些行为上的突破)、能力与动机(why:为什么会发生突破性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下社会环境下传统竹编工艺产品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创新设计的语境下,竹编产品创新设计应用的原则。并以模块化竹编包为案例,分析竹编工艺在包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和研究,提出了元素归纳,材料混搭,模块化和细分人群四个创新设计应用方向,具象地展现了竹编工艺在包袋设计领域中实现创新设计的可行性,为竹编产品贴近生活,适应现代消费者在个性时尚和生活理念方面的需求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竹编工艺
期刊
摘要:社区街道作为城市的“公共起居室”,是社区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街道活力的准确评估是社区街道建设与改造成功的关键。文章以北京市天通苑社区为例,通过现场调研与后期数据分析,探索社区街道活力的构成关系与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制订改善策略,为北京市社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区街道活力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引言  社区街道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街道
期刊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独特、富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是建筑形象展示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结合建筑色彩理论对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色彩设计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其设计的创意与特色,以期对我国建筑色彩设计起到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色彩设计 建筑空间 上海自然博物馆  引言  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是具有冲击力且最富有感情的。著名的“七秒钟色彩”理论指出,人们对于一个人或一件商品的认识,可以在七秒
期刊
摘要:近3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在客观上加剧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在当下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这一失衡状态越发凸显。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失衡、人地关系急剧变化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以此为背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索一条能整合社会资源、发掘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潜力,促进城乡互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十分必要。本研究以乡村社区营造为研究内容,以台中埔里镇桃米社区为典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