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因收购埋下的地雷,终于在三年后得以引爆,这样的故事正发生在蓝丰生化上。
蓝丰生化4月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日前在审计2017年年报时发现子公司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舟制药”)银行存款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涉及资金高达3亿元。
方舟制药系2015年蓝丰生化收购来的子公司,直到三年后才暴露财务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方舟制药亿元量级财务问题的出现可能涉及重大造假案件,而母公司层面难免存在一定的管理失当,蓝丰生化及相关方可能遭到监管层的调查乃至处罚。
祸起三年前收购旧案
4月2日晚间,蓝丰生化公告称,在对全资子公司方舟制药进行2017年报审计过程中,发现其存在银行存款账实不符的情况且金额较大。截至目前,账实不符涉及金额约3亿元,具体金额及其他细节仍需进一步核查。
4月3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蓝丰生化。蓝丰生化证券事务工作人员确认,这一坏账是在年报审计中得以发现。“像我们在公告里说的一样,在年报的审计过程中,发现方舟银行存款与账实不符,具体详细情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核查。”
对于蓝丰生化来说,3亿元绝非一个小数。根据2018年2月28日公布的业绩快报,2017年蓝丰生化净利润仅为0.86亿元,较上一年缩水达19.75%。
据了解,2015年7月,蓝豐生化作价11.8亿元收购方舟制药,同时募集5.3亿元用于支付收购方舟制药股权的现金部分对价。这亦是蓝丰生化发起“农业+医药”双主业转型的开端。
方舟制药主要从事抗老年痴呆、抗肿瘤、抗感染等类中成药、化学药、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复方斑蝥胶囊、丹栀逍遥胶囊、养阴降糖片、阿胶当归胶囊、一清片等。在被收购前,方舟制药也是很受资本追捧的企业,原股东包括TBP Noah、上海金重、上海元心、浙江吉胜等在内的18家投资机构。
资料显示,方舟制药2013年、2014年营收分别为1.5亿元、1.8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 157万元、6 001万元。交易对方承诺,方舟制药2015~2017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 472万元、9 036万元及1.09亿元。
在收购后,方舟制药对蓝丰生化盈利的贡献非常大。财报显示,2016年、2017年上半年,蓝丰生化营业收入分别为14.57亿元8.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6 075.57万元;同期方舟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2.85亿元、1.37亿元,净利润分别9 192.87万元、4 511.09万元。
出人意料的是,在靓丽的业绩数据背后,方舟制药竟然存在账务问题。“我们只是初步发现方舟制药的账务问题,具体是多少金额、发生在什么时候,我们也在核查。”上述蓝丰生化人士称。
蓝丰生化在公告中也称,“方舟制药账实不符的原因仍待公司调查落实,上述金额不代表公司实际已发生的资金损失,公司将采取一切有力措施追索公司财产,切实维护公司利益。公司董事会将于近期召开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核查专项工作组。”
子公司管理屡屡失当
在业内人士看来,3亿元并非一个小数,蓝丰生化并购方舟制药三年后才发现问题,意味着母子公司间可能存在间隙。
“一些上市公司从收购一家公司到实现真正的控制,是有一个过程的。蓝丰生化过了这么久了才发现并购标的的账目漏洞,说明收购之后的整合存在问题。”上海地区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是并购的外部资产出了问题,这件事也将让市场对蓝丰生化的并购能力产生怀疑。
无论如何,3亿元的账实不符只是蓝丰生化管理问题的一个缩影,而诸多事件似乎也折射着蓝丰生化管理失当的惯性。例如,此前蓝丰生化的宁夏子公司就曾因环保问题而遭到当地检察院的起诉。再如,今年2月,蓝丰生化公告称发现公司前员工王某非法挪用公司资金1 300万元。彼时,蓝丰生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公司财务部门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形成岗位相互制衡机制等。但就在短短两个月后,同样的问题再一次出现在了蓝丰生化的子公司上。
“从过往的案例看,蓝丰生化子公司出问题并不是偶然的。”前述投行人士表示,公司管理、内控层面存在不小的问题,必然会带来业务、财务上的各种风险。
蓝丰生化在4月2日的公告中也承认,本次账实不符情况虽未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但暴露出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缺陷,公司董事会对此向广大投资者表示诚恳歉意。截至目前,上述账实不符涉及资金金额及其他细节仍需公司进一步核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该事项存在可能给公司带来资金损失的风险。同时,因上述事项,公司及相关方可能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及相关方存在被监管机关采取监管措施或处罚等风险。
“这个数目比较大,已经不能单纯用‘管理不善’来解释了。”一位接近蓝丰生化的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3亿元的账实不符固然有蓝丰生化管理层面的疏漏,但仍有极大可能遭遇了偶发性案件。“可能是方舟制药管理层或关键岗位人员对公司的掏空,也有可能是出现了重大会计问题。但目前来看,很大概率会涉及刑事案件,需要证监会乃至公安机关进一步立案调查。”
