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业和事业的成功。本文拟从情绪智力与成功的关系、中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中学生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三个方面,谈论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关键词】情绪 调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3-01
一、情绪智力与成功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时候,总带有一定的态度,或喜欢或厌恶,或崇敬或鄙视。完成一件任务或工作后会感到喜悦和轻松,工作不称心时会产生不满,遇到挫折时会悲观沮丧,情绪最能表达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它是人心理状态的晴雨计。“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并识别和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就是情绪智力。高尔曼在其著作《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提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情商的提法仍存在分歧和争议,但是有关情绪智力决定人们成功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曾针对青少年的情绪不良问题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超过61%和55%的学生有情绪不良和适应不良问题。教育学家指出,孩子的成长趋向与其智商高低并不存在绝对关系。决定孩子将来是否会有所成就,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理解和控制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有统计表明,情绪稳定、行为的目标性、忍耐和坚持性较强的孩子较容易获得学习和工作的成功。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二、中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
(一)抑郁
抑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体验,首先表现在心境上,情绪低落,沮丧,容易波动,心烦易怒。其次表现在消极的自我评价上,总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再次表现在行为上,做事力不从心,感到无兴趣、无望、无助、被动。一旦进入抑郁,学生就会看不到生活的阳光,无心做任何事情,对周围一切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下降,记忆力不如以前,思维速度缓慢,思考问题困难,上课、看书或做作业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
(二)焦虑
焦虑是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或结果的一种紧张担心的情绪。中学生的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和社交焦虑。
1.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当学生意识到考试情境对自己有某种潜在威胁时,产生的紧张的内心体验。考试焦虑有三种表现:认知表现,以担心为特征,自我评价消极;生理表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胃肠不适,多汗尿频;行为表现,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离开考场等防御或逃避行为。
2.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指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是可能被注视的一个或多个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每个人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多少都会感到紧张,但是我们能较好地控制我们的行为,比如上课回答教师提问时,我们感到紧张,但是我们会正确回答问题。倘若由于紧张而忘记了答案,就属于社交焦虑了。
(三)嫉妒
嫉妒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性情感。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主要在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名誉、地位、钱财、爱情。有的会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笼统内容,即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内。
(四)虚荣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比如学生考试作弊就是虚荣心在作祟。人类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对成就、力量、权威、名誉、地位、声望等方面。一个人的需要应当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否则就要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的虚荣心。可以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
三、中学生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一)认知调节
1.端正认识
由于形成坏情绪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人对事件的看法,面对一件事情,产生何种情绪,决定权完全在个人自己手中。如果改变自己的看法,就会使心情平静,安之若素,因而端正认识是调节情绪的首要方法。例如某位中学生某门课程中考试得70分,开始时他认为70分意味着他在班上的排名倒数,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一落千丈,教师和父母会批评自己,挫折感油然而生,感到非常痛苦。随后他进行了认知调节,70分只代表一次考试的结果,考的只是他掌握知识的一部分,他掌握的其它知识还没有考,这次成绩不能代表他的所有水平,他还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就不会产生挫折感,更不会自暴自弃,而是增强信心,迎接以后的挑战。
2.变换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位置,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会不同。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处理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时,可以变换一下角色,试着从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理解别人,自己也会变得愉快。例如许多学生对老师持挑剔心理,认为老师应怎样怎样,如果学会换个角度看老师,假如自己是老师,自己会如何做,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降低期望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对他人的要求也不要太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有的人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定得过高,难以实现,极易产生挫折感而郁郁寡欢。比如,对于实力在80分左右的同学,却期望自己考95分以上,目标难以实现,极容易导致考试焦虑产生。有的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如果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大失所望。降低期望,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二)行为调节
1.学会倾诉
当个体心中有了不愉快,感到痛苦时,可以向朋友进行倾诉。当把自己的郁闷、烦恼和痛苦讲给对方听时,他人的指点会让自己茅塞顿开,抑郁也会一扫而光。也可以对自己倾诉,例如写日记,刚开始写时,可能会心情烦乱,但随着日记的展开,心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轻松起来。
2.运动宣泄
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身体轻松往往会使心情愉快,身体不舒服也会使心情变得沉重。心情不佳时,可以通过运动来变换自己的心情,散散步,打打球,游游泳,身体舒畅的同时,心情也会明朗许多。
3.助人为乐
每个人都有种“被他人需要的需要”,当我们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时,我们的这种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体验到个人的价值感。需要的满足,价值感的产生是快乐的源泉。
4.遗忘转移
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好办法,当产生某不愉快的情绪时,最好能尽快地遗忘掉,使自己的思想转移到更有意义的地方去。最好醉心于学习、工作,也可以和知心朋友谈学习或外出旅游,参加文体活动,看电影、电视或找些有益的书读读,使精力转移。活动的方式并不重要,得要的是活动会使我们的心情愉快。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柳斌,周宏,高长梅等.北京: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