蓝丰生化4月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日前在审计2017年年报时发现子公司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舟制药”)银行存款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涉及资金高达3亿元。
方舟制药系2015年蓝丰生化收购来的子公司,直到三年后才暴露财务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方舟制药亿元量级财务问题的出现可能涉及重大造假案件,而母公司层面难免存在一定的管理失当,蓝丰生化及相关方可能遭到监管层的调查乃至处罚。
祸起三年前收购旧案
4月2日晚间,蓝丰生化公告称,在对全资子公司方舟制药进行2017年报审计过程中,发现其存在银行存款账实不符的情况且金额较大。截至目前,账实不符涉及金额约3亿元,具体金额及其他细节仍需进一步核查。
4月3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蓝丰生化。蓝丰生化证券事务工作人员确认,这一坏账是在年报审计中得以发现。“像我们在公告里说的一样,在年报的审计过程中,发现方舟银行存款与账实不符,具体详细情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核查。”
对于蓝丰生化来说,3亿元绝非一个小数。根据2018年2月28日公布的业绩快报,2017年蓝丰生化净利润仅为0.86亿元,较上一年缩水达19.75%。
据了解,2015年7月,蓝豐生化作价11.8亿元收购方舟制药,同时募集5.3亿元用于支付收购方舟制药股权的现金部分对价。这亦是蓝丰生化发起“农业+医药”双主业转型的开端。
方舟制药主要从事抗老年痴呆、抗肿瘤、抗感染等类中成药、化学药、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复方斑蝥胶囊、丹栀逍遥胶囊、养阴降糖片、阿胶当归胶囊、一清片等。在被收购前,方舟制药也是很受资本追捧的企业,原股东包括TBP Noah、上海金重、上海元心、浙江吉胜等在内的18家投资机构。
资料显示,方舟制药2013年、2014年营收分别为1.5亿元、1.8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 157万元、6 001万元。交易对方承诺,方舟制药2015~2017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 472万元、9 036万元及1.09亿元。
在收购后,方舟制药对蓝丰生化盈利的贡献非常大。财报显示,2016年、2017年上半年,蓝丰生化营业收入分别为14.57亿元8.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6 075.57万元;同期方舟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2.85亿元、1.37亿元,净利润分别9 192.87万元、4 511.09万元。
出人意料的是,在靓丽的业绩数据背后,方舟制药竟然存在账务问题。“我们只是初步发现方舟制药的账务问题,具体是多少金额、发生在什么时候,我们也在核查。”上述蓝丰生化人士称。
蓝丰生化在公告中也称,“方舟制药账实不符的原因仍待公司调查落实,上述金额不代表公司实际已发生的资金损失,公司将采取一切有力措施追索公司财产,切实维护公司利益。公司董事会将于近期召开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核查专项工作组。”
子公司管理屡屡失当
在业内人士看来,3亿元并非一个小数,蓝丰生化并购方舟制药三年后才发现问题,意味着母子公司间可能存在间隙。
“一些上市公司从收购一家公司到实现真正的控制,是有一个过程的。蓝丰生化过了这么久了才发现并购标的的账目漏洞,说明收购之后的整合存在问题。”上海地区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是并购的外部资产出了问题,这件事也将让市场对蓝丰生化的并购能力产生怀疑。
无论如何,3亿元的账实不符只是蓝丰生化管理问题的一个缩影,而诸多事件似乎也折射着蓝丰生化管理失当的惯性。例如,此前蓝丰生化的宁夏子公司就曾因环保问题而遭到当地检察院的起诉。再如,今年2月,蓝丰生化公告称发现公司前员工王某非法挪用公司资金1 300万元。彼时,蓝丰生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公司财务部门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形成岗位相互制衡机制等。但就在短短两个月后,同样的问题再一次出现在了蓝丰生化的子公司上。
“从过往的案例看,蓝丰生化子公司出问题并不是偶然的。”前述投行人士表示,公司管理、内控层面存在不小的问题,必然会带来业务、财务上的各种风险。
蓝丰生化在4月2日的公告中也承认,本次账实不符情况虽未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但暴露出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缺陷,公司董事会对此向广大投资者表示诚恳歉意。截至目前,上述账实不符涉及资金金额及其他细节仍需公司进一步核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该事项存在可能给公司带来资金损失的风险。同时,因上述事项,公司及相关方可能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及相关方存在被监管机关采取监管措施或处罚等风险。
“这个数目比较大,已经不能单纯用‘管理不善’来解释了。”一位接近蓝丰生化的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3亿元的账实不符固然有蓝丰生化管理层面的疏漏,但仍有极大可能遭遇了偶发性案件。“可能是方舟制药管理层或关键岗位人员对公司的掏空,也有可能是出现了重大会计问题。但目前来看,很大概率会涉及刑事案件,需要证监会乃至公安机关进一步立案调查。”