[3]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键词】情绪 调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3-01
一、情绪智力与成功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时候,总带有一定的态度,或喜欢或厌恶,或崇敬或鄙视。完成一件任务或工作后会感到喜悦和轻松,工作不称心时会产生不满,遇到挫折时会悲观沮丧,情绪最能表达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它是人心理状态的晴雨计。“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并识别和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就是情绪智力。高尔曼在其著作《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提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情商的提法仍存在分歧和争议,但是有关情绪智力决定人们成功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曾针对青少年的情绪不良问题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超过61%和55%的学生有情绪不良和适应不良问题。教育学家指出,孩子的成长趋向与其智商高低并不存在绝对关系。决定孩子将来是否会有所成就,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理解和控制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有统计表明,情绪稳定、行为的目标性、忍耐和坚持性较强的孩子较容易获得学习和工作的成功。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二、中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
(一)抑郁
抑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体验,首先表现在心境上,情绪低落,沮丧,容易波动,心烦易怒。其次表现在消极的自我评价上,总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再次表现在行为上,做事力不从心,感到无兴趣、无望、无助、被动。一旦进入抑郁,学生就会看不到生活的阳光,无心做任何事情,对周围一切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下降,记忆力不如以前,思维速度缓慢,思考问题困难,上课、看书或做作业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
(二)焦虑
焦虑是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或结果的一种紧张担心的情绪。中学生的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和社交焦虑。
1.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当学生意识到考试情境对自己有某种潜在威胁时,产生的紧张的内心体验。考试焦虑有三种表现:认知表现,以担心为特征,自我评价消极;生理表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胃肠不适,多汗尿频;行为表现,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离开考场等防御或逃避行为。
2.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指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是可能被注视的一个或多个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每个人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多少都会感到紧张,但是我们能较好地控制我们的行为,比如上课回答教师提问时,我们感到紧张,但是我们会正确回答问题。倘若由于紧张而忘记了答案,就属于社交焦虑了。
(三)嫉妒
嫉妒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性情感。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主要在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名誉、地位、钱财、爱情。有的会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笼统内容,即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内。
(四)虚荣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比如学生考试作弊就是虚荣心在作祟。人类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对成就、力量、权威、名誉、地位、声望等方面。一个人的需要应当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否则就要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的虚荣心。可以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
三、中学生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一)认知调节
1.端正认识
由于形成坏情绪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人对事件的看法,面对一件事情,产生何种情绪,决定权完全在个人自己手中。如果改变自己的看法,就会使心情平静,安之若素,因而端正认识是调节情绪的首要方法。例如某位中学生某门课程中考试得70分,开始时他认为70分意味着他在班上的排名倒数,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一落千丈,教师和父母会批评自己,挫折感油然而生,感到非常痛苦。随后他进行了认知调节,70分只代表一次考试的结果,考的只是他掌握知识的一部分,他掌握的其它知识还没有考,这次成绩不能代表他的所有水平,他还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就不会产生挫折感,更不会自暴自弃,而是增强信心,迎接以后的挑战。
2.变换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位置,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会不同。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处理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时,可以变换一下角色,试着从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理解别人,自己也会变得愉快。例如许多学生对老师持挑剔心理,认为老师应怎样怎样,如果学会换个角度看老师,假如自己是老师,自己会如何做,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降低期望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对他人的要求也不要太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有的人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定得过高,难以实现,极易产生挫折感而郁郁寡欢。比如,对于实力在80分左右的同学,却期望自己考95分以上,目标难以实现,极容易导致考试焦虑产生。有的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如果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大失所望。降低期望,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二)行为调节
1.学会倾诉
当个体心中有了不愉快,感到痛苦时,可以向朋友进行倾诉。当把自己的郁闷、烦恼和痛苦讲给对方听时,他人的指点会让自己茅塞顿开,抑郁也会一扫而光。也可以对自己倾诉,例如写日记,刚开始写时,可能会心情烦乱,但随着日记的展开,心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轻松起来。
2.运动宣泄
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身体轻松往往会使心情愉快,身体不舒服也会使心情变得沉重。心情不佳时,可以通过运动来变换自己的心情,散散步,打打球,游游泳,身体舒畅的同时,心情也会明朗许多。
3.助人为乐
每个人都有种“被他人需要的需要”,当我们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时,我们的这种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体验到个人的价值感。需要的满足,价值感的产生是快乐的源泉。
4.遗忘转移
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好办法,当产生某不愉快的情绪时,最好能尽快地遗忘掉,使自己的思想转移到更有意义的地方去。最好醉心于学习、工作,也可以和知心朋友谈学习或外出旅游,参加文体活动,看电影、电视或找些有益的书读读,使精力转移。活动的方式并不重要,得要的是活动会使我们的心情愉快。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柳斌,周宏,高长梅等.北京: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
[3]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